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教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66467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3.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L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材分析】本章施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 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 础。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 面各章节打好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

2、影 响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 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 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 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 域可持续发展

3、观。【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2、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 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

4、地理特征?【板书】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备课大1卿”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 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梦城区、龙文区等。(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 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 间差异也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

5、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 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3)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 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 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过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首先学习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板书】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承

6、转)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我们通过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2图1.1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P3图1.2 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并完成P2“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导致长江 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松嫩平原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少;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低。长江三 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均温高。)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

7、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 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形成 原因是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影响的程度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东北松嫩平原 的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从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3、长江三角洲 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长江三角洲因为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湖沼星罗棋布,河网密度远远大于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水稻种 植业,而松嫩平原则以种植小麦的旱作农业为主。另外,长江三角洲还利用水多的优势发展了水产 养殖业,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方法引导

8、).阅读区域图的技巧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确定区域的位置,可以通过海陆位置、经 纬网、标志性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湖泊等来确定和描述区域位置。2.判断重要地形特征、河 流特征与气候特征。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图中,气候特征借助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来表达。3.学会如 何判断等值线,判断等值线的方法主要是:首先,确定地理数据表达的内涵与主要的数据范围,是 气温还是降水量,是否为年均气温还是月均气温,属于何种热量带与干湿区等;其次,判读等值线 的空间分布,也就是具体的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第三,判 读等值线的疏密与弯曲的形态,推断影响其形态的因素。4.综合图中信息,描述该

9、区域的地理特征,并从中推导出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的情况。(承转)通过刚才的读图思考题,我们认识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气温差异、年降水量分布的 规律、河网密度的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归纳、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 原的地理环境差异,看看其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2-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读P2图1.1 长江三角洲的 地理条件”、P3图1.2 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完成下表:“备课大1卿”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理 环 境 的 异 同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不 同 点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

10、 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 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 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 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 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 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 类 活 动 差 异农 业 生 产 活 动耕作 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 粮食 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 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 等作物作物 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河湖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草原

11、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其 他 生 产 活 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 地:轻工业一一依托当地 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 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 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 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 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 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 便,商业贸易发达(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3-4“活动”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 市的住宅楼也如此。(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

12、的夏季 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 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备课大1解”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 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 方的城市

13、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 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2.暑假,张明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所在地哈尔滨出发,按如下设计的线路去 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 区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试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 文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1)在素有

14、“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各具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文化的文庙,又有西文古典式建筑基督教堂。夏季可在太阳岛上玩沙嬉水,冬季可欣赏各种栩栩如生的冰雕。在锡林郭勒牧区可领略到“天似 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胜景。骑上骏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体会“弯弓射大雕”的豪情,又可到蒙古包里喝一杯醇香的奶茶,以解旅途之劳。山西太原附近 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冬暖夏凉的窑洞是典型的民居,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景。苏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写照,绿树、灰瓦、白墙、碧 水,是极好的一幅风景画。“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

15、好”,群山巍峨,林海无际,清泉碧 澄,流云涌动。亚热带常绿林掩映着一座座革命遗址:会师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革命博 物馆等。气候、植被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富有变化,尽显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西双版纳是典型的热 带季雨林分布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佛塔、竹楼比比皆是。2)原因:从哈尔滨向西,气候越 来越干旱,水分越来越少,导致相应景观的变化;从哈尔滨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水分和热量都 会增加,又导致景观的变化。另外沿途景观的变化也体现了平原(苏南)与山地(井冈山)的差异。(过渡)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 变而改变。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

16、境的影响不同。【板书】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承转)下面我们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4-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及P4图1.3“战 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完成下表:发展 阶段地理条件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开发早期河流、湖泊、沼泽 广布地势平坦、土质黏重稠密的 水系阻 隔交通黏重的土壤 使开垦困 难,耕作业 发展缓慢农业 社会船的使用 使稠密的 水系成为 天然.水道生产工具的改 进和生产技术 的改良,摆脱土 壤的限制人口南 迁,劳动 力资源 丰富该区成为粮食的主要产 地和主要的桑蚕、棉花

