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的人教学设计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上沙窝中学 孙雪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过程与方法: 1、在改写的过程中扩大诗的内涵,挖掘诗的主题。 2、在品味赏析中体味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感情。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改写部分诗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出示幻灯片1)对于鲁迅,我们大家非常熟悉。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横眉冷对
2、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1949年新中国成立,正好是鲁迅逝世13周年,各界群众纷纷组织各种活动来纪念他。诗人臧克家参加了在北京的纪念活动,并参观了鲁迅故居,感触颇深,写下了著名诗歌有的人。二、了解作者(幻灯片2)看屏幕,齐读,了解作者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静听朗读,注意节奏 与重音!(幻灯片3) 2、请几位同学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四、理解感悟(一)理解第一小节1、读第一小节,思考:这节中两个“死”与“活”的含义是否相同?2、学生发言,小结并出示
3、(幻灯片4)3、前一种人“虽生犹死”,他们的生命毫无意义:后一种人“虽死犹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出示幻灯片5)焦裕禄、雷锋、钱学森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二)改写诗句,理解内容1、出示第二小节(幻灯片6),引导学生将其中的“有的人”替换成具体某一种人并读出来。2、依次出示3、4小节(幻灯片7、8),学生改写并朗读。3、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人民,人民也会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的结果截然不同。57小节与24小节是什么关系?(因果对应)男女生对应读57小节与24小节,感受这种一一对应关系。五、总结
4、、延伸1、小结:通过读,我们发现“对比”是贯穿全诗的表现手法。(出示幻灯片9)“有的人”实际指两类人:对人民有益的,对人民有害的。(出示幻灯片10)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2、延伸、提升(出示幻灯片11)思考、讨论:人究竟应该怎样活?人应该为什么而活着?在今天,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3、 总结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在召唤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学习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六、 布置作业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