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浙江余姚D陕西半坡村2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人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依据的是( )A考古发现B神话传说C史书记录D专家口述3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人”。其治水成功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B推动了“家天下”的出现C奠定了我国华夏族的基础D有利于青铜农具的推广4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三过家门而不入,花
2、了13 年时间,终于治好水患。下列对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联盟首领B他是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C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D其子继承其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5下图是“历史”一词的甲骨文写法,甲骨文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种字体最早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6思想家孟子曾提出“春秋无义战”的观点,“无义战”的评价说明这一时期战争的实质是( )A为满足奴隶主掠夺土地、人口和财产的私欲B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统一的进程C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D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暴政7“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诗句赞美的
3、水利工程历经二千多年,至今还在守护和灌溉着成都平原,它是A黄帝陵B都江堰C灵渠D长城8“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提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张的大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 )A“无为而治”B“仁”C“仁政”“礼治”D“以德化民”9秦朝咸阳的一位粮商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他应该使用的法定货币是A“半两”钱B刀币C纸币D五铢钱10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许多成语源于历史典故。下列与秦朝历史无关的成语是A四面楚歌B揭竿而成C破釜沉舟D指鹿为马11公元 184年,太
4、平道领袖张角号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率领受压迫的农民发动了起义。这场起义被称为A大泽乡起义B黄巢起义C秦末起义D黄巾起义12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其基础是( )A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B张骞出使西域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D推恩令实施13小历同学复习时在纸上写下了“刘邦”、“长安”、“公元前202年”这几个关键词,他正在复习的知识点是A夏朝的建立B秦朝的建立C西汉的建立D西晋的建立14它是“二十四史”第一部,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既记录了帝王将相的活动,也记载了许多下层人物的生平,开纪传体之先河。它的作者是A左丘明B司马迁C班固D陈寿
5、15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A加剧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B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D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16下列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少胜多。请你选择正确的选项长平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ABCD17北魏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这些措施A严重削弱了北魏的实力,不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B推动鲜卑族
6、的汉化,促进民族交融C淡化“胡”、“汉”观念,彻底消除了民族隔阂D遭到鲜卑贵族反对,改革毫无成效18某中学史学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实力相比于北方处于优势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BCD19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演变图,其中指代西晋政权的是AABBCCDD20下图资料引自北朝时期某著作。该著作主要反映的是( )A数学成就B艺术成就C文学成就D农业成就二、综合题2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某班对“华夏之祖”
7、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材料二 黄帝陵(如下图)(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贡献?(2)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会向游客介绍黄帝的哪些事迹?(民主政治)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杰出首领)山西是中华民族
8、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许多尧、舜、禹的传说和名胜古迹,观察下列几幅名胜古迹的图片,回答问题(4)请你将上述图片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排列。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无不体现出中国先民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国学网材料二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
9、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见下面图示请回答(1)据材料一,请说出文中“这种公正的方式”是指哪种制度?材料认为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源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和影响。(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种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中处应该填什么官职?23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所以并春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方设立据点的必要。所以秦灭六国,多以其地设郡。吕思勉讲中国政治材料二 汉式帝时期,封建国家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一
10、是请候王尚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勞力,仍是一个不稳定的国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在发展;,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践。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宣改姓元氏。请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司马光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秦朝“决计不再行封建”是指不再实行么制度?地方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即位之初,国家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具体措施(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
11、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什么?24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落后到开发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地位十分优越和显赫。同期的南方,经济一直远远落后于北方。虽然对于农业来说,南方拥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等优越条件,但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人口稀少的局限,直至东汉末,江南地区还是一个林莽地带,土旷人稀,经济停滞在原始状态,有广大肥沃的土地未得到开发利用。摘编自区永圻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材料二 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连绵,中原人民越淮渡江涌向江南。据估算,自永嘉至刘宋之际,南徙的编户齐民约有90万户。南迁的士族,在支持东
12、晋、南朝政权时,为了“殖产兴利”到处“求田问舍”,大规模开垦土地。他们兴修水利多利用自然河道,以减少人工成本。随着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的大量传入,不仅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以及制茶、漆器等手工业也都有显著发展。搞编自赵常兴、安鲁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原人民南迁的主要历史原因是什么?据材料指出,南迁士族对江南经济开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
