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主备人
王娟
集体议
课时间
年 月 日
二次备课
备课人:
教学内容
2《帽子和鸟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方
法预设
讨论法 启发法 谈话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题意。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拓展设计
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2.帽子和鸟窝
帽子 山坡 耍闹 朝孩子 慌张 无可奈何
竹竿 大约 篮子 吊着 下蛋 痛痛快快
嚷起来 绸带 缠住 孵小鸟 七嘴八舌 挑下来
主备人
王娟
集体议
课时间
年 月 日
二次备课
备课人:
教学内容
2《帽子和鸟窝》
教具或资料准备
教学主题图
教学方
法预设
讨论法 谈话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有感情的读课文。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可爱。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1)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
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4. 归纳: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出示文字:
1.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2.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3.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4.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5.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6.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会背
拓展设计
(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
2.帽子和鸟窝
丢帽子 找帽子 追帽子 挑帽子 送帽子做鸟窝
(天真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