1、东月学校七年级数学学科教案设计课题5.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概念。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2.从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课前预习要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方程的解的概念。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师生互动,游戏引入游戏:把你的
2、年龄乘2减5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今年几岁。问题1: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问题2: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述其中的数量关系么?教师顺势切入课题,并请学生口述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2x-3=5; 1-8=x;x-3=2x+7; x-(x-1)=1;y-2; 3-2=1.二、 讲授新课,探究新知1.问题引入问题1:小颖种了一棵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0+5x=100.问题2.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3、km,因此提前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km,可以得到方程: 。问题3.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 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增长了147.3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1+147.30%)x=8930.问题4.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
4、操场的宽为xm,那么长是(x+25)m.由此可以得到方程:x(x+25)=5850.2.归纳概念议一议: 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分析时从未知数的个数及未知数的指数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方程2x-5=21,40+5x=100,(1+147.30%)x=8930有什么共同点?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随堂练习2: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xy=x+1; +1=7; x=5; y2-x=0.三、 双基训练,巩固应用1.
5、下列各题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3x+1=5; 1+a=2; 2a+3b; 3x=4-5; x+10; +2=5; +4=2x; y2+3y=0; 9x-y=2.答案: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为。2. 课本131页随堂练习2.3. 如果5xm-2=8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3.4. 若关于x的方程ax-6=2的解为x=2,则a=4.四、 总结反思问题1:本节课你在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问题2: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时应注意哪几个关键?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未知数的指数为1.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 布置作业课本132页1,3
6、.六、 板书设计5.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例题2、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1,2,3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七、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北师大版)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性较高,配合默契,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只是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对时间的把握上以及一些细节问题上处理的不是很欠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多向其他教师学习,锻炼自己掌控课堂的能力。学生分组完成,汇报结果。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观察分析特征,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通过几道题目,加强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又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探索。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让学生充分理解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使用,以形成初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