17、 生产基地工商业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破碎,农业生产.“粮仓”的地位让位于“备课丸娜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生产的地位比不上新疆 南部和华北平原(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5“阅读:区域地理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的伟大传统”【课堂小结】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使我们认识到地理环境在 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 境的影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概念: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18、、可变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 环境 的 异同相同点不同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人类 活动 差异农业生产 活动耕作方式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备注其他生产 活动工业商业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发展阶段地理条件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开发早期农业社会工商业社会“备课大1年”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节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

19、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

20、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在区域的研究中不仅有定性的研究方法,还有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地理信息 技术在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 知识及其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板书】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化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2、地理环境研究中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及国土 开发规划等。3、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板书】二、遥感(RS)1.概念: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

21、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遥感.的关键装置一一传感器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 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工作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遥 感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功能接受物体和 环境的电磁 波辐射收集、传输 信息接收信息,处 理、分析信息专业图件 或统计数 字4特点(优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讲解)在区域地理研究中,遥感已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工作方法经常是从

22、点、线实地观测入手,逐渐过渡到面上的分析研究。运用遥感技术,则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 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研究 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讲解)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 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5、应用范围: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讲解)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

23、监测 等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7“1998年夏秋,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及P7 图1.5“1998年7月27-31日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遥感图像”、图1.6“1998年8月28 日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卫星遥感图像”。(讲解)课本图L 5(左图)是飞机遥感影像,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 层层云雨阴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5(左 图)更是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课本图1.6(左图)是卫星遥感影像,同样经过计 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右图)能清楚地显示当时该地区淹没地区的分布。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遥感平台

24、得到的影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技术,我们就能快捷、准确地统计出洪水的淹 没情况。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 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情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 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承转)除了以上介绍的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森 林火灾等许多方面。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阅读)P8“阅读: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讲解)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 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

25、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2.遥 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 例证。(练习)请同学们完成P8 思考: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2.有人说:遥 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同意。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从某种意义上 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详见导学P10“拓展延伸)”【板书】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o2.

26、组成:(引导读P8图1.7 GPS卫星星座”)(1)空间部分一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均匀分 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2)地面控制部分一一地面监控系统:由分布全球的地面站组成。(3)用户设备部分一一GPS信号接收机:以汽车导航仪或手持GPS接收机等形式为用 户提供服务。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4.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如: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 员确定考察点

27、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 数据。(P9图1.8 利用GPS测量珠峰高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一GPS导航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 理坐标。利用GPS为导航服务也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GPS汽车导航(P9图1.9 GPS汽车导航”)汽车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 位置。驾驶员辅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系 统除动态显示该车的位置外,还通过语音提示 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目的地。(练习)请同学们完成P9思考: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 是怎

28、样传递的?(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收了 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 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通过语言 提示为汽车导航。)”(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9-10”阅读: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通过该材料大致了解我 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藉此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板书】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信息源一数据处理一数据库一空间分析一表达。(P10图1.IQ“GIS简要程序”:教师指图讲解,使学生对地理信

29、息系统的过程有一般性了解。)3.应用: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 到。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利用地理信 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 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在利用遥感、全 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 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城市管理:查看、查询相关信息资源;制作相关的统计分析

30、图和专题图;综合 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应急事件的录入、处理、决策等。(引导读P11图1.11”某城区公共 卫生地理信息系统部分显示”并讲解)【板书】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的关系联系: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区别: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 价。2.数字地球(1)概念: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 的技术系统。(2)原理和应用: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 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

31、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 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12”活动:1.图1.5和田1.6显示的对洪水灾害的监 测和统计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这两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洪 灾监测和统计中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运用 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 进行加工(分析、统计)。2.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 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许多城市配备了巡誓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 提高出誓效率(图1.11)。(

32、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 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 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3)110指挥中心 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 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 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4)假如 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接 警一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一(在

