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pdf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601764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8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诊治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编者按】:风湿病学是内科学系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自!#$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立以来,不到%&年,从事风湿病学的医生几乎遍布全国,现已有%&多个省市成立了风湿病学分会或学组。在学术领域,它更是充满生机,异常活跃。风湿病学领域中的新概念、新术语不断涌现,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断被阐明,新的检查手段和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地被应用于临床。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国内风湿病学的发展仍不平衡,与国际风湿病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至今仍有许多医师片面地认为风湿性疾病就是“关节炎”、“关节痛”或“痹证”

2、,甚至错误地认为,类风湿因子阳性即患了“类风湿关节炎”,“抗”增高则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因此,大量的风湿病人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诊治,从而导致残疾或死亡。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的负责人指出:“当前,对致死的疾病给予了很大努力,但忽视了致残的疾病,而后者对社会和经济上的负担很可能大于前者”。()将%&%&!&年指定为“关节炎年”,此!&年中的每年!&月!%日为“世界关节炎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各国卫生部门及医护人员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防治风湿性疾病,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使全国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对风湿性疾病有较全面、

3、正确的认识,并使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必需规范临床诊治行为。为此,在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领导下,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订了常见 风湿性疾病诊治指南。诊治指南 有两个特点,即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美国和欧洲的风湿性疾病的 指南 以及国内外的最新资料,力求与国际接轨,体现当今先进的诊治水平。另一方面,指南 具有实用性,它是由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多年的医师参与制订的,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次制订的 诊治指南 并未涵盖风湿性疾病的全部。内容以西医为主,中医中药很少涉及。我们始终强调,诊治指南 要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但是,由于本学科年

4、轻,尚无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前瞻性研究的验证材料。加之,我国既往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程度不一,诊治不甚规范,因此制订 指南 有许多困难,我们更多的是汇集了大多数人认可的医学经验来制定的,故欠缺在所难免。希望临床医师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总结、发现问题,以冀下次改版中扩大 指南 的范围,使其更加科学、实用、正确和完整。因此,本 指南还只是“试行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风湿性疾病诊治指南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制定的过程中先由全国主要知名风湿病学专家分别执笔,然后集中讨论,各抒己见,统一观点,如是反复近十次,几易其稿,草案始成。指南 的诞生是我国风湿病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展示了我国风湿病学

5、学科的当前水平,体现了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团结协作精神。系统性红斑狼疮(*+*,-./0 1 2 3 2*-4+,5-.6,7*2*,8 9:)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8 9: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对于8 9:的诊断和治疗应包括如下内容:!明确诊断;评估8 9: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拟订8 9:常规治疗方案;$处理难控制的病例;%抢救8 9:危重症;&处理或防治药物副作用;处理8 9:患者面对的特殊情况,如妊娠、手术等。其中前;项为诊疗常规,后项常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参与和多学科的通力协作。通信作者:

6、顾越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临 床 表 现8 9: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美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 9:的患病率为!&!&万人,女性则高达!;!&万人。8 9: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个系统,表现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亚临床状态或轻型狼疮,部分患者可由轻型突然变为重症狼疮,更多的则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也有一些患者一起病就累及多个系统,甚至表现为狼疮危象。8 9: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全身表现:患者常常出现发热,可能是8 9:活动的表#&$中华风湿

7、病学杂志%&;年#月第卷第#期A 5/BCD 5-2.6,7 1,E 2 F 2*,%&;,G 7 1,H 7 I#万方数据现,但应除外感染因素,尤其是在免疫抑制治疗中出现的发热,更需警惕。疲乏是!#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常是狼疮活动的先兆。$%&皮肤与黏膜:在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特征性的改变。其他皮肤损害尚有光敏感、脱发、手足掌面和甲周红斑、盘状红斑、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等。!#皮疹无明显瘙痒,明显瘙痒者提示过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瘙痒性皮疹应注意真菌感染。接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局部皮肤灼痛,有可能是带状疱疹的前兆。!#口腔溃疡或