13、,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A项正确;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晚于元谋人,排除B项;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陕西半坡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都晚于元谋人,排除CD项。故选A项。2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远古人类生活的时期,距离今天比较遥远,又几乎没有文献记载,因此我们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等作为依据,A正确;神话传说、史书记载、专家口述都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排除BCD。故选A。3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解除了水患,使黄河流域免于水患,保证了黄河流域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故A正
14、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4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人暴动 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故选项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唐尧传位给虞舜,虞舜传位给大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启是禹的儿子,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
15、启开始的。故选项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最早出现商朝,是王室贵族用于占卜和记事的载体,故B正确;ACD错误。综上故选B。6A解析A【详解】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实质 是为满足奴隶主掠夺土地、人口和财产的私欲,A项正确;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统一的进程属于影响,排除B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排除C项;春秋时期的战争不是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暴政,排除D项。故选A项。7B解析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岷江”、“
16、水利工程”、“成都平原”结合所学知识,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B正确;黄帝陵、长城不属于水利工程,排除AD;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排除C。故选B。8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仁”,B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主张,A排除;“仁政”“礼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C排除;文景之治时期主张实行“以德化民”,而非孔子的核
17、心思想,D排除。故本题选B。9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将圆形方孔“半两”钱定为法宝货币,A项正确;刀币是战国货币的一种,纸币在北宋才出现,五铢钱是汉武帝开创的货币,排除BCD三项。选A项。10A解析A【详解】四面楚歌出自楚汉之争,是在秦朝灭亡后,A符合题意;BCD项都出自秦朝时期,排除。故选择A。11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dao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
18、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这场起义称为黄巾起义,故D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的起义领导是陈胜和吴广,故A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的领导是黄巢,故B不符合题意;公元184年是东汉末年而非秦朝末年,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为版图的拓展提供了物质、政治等保障,是版图拓展的基础,故C符合题意;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的意义是从土地来说,匈奴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如河套、阴山、河西等,接连为汉军所占领,并徙民实边,使之彻底汉化,拓展了西汉的版图,故A不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随后开辟了丝绸之路,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拓展了西汉的版图,故B不符合题意;推恩令实施属于政
19、治措施,加强了中央权力,与版图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故选项C符合题意;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西晋建立于公元226年,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B解析B【详解】根据题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既记录了帝王将相的活动,也记载了许多下层人物的生平,开纪传体之先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
20、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答案选B。15B解析B【详解】根据题干“丝绸之路开通后,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可知,丝绸之路传播了东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加剧各国的经济竞争,排除A;丝绸之路是商路,并未拓展汉朝的统治区域,排除C;题干并没有体现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排除D。故选B。16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故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21、长平之战中赵国约45万人,秦军50万,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故不符合题意;故A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B解析B【详解】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推动学汉话、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鲜卑族的汉化和社会进步,促进民族融合,故选B;材料所述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北方的统一,故排除A;材料所述措施虽然淡化了“胡”“汉”观念,但并不能彻底消除民族隔阂,“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北魏孝文帝改革虽然遭到了鲜卑贵族的反对,但在孝文帝的坚决推行下取得了巨大成效,故排除D。18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江南统治者推行休
22、养生息政策;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因此项符合题意;“南方实力相比于北方处于优势”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D。19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史在三国之后,西晋统一了三国政权,之后西晋灭亡进入东晋时期,故A符合题意;317年-420年的政权是东晋,故B不符合题意;十六国之后是北朝,故C不符合题意;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D解析D【详解】根据“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齐民要术的
23、内容,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二、综合题21(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2)黄帝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逐渐形成以后的华夏族,和炎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
24、的祖先(中华民解析(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2)黄帝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逐渐形成以后的华夏族,和炎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黄帝能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另外,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会缫丝,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等。(3)禅让制。推举贤德之人做继承人。(4)顺序图三图一图二。艰苦创业、清正廉洁、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等。【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炎帝教人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符合材料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故神农氏是炎帝。材料