33、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 一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一通知该巡警车。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 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 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课堂小结】现代地理学中,3s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日益成为地理学前沿科学研究的 重要领域,并成为地理学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主要途径,现在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 各个领域。它们三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 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34、其中,遥感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数据,加快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更新,保证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全球定位系统为遥感信息数据地面定位目标选择、野外 验证、图像分类等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信息,为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三者的关系可用以下简图表示: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数据来源【教学反思】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管理、分析等【板书设计】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2、地理环境研究中应用:3、大众化应用:二、遥感(RS)1.概念:2.遥感的关键装置一一传感器作用:工作原理: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遥 感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功

35、能4、特点(优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 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5、应用范围: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2.组成: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4.应用: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的关系.联系: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区别:2.数字地球(1)概念:(2)原理和应用:数字地球是将不同2.1荒漠化的防治一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

36、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 运用。【教材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 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 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

37、立正确的环境观。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 运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 化科学的人地观念。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 运用。【教学难点】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

38、的迁移运用。【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 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保证。本章我们分别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利用为典型案例,探讨在不同的区域如何进行不同的生态环境建设。【板书】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承转)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的危害性在于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 地和环境。今天我们就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谈谈荒漠化的防治。【板书】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板书】一、荒

39、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港介张的底程,.而是很爰房分甑而土庙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 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形成: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 盐渍化。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 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 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我国荒漠化地区

40、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沙漠边缘和 绿洲,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南方湿润地区,青藏地区。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67.4万平方千 米,占陆地国土的1/4。)(承转)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本章我们以我国土地荒漠 化最严重的西北地区为例,来了解该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发展和主要防治措施,并通过了解 局部取得的一些治理经验,供其他地区借鉴。【板书】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 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引导学生读P16图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

41、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引导学生读P16图 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一一干旱干旱成因: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b.高山环绕盆地地形,青藏高 原隆起,阻隔水汽进入。(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 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景观特色一以草原、荒漠为主(由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植被景观由“草原f 荒漠草原f荒漠”变化)(引导学

42、生读P17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 化”)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方 向西-东规 律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地形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ill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200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上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自然景观沙漠和戈壁(只在一些高耸的山地 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 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草原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具有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a.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

43、,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 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b.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 疏松的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 条件。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 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活动探究)寇同学们自主探究P17“活动”(说明)P17图2.3“荒漠化效应和水一气一生相互作用”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 性循环),说明干旱地

44、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人为因素:一一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 为因素所致。)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根本原因):首先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其次是人 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 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引导学生读P18图2.5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 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

45、区、内蒙 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 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 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 前移和抑制地 表起沙的植被 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 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 缘。(引导读P19“阅读:掘井的负作用”)加速了草原退 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 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 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 片发展水资源 利用不当绿洲地区: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 源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 田规模,但迫于人口增加的压力,盲目扩大 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

46、化。绿洲荒漠化日 趋严重灌溉农业区: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 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 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另一种荒 漠化现象一一 次生盐渍化(练习)请同学们阅读P1819“阅读: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古道”,并思考:1.图中 河流的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越往下游水量越少,为季节性河流;高山冰 雪融水补给。)2.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荒漠化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 关。或由于人类活动的足迹和不合理的开发,荒漠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恶化。)(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021”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 因素分析”1.萨赫勒地区

47、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 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 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 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 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 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 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

48、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 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8,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将 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 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 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 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 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

49、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 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 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 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见下图)人口吧口 草步变迎劳动力需求草地缩小-k牧场超载-罗脆弱地区、漠化加产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图2.10),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明 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 过快增长,如果控

50、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过渡)荒漠化的扩展和延续,使大片良田被毁,土地自然生产力逐渐丧失,沙尘暴盛行,生态环境恶化,这一切都在制约着西北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刻不容缓。【板书】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顼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i w: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底宴: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引导学生读P22图 2.11“植物固沙”)防治荒漠化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