8、黏膜糜烂常见。在免疫抑制和 或抗生素治疗后的口腔糜烂,应注意口腔真菌感染。$%关节和肌肉: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激素治疗中的!#患者出现髋关节区域隐痛不适,需除外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可出现肌痛和肌无力,少数可有肌酶谱的增高。对于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要除外激素所致的肌病。$%(肾脏损害:又称狼疮肾炎()*+*,-.+/0 1 2 1,,3),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乃至肾功能衰竭。4 5 6!7 5 6的!#病程中会出现临床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3对!#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89:)将 3病

9、理分型为:型:正常或微小病变;#型:系膜增生性;$型:局灶节段增生性;%型:弥漫增生性;&型:膜性;型:肾小球硬化性。病理分型对于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通常型和#型的预后较好,%型和型预后较差。但 3的病理类型是可以转换的,型和#型者有可能转变为较差的类型,%型和&型者经过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也可以有良好的预后。肾脏病理还可提供 3活动性的指标,如肾小球细胞增生性改变、纤维素样坏死、核碎裂、细胞性新月体、透明栓子、金属环、炎细胞浸润、肾小管间质的炎症等均提示 3活动;而肾小球硬化、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则是 3慢性指标。活动性指标高者,肾损害进展较快,但积极治疗仍可以逆转

10、;慢性指标提示肾脏不可逆的损害程度,药物治疗只能减缓而不能逆转慢性指数的继续升高。$%4神经系统损害:又称神经精神狼疮。轻者仅有偏头痛、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或轻度认知障碍;重者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持续状态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脱髓鞘综合征,头痛,运动障碍,脊髓病,癫痫发作,急性精神错乱,焦虑,认知障碍,情绪失调,精神障碍;周围神经系统表现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单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颅神经病变,神经丛病变,多发性神经病变,共计$?)A)抗体相关;有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的精神神经狼疮,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伴有抗磷脂抗体阳性;另一种常

11、有全身血管炎表现和明显病情活动,在治疗上应有所侧重。横贯性脊髓炎在!#不多见,表现为截瘫、感觉障碍,可伴有病理征阳性。脊髓的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一旦发生横贯性脊髓炎,应尽早积极治疗,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B血液系统表现:贫血和 或白细胞减少和 或血小板减少常见。贫血可能为慢性病贫血或肾性贫血。短期内出现重度贫血常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所致,多有网织红细胞升高,C?=试验阳性。!#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但治疗!#的细胞毒药物也常引起白细胞减少,需要鉴别。本病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一般发生在治疗前或疾病复发时,多数对激素治疗敏感;而细胞毒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其发生与用药相关,恢复也有一定规律。血小板减少

12、与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以及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部分患者在起病初期或疾病活动期伴有淋巴结肿大和 或脾肿大。$%7肺部表现:!#常出现胸膜炎,如合并胸腔积液其性质为渗出液。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的渗出性浆膜腔积液,除需排除结核外应注意!#的可能性。!#肺实质浸润的放射学特征是阴影分布较广、易变,与同等程度D线表现的感染性肺炎相比,!#肺损害的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痰量较少,一般不咯黄色粘稠痰,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咳嗽、粘稠痰或黄痰,提示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结核感染在!#表现常呈不典型性。对持续性发热的患者,应警惕血行播散性粟粒性肺结核的可能,应每周摄胸片,必要时应行肺高分辨率C E(

13、9 F C E)检查,结合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涂片和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所引起的肺脏间质性病变主要是急性和亚急性期的毛玻璃样改变和慢性期的纤维化,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干咳、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常显示弥散功能下降。少数病情危重者、伴有肺动脉高压或血管炎累及支气管黏膜者可出现咯血。!#合并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死亡率极高。!#还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梗死、肺萎缩综合征(,/0 1-G 1-H;)*-H,I-J 0?.)。后者表现为肺容积的缩小,横膈上抬,盘状肺不张,呼吸肌功能障碍,而无肺实质、肺血管的受累,也无全身性肌无力、肌炎、血管炎的表现。$%K心脏表现:!#患者常出现心包炎,表现为心包