25、一中炎帝的贡献包括第一句中的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还有第二句中的“交易”,即教人们通商交换。(2)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黄帝的事迹包括华夏族的形成和黄帝的发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从炎帝与黄帝的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组成部落联盟,到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奠定了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因此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第二方面可以列举黄帝及其妻子嫘祖,部下仓颉、伶伦的发明创造。(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尧没有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丹朱,而是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禅让制的特点不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的世袭制,而是
26、推举之法,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作为部落联盟首领。(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三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根据材料也可知,尧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年老是让位于治水有功的禹。所以三幅图的顺序是图三、图一、图二。第二小问,从三人的事迹可知,当今时代,作为人民公仆应像尧舜禹一样,艰苦创业、清正廉洁、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等;从禅让制的角度来看,国家在官员的选拔上应选拔德才兼备之人。22(1)制度禅让制。根源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2)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影响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
27、局,扩解析(1)制度禅让制。根源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2)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影响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官职丞相。【详解】(1)依据材料一“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结合课本所学,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的人。尧年老是,征求各部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由“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
28、,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由此可知,推行禅让制的根源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2)依据可知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依据材料三图示皇帝之下设有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9、,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故的官职丞相。23(1)分封制;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主要问题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解决措施颁布推恩令。主要问题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解决措施实行刺史制度。(3解析(1)分封制;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主要问题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解决措施颁布推恩令。主要问题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解决措施实行刺史制度。(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主流和趋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及民族融合趋
30、势逐渐加强。【详解】(1)依据材料一“所以秦并吞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 “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可知,秦朝“决计不再行封建”,“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因此“决计不再行封建”是指不再实行分封制。“子弟”不再被分封为诸侯,建立诸侯国。据材料“所以秦灭六国,多以其地设郡”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秦朝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依据材料二“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势力,仍是一个不稳定的国素”分析可知,汉
31、武帝即位之初,国家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的权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据材料二“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在发展”可知,国家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方豪强发展起来,大量兼并土地。为此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3)依据材料三信息“魏主”“拓跋氏改姓元氏”并结合所学可知,“魏主”指北魏孝文帝,所以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该材料反映的是改革的内容之一改鲜卑姓为汉姓。经过孝文
32、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秦朝时期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到大一统的汉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西汉王朝达到鼎盛。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经过孝文帝改革,出现了民族大交融。因此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及民族融合趋势逐渐加强。24(1)原因远离政治中心、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广大地区尚未开发。(任意2点即可)(2)原因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北方战乱。作用大规模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引进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技术。(3)解析(1)原因远离政治中心、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广大地区尚未开发。(
33、任意2点即可)(2)原因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北方战乱。作用大规模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引进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技术。(3)因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环境优越,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统治者重视经济开发,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任意3点即可)【详解】(1)根据材料一“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地位十分优越和显赫”“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人口稀少的局限有广大肥沃的土地未得到开发利用”。可将原因归纳为:远离政治中心;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广大地区尚未开发。(2)根据材料“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连绵,中原人民越淮渡江涌向江南。”结合所学可知,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北方战乱
34、。根据材料“大规模开垦土地。他们兴修水利多利用自然河道,以减少人工成本。随着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的大量传入,不仅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以及制茶、漆器等手工业也都有显著发展。”可以归纳南迁士族对江南经济开发起到的作用是大规模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引进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技术。(3)根据材料“大规模开垦土地。他们兴修水利多利用自然河道,以减少人工成本。随着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的大量传入,不仅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以及制茶、漆器等手工业也都有显著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因素有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环境优越,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统治者重视经济开发,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