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成都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1).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5605831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都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都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都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都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成都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1)一、选择题1“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影响了千万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中国人民,它出于中国历史上哪一次农民起义A黄巾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白莲教起义D国人暴动2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下列成语典故与其有关的是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破釜沉舟ABCD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D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4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

2、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 氏骨肉相残”A发生于晋武帝时期B导致“王与马,共天下”C动摇了东汉的统治D使西晋从此衰落5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格局的是( )ABCD6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诸侯争霸 文景之治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ABCD7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前往西域B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C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D西域的核桃、葡萄等物品传入了中原8下列对秦汉时期社会基本特征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国家的建立和社会变革B统一

3、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9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0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A废分封,行郡县制B加重赋税C

4、封国郡县并存D休养生息,轻徭薄赋11武利牛巴是广西著名特产,是把牛肉切成小片用木炭火烤制而成。早在70万20万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烤制食物,他们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12秦统一后将全国分为36郡,每郡之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调动,该举措意在A增强诸侯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官员流动D结束混战局面13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为法制在线栏目挑选节目主持人。假如古代中国也有这一栏目,你认为下列历史人物中最适合这一角色的是A孔子B墨子C孟子D韩非14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都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哪

5、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15下面图片中的实物能够反映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ABCD16成语“钟鸣鼎食”的原意是,吃饭的时候,击打“钟”来奏乐,餐桌上排列很多“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该成语中的“鼎”是( )A音乐器材B饮食器具C盛水器皿D装饰用品17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日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行省制18桑田沧海,时世变迁,很多事情逐渐被历史的风沙所掩埋。下列古代制度中夏商周时已不存在的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奴隶制D宗法制19某

6、校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小明看到如图做所示的彩陶盆,想知道这是哪类远古居民制作出来的,你能告诉他吗?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0最早在今海南岛上设立郡县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二、材料分析题2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情境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请回答:(1)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概括情境一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情境二同学们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商议着排练一段历史剧来表现

7、当时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同学们纷纷要求扮演角色,并设计了以下的对话:同学甲说:“我认为国君只要实行仁政,就能天下无敌了。”同学乙说:“我觉得国君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国家自然就能治理好。”同学丙说:“我反对你们的观点,我以为国家要立法严厉明确,要树立君主的权威,这样就没有人敢犯法,国家才能治理好!”请你判断:(3)同学甲反映的是那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4)同学乙和同学丙分别反映哪两个学派的观点?并分别写出它们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5)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哪个学派的治国观点来加强对全国统治?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

8、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的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材料三 某校七年级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后

9、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23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A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富国强兵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C各国掀起变法改革运动材料二 汉代王充说:“商鞅相孝公,内秦升帝业。”材料三 请回答:(1)将材料一中三个选项的正确排序来解释材料一

10、反映的历史现象。(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4)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当时虽都受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但都取得了成功。请你谈谈对我们今天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启示。24改革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指谁?请根据材料归纳“商君”变法的一项举措?“商君”的变法对秦国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材料二 图 图 图(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1、的哪场重大改革有关?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图、图所反映的改革内容?此次改革有何进步意义?(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详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

12、之间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前秦的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势强,宣称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但是因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的八公山上的草木,误认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前秦军在东晋军队渡河时后撤,结果自乱阵脚溃不成军。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和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了,因此昼夜不敢停歇,因此成语典故与其有关的是,D项符合题意;而破釜沉舟与秦末项羽有关,排除。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3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的开发,表现之一是修建

13、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农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故D正确;AB两项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是表现,故AB错误;C项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不是表现,故C错误。综上故选D。4D解析:D【详解】“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八王之乱。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D符合题意;“八王之乱”发生在晋惠帝时期,A排除;“王与马,共天下”发生在东晋时期,B排除;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C排除。故选择D。5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20年,

14、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B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故B正确;ACD错误。综上故选B。6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2000多年的史事。因此,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诸侯争霸文景之治巨鹿之战,故正确答案为C。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发生在三国时期,都在史记记述的范围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或的选项,故选C。7C解析:C【详解】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

15、的评论,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是对丝绸之路的评价,属于观点,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故选择C。8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故B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时期,故A错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时期,故C错误;隋唐时期是我国历

16、史上的繁荣、开放与革新时期,故D错误;故选B。9B解析:B【详解】分析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战乱的影响,从东汉末年到北宋,北方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南方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所以B符合题意;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是产生表格现象的原因,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所以C不符合题意;“回族”形成于元朝,排除D。故本题选B。10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形象说明了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的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