14、积液,但心包填塞少见。可有心肌炎、心律失常,多数情况下!#的心肌损害不太严重,但重症者可伴有心功能不全,为预后不良指征。!#可出现疣状心内膜炎,病理表现为瓣膜赘生物,其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区别在于:疣状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最常见于二尖瓣后叶的心室侧,且并不引起心脏杂音性质的改变。通常疣状心内膜炎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以脱落引起栓塞,或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有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心绞痛和心电图!E;E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除冠状动脉炎可能参与了发病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磷脂抗体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可),M*H*,2&5 5,N )7,3 O K万方数据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另

15、两个主要原因。!#消化系统表现: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其中以腹泻较常见,可伴有蛋白丢失性肠炎,并引起低蛋白血症。活动期$%&可出现肠系膜血管炎,其表现类似急腹症,甚至被误诊为胃穿孔、肠梗阻而手术探查。当$%&有明显的全身病情活动,有胃肠道症状和腹部阳性体征(反跳痛、压痛),在除外感染、电解质紊乱、药物、合并其他急腹症等继发性因素后,应考虑本病。$%&肠系膜血管炎尚缺乏有力的辅助检查手段,腹部(可表现为小肠壁增厚伴水肿,肠袢扩张伴肠系膜血管强化等间接征象,肠镜检查有时可发现肠黏膜有斑片样充血性改变。$%&还可并发急性胰腺炎。肝酶增高常见,仅少数出现严重肝损害和黄疸。!)其他:眼部受

16、累包括结膜炎、葡萄膜炎、眼底改变、视神经病变等。眼底改变包括出血、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等,视神经病变可以导致突然失明。$%&常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有外分泌腺受累,表现为口干、眼干,常有血清抗$*、抗$+抗体阳性。!免疫学异常:主要体现在抗核抗体谱(+,+-)方面。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是$%&的筛选检查。对$%&的诊断敏感性为#0 1,特异性相对较低为2 0 1。除$%&之外,其他结缔组织病的血清中也常存在+,+,一些慢性感染也可出现低滴度的+,+。+,+-包括一系列针对细胞核中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其中,抗双链3,+(4-3,+)抗体对$%&的特异性为#0 1,敏感性为5)1,它与

17、疾病活动性及预后有关;抗$6抗体的特异性高达#1,但敏感性仅7 0 1,该抗体的存在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关系;抗核糖体8蛋白抗体与$%&的精神症状有关;抗单链3,+、抗组蛋白、抗9!:,8、抗$+和抗$*等抗体也可出现于$%&的血清中,但其诊断特异性低,因为这些抗体也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与继发干燥综合征有关。其他自身抗体还有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关的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与溶血性贫血有关的抗红细胞抗体;与血小板减少有关的抗血小板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有关的抗神经元抗体。另外,$%&患者还常出现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低补体血症。$%&的免疫病理学检查包

18、括皮肤狼疮带试验,表现为皮肤的表皮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等)沉积,对$%&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的肾脏免疫荧光多呈现多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沉积,被称为“满堂亮”。7诊 断 要 点7 !早期多系统受累有多系统受累表现(具备上述两个以上系统的症状)和有自身免疫的证据,应警惕狼疮。早期不典型$%&可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抗炎退热治疗往往无效;多发和反复发作的关节痛和关节炎,往往持续多年而不产生畸形;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胸膜炎、心包炎;抗生素或抗结核治疗不能治愈的肺炎;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皮疹、网状青紫、雷诺现象;肾脏疾病或持续不明原因的蛋白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溶血性贫血;不明原因

19、的肝炎;反复自然流产或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脑卒中发作等。对这些可能为早期不典型$%&的表现,需要提高警惕,避免诊断和治疗的延误。7 7诊断标准目前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5年推荐的$%&分类标准(表!)。该分类标准的!项中,符合A项或A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 1和B 0 1。需强调指出的是,患者病情的初始或许不具备分类标准中的A条,随着病情的进展方出现其他项目的表现。!条分类标准中,免疫学异常和高滴度抗核抗体更具有诊断意义。一旦患者免疫学异常,即使临床诊断不够条件,也应密切随访,以便尽早作出诊断和及时治疗。表!美国风湿病学会

