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69479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落实文言重要实词,反复朗读,知晓文章大意。 2、 了解“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理解“借事说理”的方法。 3、 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 培养学生客观对待分析事情的态度。 教学重点:落实重要字词;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办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测字词落实情况) PPT展示 河中石兽 清.纪昀 ——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师:朗读推开记忆的门,在朗读中回忆重要字词。 PPT展示 圮 并 阅 棹 设帐 物理 是 携 耳 确论 湮 颠 二、字句落实 1、落实第三段重要字词 PPT展示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如是再啮:像;冲刷,侵蚀。 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固颠:本来。 如其言:依照。 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 但知其一:只。 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2、结合字词挑战自己 PPT展示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3、再次朗读,整理内容(了解故事大意) PPT展示 文章记叙了 (概括),得出了 的道理(原文)。 提示: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短文前面记叙,后面议论,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三、研读赏析,讨论人物 PPT展示 三类人: 僧——出家人,居于寺庙,四大皆空; 讲学家——居于书塾,研究经史,讲学教书; 老河兵——长年驻扎河边,巡河,镇守河防。 思考: 1、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为了什么而“笑”?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正确的办法? 明确:(1)讲学家嘲笑僧的错误做法;老河兵嘲笑僧的错误做法,以及对众人的盲目追寻的世风而无奈。 (2)僧只考虑水流性质,考虑问题不全面;讲学家只根据书本知识,考虑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老河兵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水流性质、石性和沙性出发,全面考虑。 3、纪昀给我们讲述了三人“河中寻石兽”的故事,把僧、讲学人和老河兵进行对比,告诉我们“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能否把这句话改成下面的句子? PPT展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有矣,不可据理臆断。 明确:多指空谈多,实践少。反问句,加强作者情感。 四、走向生活 学了《河中石兽》,回望自己的学习、生活,我收获(懂得)了 。 板书: 借事说理 僧:考虑问题不全面 讲学人:空谈理论 老河兵:阅历深广,实践经验 批判“空谈理论,盲目追从”的世风(遗憾) 强调“实践出真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