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比例尺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讨论、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中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学校的平面图一张,照片一张。二、 教学流程(一) 方法与策略,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
2、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我试图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的探索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二) 具体内容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生产生疑问,形成问题 (1)出示学校平面图问:“谁来介绍一下我校的各种建筑物的布局” (2)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大家将我们的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长8米、宽6米) 师:能照原来的长度画在纸上去吗?不能该怎么办? (3)学生讨论确定画图的步骤: 确定图上长和宽的长度; 作出教室的平面图。 (4)提出小组学习的具体要求: 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小组四人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
3、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6)根据图片组织汇报 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各是多少?(小组代表回答) 板书:A. 4厘米:8米=4:800=1:200 3厘米:6米 =3:600=1:200 B. 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评析:从身边的实例入手,通过观察思考,渗透比例的含义。而且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引探新知。)2. 引导自主探究,耦合深入,拟练提纲,指导学法。(1) 结合板书的比例,讲授“图上距
4、离”、“实际距离”。(2) 自学课文,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定义,初步接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生讨论): 这几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谁与谁的比?比的前项是什么?怎么理解比例尺?你在哪里见过比例尺?把你了解的比例尺的用途介绍给大家。(4) 强调:比例尺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我们学习的都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比例尺,这样的比例尺,一般把前项化简成1。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较小,需要实际长度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这样的比例尺都是后项为1。(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3. 强化拓展、迁移应用、再现新知、创新互动(1) 求比例尺例: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量的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读题理解题意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图上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的比呢?单位不同怎么办?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小结: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是1。(2) 求实际距离 出示例题: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鼓励用多
6、种方法解答(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并互相交流。 交流反馈师:求比例尺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才能防止计算结果不会出错?(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自主探索和尝试,进行交流和评议,掌握解答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思路和方法。)4. 在反馈练习中拓展提高(1) 照片的比例尺。 估计照片的比例尺; 量一量,算一算比例尺; 汇报:你是怎么做的?算出的比例尺大概是多少?(2) 操作发展练习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面积。(教学楼、操场、花池、足球场地) 引导讨论,求实际占地面积必须知道实际的长、宽或者直径; 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
7、习; 汇报交流,讲评。(3)(选做)一个机器零件,它的长是8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为200:1的图纸上,它的图上距离是多少?(评析: 在巩固阶段,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不仅重视“双基”的落实,而且还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的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应用于现实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5. “同学们”,在周围的生活与学习中,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比例尺呢?细心的同学可以去留心一下。(评析:认识生活中不同类别的比例尺,使课内课外的学习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掌握。)6. 总结评价,布置作业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遗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教师启发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评析:关注学习的收获,更关注学习中的不足,将布置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