20、!#5年推荐的$%&分类标准!颊部红斑固定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7盘状红斑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粘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A口腔溃疡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0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7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2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5肾脏病变尿蛋白!)0;7 A C或,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管型)B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免疫学异常抗4-3,+抗体阳性,或抗$

21、6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至少持续2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中具备一项阳性)!抗核抗体在任何时候和未用药物诱发“药物性狼疮”的情况下,抗核抗体滴度异常7$%&病情活动性和病情轻重程度的评估7 !活动性表现:各种$%&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新近出现的症状,均可提示疾病的活动。与$%&相关的多数实验室指标,也与疾病的活动有关。提示$%&活动的主要表现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癫痫、精神病、器质性脑病、视觉异常、颅神经病变、狼疮性头痛、脑血管意外等,但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肾脏受累(包括管型尿、血尿、蛋白尿、脓尿),血管炎,关节炎,肌炎,皮肤黏膜表现(如

22、新发红斑、脱发、黏膜溃疡)胸膜炎,心包炎,低补体血症,3,+抗体滴度增高,发热,血三系减少(需除外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0中华风湿病学杂志7)年B月第5卷第B期 C D EF:C G 9 6 H I J K,+9;9-I 7),L J K 5,,J M B万方数据血沉增快等。国际上通用的几个!#活动性判断标准包括:!#$%&(()*+,-./0/*1()2*+3)4 /5,*3 *3-),6,)(,7 5*8),!%9(()*+,-./0/3-),6,)(+*3 /1*),:;3 74/)-4 1*)等。其中以!#$%&最为常用,其理论总积分为?A分,但实际绝大多数患者积分小于B A,活动

23、积分在C 以上者提示有很明显的活动。C D E D C病情轻重程度的评估:轻型!#: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者,但临床稳定,所累及的靶器官(包括肾脏、血液系统、肺脏、心脏、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关节)功能正常或稳定,呈非致命性。重型!#:!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受累,,F+3 7 G!3-=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填塞,恶性高血压;肺脏:肺动脉高压,肺出血,肺炎,肺梗死,肺萎缩,肺间质纤维化;#消化系统:肠系膜血管炎,急性胰腺炎;$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H?I),血小板减少(!A H?I),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静脉血栓形成;%肾脏:肾小球肾炎持续不缓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

24、综合征;&神经系统:抽搐,急性意识障碍,昏迷,脑卒中,横贯性脊髓炎,单神经炎 多神经炎,精神性发作,脱髓鞘综合征;其他:包括皮肤血管炎,弥漫性严重的皮损、溃疡、大泡,肌炎,非感染性高热有衰竭表现等。狼疮危象是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包括急进性狼疮肾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缺乏症、严重心脏损害、严重狼疮性肺炎、严重狼疮性肝炎、严重的血管炎等。!#活动性和病情轻重程度的评估是治疗方案拟订的先决条件。E治疗E D?一般治疗E D?D?宣传教育: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明白规律用药的意义,学会自我认识疾病活动的征象,配合治疗

25、,遵从医嘱,定期随诊。懂得长期随访的必要性。避免过多的紫外光暴露,使用防紫外线用品(防晒霜等),避免过度疲劳。E D?D C对症治疗和去除各种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如注意控制高血压,防治各种感染。E D C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恰当的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达到病情的完全缓解。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避免或延缓组织脏器的病理损害。!#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临床医生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掌握好治疗的风险与效益之比。既要清楚药物的毒副反应,又要明白药物给患者带来的生机。E D C D?轻型!#的药物治疗:患者虽有疾病活动,但症状轻微,仅表现光过敏、皮疹、关节炎或轻度浆膜炎,而无明显内脏损害

