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语文(下) 14.有的人学案怀安县世恩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张桂霞一、情境导入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3、学习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三、自主学习1、拜访作者。2、创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
2、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四、自学测评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臧克家( )不朽( ) 摔垮( )俯( )下身孺子牛( )2、默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分为哪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五、合作展示1、听媒体范读 ,请同学们注意节奏、语气、重音、感情。2、学生朗读展示(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同学们自主或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3、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4、读一读第1节,思考:这两句诗
3、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5、诗人对这两种人分别作了怎样的描述?这两种人又分别是怎样的结局?(请同桌讨论,用文中的词或短语共同填写表格。)温馨提示:请横着写于一行,上下栏相对。两种人表现( 2 )( 3 )( 4 )结局( 5 )( 6 )( 7 )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六、重点导引1.请学生齐读诗歌(女生读每节前两句,男生读后两句)。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请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小组探究)七、达标检测1、将“有的人”分别改为“鲁迅先生”好不好?2、将第2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好不好?八、小结提升 1、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请列举出来。2、作为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课后积累鲁迅名言: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名言六: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推荐阅读野草八(下)语总 页(张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