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十五章第三节:免疫
欧红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人体免疫的功能。
4.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来源:学*科*网Z*X*X*K]
认同人类是可以征服传染病的,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时每刻都可能接触病原体,但在多数情况下,仍然健康地生活着。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多道免疫防线,保护着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二、新课学习: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学生阅读教材P96--P98,完成下列表格。
2、教师展示表格:
组成
作用
第一道
第二道
第三道
3、展示图片,提问: 观察3幅图片,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人体的哪一道防线?有何特点?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什么免疫?
4、由“康熙因祸得位”引出抗原和抗体,提问: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
5、(1)、学生阅读教材P98第三、四自然段。
(2)、教师展示相应的概念图,并尝试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过程。
6、提问:第三道免疫防线的作用称为什么免疫?有何特点?
7、教师展示免疫功能的图片,提问:免疫的重要功能有哪些?
(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二)计划免疫:
平时同学们都打过哪些预防针,利用实物或投影交流个人“预防接种卡”,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出质疑:注射“疫苗”为什么能达到免疫目的?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质疑,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学课程中进行探究,自主学习,从中找到答案.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教材P100思考题1、2、3、4、5题。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