26、。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J!%&$)可用于控制关节炎。应注意消化道溃疡、出血、肾、肝功能等方面的副作用。抗疟药可控制皮疹和减轻光敏感,常用氯喹 D C AK每日?次,或羟氯喹C +K,每日?(C次。主要不良反应是眼底病变,用药超过L个月者,可停药?个月,有视力明显下降者,应检查眼底,明确原因。有心脏病史者,特别是心动过缓或有传导阻滞者禁用抗疟药。#可短期局部应用激素治疗皮疹,但脸部病变应尽量避免使用强效激素类外用药,一旦使用,不应超过?周。$小剂量激素(泼尼松 D A+K=KM?5M?)可减轻症状。%权衡利弊,必要时可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或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应注意轻型!#可因过敏、

27、感染、妊娠生育、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加重,甚至进入狼疮危象。E D C D C重型!#的治疗:治疗主要分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诱导缓解目的在于迅速控制病情,阻止或逆转内脏损害,力求疾病完全缓解(包括血清学指标、症状和受损器官的功能恢复),但应注意过度免疫抑制诱发的并发症,尤其是感染、性腺抑制等。目前,多数患者的诱导缓解期需要超过 D A(?年才能达到缓解,不可急于求成。!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的基础药。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的许多功能及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尤以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突出,在大剂量时还能够明显抑制体液免疫,使抗体生成减少,超大剂量则

28、可有直接的淋巴细胞溶解作用。激素的生理剂量相当于泼尼松N D A+K5,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由于不同激素剂量的药理作用有所侧重,病情和患者间对激素的敏感性有差异,因此临床用药要个体化。重型!#的激素标准剂量是泼尼松?+K=KM?5M?,通常晨起?次服用(高热者可分次服用),病情稳定后C周或疗程O周内,开始以每?(C周 减?P的 速 度 缓 慢 减 量,减 至 泼 尼 松 D A+K=KM?5G?后,减药速度按病情适当调慢;如果病情允许,维持治疗的激素剂量尽量小于泼尼松?+K5。在减药过程中,如果病情不稳定,可暂时维持原剂量不变或酌情增加剂量或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选用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

29、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联合应用以便更快地诱导病情缓解和巩固疗效,并避免长期使用较大剂量激素导致的严重副作用。对有重要脏器受累,乃至出现狼疮危象的患者,可以使用较大剂量(泼尼松#C+K=KM?5M?)甚至甲泼尼龙(+*)2(.0 1*5 7,4.4 7*,9 Q)冲击治疗,9 Q可用至A (?+K,每日?次,加入A P葡萄糖溶液C A+.,缓慢静脉滴注?(C2,连续E5为?疗程,疗程间隔期A(E 5,间隔期和冲击后需口服泼尼松 D A(?+K=KM?5M?,疗程和间隔期长短视具体病情而定。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狼疮危象常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疗程多少和间隔期长短应视病情因人而宜。9 Q冲击疗法只

30、能解决急性期的症状,疗效不能持久,必须与环磷酰胺冲击疗法配合使用,否则病情容易反复。需强调的是,在大剂量冲击治疗前或治疗中应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发生,如有感染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的激素疗程较漫长,应注意保护下丘脑垂体肾?A中华风湿病学杂志C E年O月第N卷第O期R 2,7ST 2*/+3)4.,%/K/)C E,U 4.N,J 4 V O万方数据上腺轴,避免使用对该轴影响较大的地塞米松等长效和超长效激素。激素的副作用除感染外,还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低钾血症、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白内障、体重增加、水钠潴留等。治疗开始应记录血压、血糖、血钾、血脂、骨密度、胸片等作为评估基线,并

31、定期随访。应指出对重症!#患者、尤其是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非是使用大剂量激素的绝对禁忌。大剂量$%冲击疗法常见副作用包括:脸红、失眠、头痛、乏力、血压升高、短暂的血糖升高;严重副作用包括: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水钠潴留、诱发高血压危象、诱发癫痫大发作、精神症状、心律失常,有因注射速度过快导致突然死亡的报道,所以$%冲击治疗应强调缓慢静脉滴注&()*以上;用药前需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环磷酰胺(+,+-./0.1/0 2()3 4,5 6 5):是主要作用于!期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烷化剂,通过影响7 8 9合成发挥细胞毒作用。其对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能抑制:细胞增生和抗体