17、统治者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正确;“废分封,行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A;“加重赋税”与史实不符,排除B;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国,郡国两制并行,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C。故选D。11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的北京就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烤制食物,A项正确;山顶洞人是距今3万年以前的原始人,排除B项;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排除C项;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六七千年前,排除D项。故选A项。12B解析:B【详解】据材料“秦统一后将全国分为36郡,每郡之下设县,郡、

18、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调动”可知,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调动,而非世袭,建立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材料未涉及“诸侯”,且秦实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调动,而非世袭,A排除;C说法是郡县制实行的影响,而材料强调的是目的,C排除;郡县制推行是在秦统一六国后,D排除。13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而法制在线栏目的主持人韩非子可以入围,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排除;B项是墨家学派创始

19、人,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排除。故选D。14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更加激烈。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都发生在战国时期,D正确;奴隶制开始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属于这一时期政治特点,与题干战役不符,排除A;生产力飞速发展属于经济方面,排除C。故选D。15C解析:C【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可知,A是河姆渡居民时期的骨耜,B是商朝时期的四羊方尊,C是春秋时期的铁农具,D是汉代的耧车,故C项符合题意;ABD都不是春秋时期的,排除ABD项;故选C。16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餐桌上

20、排列很多“鼎”,”,可见,鼎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属于饮食器具,故B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击打“钟”来奏乐,”,可见钟属于乐器而非鼎,故A不符合题意;盛水器皿和装饰用品,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A解析:A【详解】根据“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故选A;郡县制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秦朝时期全国推行,排除B;西周时期已经不再实行禅让制,排除C;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的,排除D。18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夏商周时已不存在,故B符合题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

21、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商周是奴隶社会;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故ACD排除。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夏商周时已不存在”是解题的关键,考查禅让制。19C解析: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图片是人面网纹盆,人面网纹盆是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的代表作品,所以C项符合题意;元谋人和北京人时期没有出现陶器,河姆渡人使用的是黑陶。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

22、选C。20D解析: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统治的措施。在军事上开疆拓土,设置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地区。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包括海南岛)的关系。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D项正确;秦始皇时期开始设郡,但是没有在海南岛设郡,排除A项;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推行修养生息政策,但是没有在海南岛设郡县。排除BC两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21(1)儒家。(2)仁或仁者爱人。(3)儒家;孟子。(4)道家与法家;庄子与韩非。(5)法家思想。【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

23、学派的创始人。(解析:(1)儒家。(2)仁或仁者爱人。(3)儒家;孟子。(4)道家与法家;庄子与韩非。(5)法家思想。【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依据情境一的“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以概括出情境一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3)依据“我认为国君只要实行仁政,就能天下无敌了”可知同学甲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观点。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4)依据“我觉得国君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国家自然就能治

24、理好”可知同学乙反映的是道家学派的观点。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依据“我以为国家要立法严厉明确,要树立君主的权威,这样就没有人敢犯法,国家才能治理好!”可知同学丙反映的是法家学派的观点。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韩非提出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5)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学派的治国观点来加强对全国统治。秦始皇首创中央集权制,秦朝法律严苛

25、,刑法残酷。22(1)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新时代。(或:秦始皇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解析:(1)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新时代。(或:秦始皇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新的历史时代)(2)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他实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答:乱政虐刑,财匮力尽,民不聊生亦可)。(3)全面性或一分为二或客观评价。【详解】(1)依据材料一“在我看来,秦

26、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可知,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据材料“而是因为他不自觉的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新的历史时代”可知,翦伯赞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新时代。(或:秦始皇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新的历史时代)(2)依据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

27、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可知,司马迁认为秦始皇是暴君;其主要依据是他实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或乱政虐刑,财匮力尽,民不聊生)。(3)依据材料三“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可知,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的特点是全面性或一分为二或客观评价。23(1)BAC。(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之后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奠定的基础。(3)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加强了民族

28、之间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解析:(1)BAC。(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之后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奠定的基础。(3)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历史统一的发展进程。(4)改革一定要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政策,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要坚持不断改革。【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材料三个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富国强兵,各国掀起变法改革运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所以正确的顺序是BAC。(2

2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之后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奠定的基础。(3)根据材料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历史统一的发展进程。言之有理即可。(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一定要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政策,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要坚持不断改革等等。24(1)商鞅;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和军功;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要发解析:(1)商

30、鞅;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和军功;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详解】(1)依据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所以材料一中的“商君”是指商鞅;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和军功。其变法的影响是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如图反映的是改汉姓;图二反映的是穿汉服;图三反映的是说汉语。此次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我们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