32、生成,且抑制作用较持久,是治疗重症!#的有效的药物之一,尤其是在 8和血管炎的患者中,环磷酰胺与激素联合治疗能有效地诱导疾病缓解,阻止和逆转病变的发展,改善远期预后。目前普遍采用的标准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是:;(?体表面积,加入生理盐水?以上,新近的研究提示,环磷酰胺累积剂量并不受此限制。但是,由于各人对环磷酰胺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年龄、病情、病程和体质使其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所区别,所以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掌握好剂量、冲击间隔期和疗程,既要达到疗效,又要避免不良反应。白细胞计数对指导环磷酰胺治疗有重要意义,治疗中应注意避免导致白细胞过低,一般要求白细胞低谷不小于;C=B。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

33、白细胞影响有一定规律,一次大剂量环磷酰胺进入体内,第天左右白细胞开始下降,D =A3至低谷,之后白细胞逐渐上升,至?=3左右恢复正常。对于间隔期少于周者,应更密切注意血象监测。大剂量冲击前需查血常规。除白细胞减少和诱发感染外,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副作用包括:性腺抑制(尤其是女性的卵巢功能衰竭)、胃肠道反应、脱发、肝功能损害,少见远期致癌作用(主要是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出血性膀胱炎、膀胱纤维化和长期口服而导致的膀胱癌。#硫唑嘌呤(2 E 2 F 0)./G)*4):为嘌呤类似物,可通过抑制7 8 9合成发挥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疗效不及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尤其在控制肾脏和神经系统病变效果较差,而

34、对浆膜炎、血液系统、皮疹等较好。用法=?;H I=3I=,常用剂量3。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少数对硫唑嘌呤极敏感者用药短期就可出现严重脱发和造血危象,引起严重粒细胞和血小板缺乏症,轻者停药后血象多在?周内恢复正常,重者则需按粒细胞缺乏或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处理,以后不宜再用。$甲氨蝶呤((4 F 0.F G 4 J 2 F 4,$K L):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拮抗剂,通过抑制核酸的合成发挥细胞毒作用。疗效不及环磷酰胺冲击疗法,但长期用药耐受性较佳。剂量=,每周=次,或依据病情适当加大剂量。主要用于关节炎、肌炎、浆膜炎和皮肤损害为主的!#。其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糜烂、

35、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偶见甲氨蝶呤导致的肺炎和肺纤维化。%环孢素:可特异性抑制K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M)N?的产生,发挥选择性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是一种非细胞毒免疫抑制剂。对狼疮肾炎(特别是&型 8)有效,环孢素剂量 H I=3I=,分?次口服。用药期间注意肝、肾功能及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钾等,有条件者应通过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血肌酐较用药前升高 O,需要减药或停药。环孢素对 8的总体疗效不如环磷酰胺冲击疗法,且价格昂贵、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病情容易反跳等。霉酚酸酯:为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可抑制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从而抑制淋巴细胞活化。治疗狼疮性肾炎有效,能够有效的控制(型 8活动

36、。剂量为=(H I=3I=,分?次口服。;?;狼疮危象的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挽救生命、保护受累脏器、防止后遗症。通常需要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针对受累脏器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以帮助患者度过危象。后继的治疗可按照重型!#的原则,继续诱导缓解和维持巩固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少尿、浮肿、蛋白尿 血尿、低蛋白血症、贫血、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血压增高、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等。:超肾脏体积常增大,肾脏病理往往呈新月体肾炎,多符合PQ R的 8的(型。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防治感染,纠正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为保护重要脏器,必要时需要透析支持治疗。为判断肾损害

37、的急慢性指标,明确肾损病理类型,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应抓住时机肾穿。对明显活动、非纤维化 硬化等不可逆病变为主的患者,应积极使用激素(泼尼松!?(H I=3I=),或使用大剂量$%冲击疗法,同时用环磷酰胺;A;S,每?周静脉冲击治疗。!神经精神狼疮:必须除外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弥漫性神经精神狼疮在控制!#的基础药物上强调对症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科医生配合),癫痫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时需积极抗癫痫治疗,注意加强护理。抗心磷脂抗体(9 5)相关神经精神狼疮,应加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全身血管炎表现的明显活动证据,应用大剂

38、量$%冲击治疗。中枢狼疮包括横贯性脊髓炎在内,在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情况下,可试用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加$K L=(鞘内注射,每周=次,共?次。#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C=B,有自发出血倾向,常规激素治疗无效(=(H I=3I=),应加大激素用量用至?(H I=3I=以上。还可静脉滴注长春新碱(T 5 U)=?=W 1 F?,T.-D,8.X S万方数据!#周,共$!%次。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可按)*+#,#-./-.,静脉滴注,连续$!0/为.个疗程。&(一方面对1 2 3本身具有免疫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具有非特异性的抗感染作用,可以对

39、大剂量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的联合冲击治疗所致的免疫力挫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明显提高各种狼疮危象治疗的成功率。无骨髓增生低下的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可试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其他药物包括达那唑、三苯氧胺、维生素4等。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脾切除。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和急性重症肺间质病变:部分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的患者起病可无咯血,支气管镜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病极易合并感染,常同时有大量蛋白尿,预后很差。迄今无治疗良策。对1 2 3累及肺脏应提高警惕,结合1 2 3病情系统评估,影像学、血气分析和纤维支气管镜等手段,以求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包括氧疗、必要时机械通气,控制感染和

40、支持治疗。可试用大剂量5 6冲击治疗,&(和血浆置换。#严重的肠系膜血管炎:常需!#,#-./-.以上的激素剂量方能控制病情。应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肠外营养支持,防治合并感染,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一旦并发肠坏死、穿孔、中毒性肠麻痹,应及时手术治疗。$*$特殊治疗血浆置换等治疗不宜列入常规治疗,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妊娠生育妊娠生育曾经被列为1 2 3的禁忌证。而今大多数1 2 3患者在疾病控制后,可以安全地妊娠生育。一般来说,在无重要脏器损害、病情稳定.年或.年以上,细胞毒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停药)*0年,激素仅用小剂量维持时方可怀孕。非缓解期的1 2 3妊娠生

41、育,存在流产、早产、死胎和诱发母体病情恶化的危险。因此病情不稳定时不应怀孕。1 2 3患者妊娠后,需要产科和风湿科医生双方共同随访诊治。妊娠期间如病情活动,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如妊娠前$个月病情明显活动,建议终止妊娠。出现疾病活动时,可用泼尼松!$)#/,因泼尼松经过胎盘时可被灭活,故短期服用一般对胎儿影响不大。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故不宜服用。如妊娠后期病情活动,也可根据病情短期加大激素剂量。妊娠前$个月至妊娠期应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因为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畸胎。对于有习惯性流产病史和抗磷脂抗体阳性的孕妇,主张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0)

42、#/)和 或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防止流产或死胎。+预后不定期随诊、不遵循医嘱、不规范治疗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加强了对病人的教育,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1 2 3的预后与过去相比已有显著提高。经正规治疗,.年存活率为7%8,0年存活率为9 0 8,.)年存活率已超过:0 8。急性期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1 2 3的多脏器严重损害和感染,尤其是伴有严重神经精神狼疮和急进性狼疮肾炎者;而慢性肾功能不全、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的不良反应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是1 2 3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收稿日期:!)$;)0;!))(本文编辑:臧长海)附录临床1 2 3)增高,或肌电图改变

43、或活检证实+管型尿: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红细胞管型+血尿:红细胞 0?6,除外结石、感染和其他原因+蛋白尿:)*0#!+,新出现或近期升高+脓尿:白细胞 0?6,除外感染!脱发:新出现或复发的异常斑片状或弥散性脱发!新出现皮疹:新出现或复发的炎症性皮疹!黏膜溃疡:新出现或复发的口腔或鼻黏膜溃疡!胸膜炎:胸膜炎性胸痛伴胸膜摩擦音、渗出或胸膜肥厚注:1 2 3 =&积分对1 2 3病情的判断:)!+分,基本无活动;0!7分,轻度活动;.)!.+分,中度活动;#.0分,重度活动$.0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年9月第:卷第9期4 A BCD E F G H I J,=F#F K H!)$,I J:,L

44、I M 9万方数据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作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作者单位:刊名:中华风湿病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年,卷(期):2003,7(8)被引用次数:11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条)本文读者也读过(1条)1.周培媚.路永红.ZHOU Pei-mei.LU Yong-hong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6)引证文献(124条)引证文献(124条)1.陈滢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临床分型分期的妊娠结局分析期刊论文-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8)2.王俊英.杨

45、蕊华.崔涛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37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1)3.韦衮政.潘承政 皮肤红斑、咳嗽、咳痰、咯血、腰痛病案1例期刊论文-环球中医药 2013(12)4.陈彤.林冬芳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狼疮肾炎1例期刊论文-当代医学 2012(8)5.张羽.杨静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 2012(15)6.叶尔古丽巴依朱马 中医络病理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的证治关系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4)7.徐国栋.马志俊.孙志坚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6、1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临床荟萃 2012(6)8.安

46、睿晓.田金徽.谭继英.杨克虎 环磷酰胺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系统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3)9.张学增.张育.孙凌云.邹耀红.潘文友.王向党.潘解萍.张缪佳.谭魁麟.李晶.陈志伟.丁翔.钱先.达展云.陶娟.王美美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与疾病预后分析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1(2)10.彭本君.邱楠.李艳玲.杨新新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蜂窝织炎1例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 2011(9)11.卢玉梅.王美玲.王敏.孙作花 37例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心理护理体会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6)12.孔卫红.叶志中.李博.何伟珍.陈雅硕.

47、谢燕.尹志华 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11(20)13.邱勇龙.胡南.温贵华.邓益帼.张荣 雷公藤多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医学 2011(24)14.麦垚.寿涛.林俊 抗SS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5)15.章琳慧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期刊论文-中外医学研究 2010(26)16.王志强.李振彬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Evans综合征致颅内出血一例期刊论文-临床误诊误治 2010(4)17.汪珍 尿微量蛋白及补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肾病变的诊断价值期

48、刊论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3)18.周姣华 临床诊治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哲学思考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5)19.王永强 酷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一例期刊论文-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3)20.祁妙华.赖应昌.姜义荣.叶燕文.黄玉平 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10(8)21.陈玉媛.张艳容.王新房.谢明星.吕清.严天慰.鲁成发.李薇玢.项飞翔.刘莹莹 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皮质血流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4)22.肖华.曹广海.刘霞 刘霞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期

49、刊论文-山西中医 2009(4)23.金妙娟.杜红卫.李淑艳 14例狼疮危象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期刊论文-护理与康复 2009(4)24.罗月中.何伟 中医中药对狼疮性肾炎并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影响期刊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3)25.姚国乾.韩志武.肖琼.李靖.徐友平.沈俊 应用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8(6)26.陈意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5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30)27.常晓萍.陈宏 抗U1RN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8(4)28.杜红卫.马大庆.吴红华

50、13例狼疮危象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医学 2008(6)29.杨继红.王学文.于亚平.翟勇平.刘海宁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相关性血液学改变的探讨期刊论文-临床内科杂志 2008(2)30.张慧君.李胜光.邓小虎.钱远宇.张江林.李晓兰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症复杂性呼吸系统受累一例抢救体会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08(35)31.朱浪静.阳晓.陈伟英.李晓艳.纪玉莲.毛海萍.聂静.余学清 TNF-信号通路主要受体衔接蛋白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07(44)32.孙培荣.石永兵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2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3)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化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