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在发掘“北京人”化石地点的地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过三层灰烬,最厚深达六米,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中层灰烬较薄,最后深达四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有一米,位于堆积的底部。这说明A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B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C北京人采用群居生活的方式D北京人己经学会制造工具2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他们生活在长江流域B他们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他们种植粮食作物粟D他们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3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女娲、伏羲B炎帝、黄帝C尧、舜D禹4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什么制度使“大同社会”被打破?(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5成语“钟鸣鼎食”的原意是,吃饭的时候,击打“钟”来奏乐,餐桌上排列很多“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该成语中的“鼎”是( )A音乐器材B饮食器具C盛水器皿D装饰用品6“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王室衰微7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
3、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 )A秦B吴C楚D越.8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9秦始皇曾当选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历史上百名最有影响力人物。下列可以作为秦始皇上榜理由的史实包括( )统一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实行分封制修筑长城中央设丞相等官职,地方上推行郡县制ABCD10(题文)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的是( )施行“推恩令” 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设立军机处ABCD11随着功臣豪族势力的不断壮大,及皇室对他们的妥协和利用,功臣豪族逐渐通过政治联姻登上权力巔峰,成为东汉政局中一支强大势力。材料反映出东汉A外戚专权B宦官干政C军阀割据D贪官横行12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材料中提到的做法被称为( )A“推恩”B“无为”C“休养生息”D“分封”13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兴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B西汉东汉C秦东汉D东汉三国14曹操是我
5、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作出过影响。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自立为帝ABCD15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16汉书载“自玉门、阳关出西域,丛都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这则材料描述的是A长城经过的地方B秦驰道经过的地方C丝绸之路沿线地方D秦末农民起义军经过地方
6、17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和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8绘制表格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观察下面表格内容,其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 ) 农业麦稻兼作,兴修水利手工业丝织业技术进步青瓷烧制技术高超城市建康城人口众多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D南方手工业发展的表现19据史料记载咸熙二年年底,曹奂屈从臣下的压力,同意禅让帝位于晋王,晋朝建立。材料的“晋王
7、”指的是( )A司马彭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20从汉代开始,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各项成就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 ABCD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二神农时,民方食谷。材料三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左传(1)材料一中的“轩辕氏”指的是谁?从材料中看,他对中华民族做出了什么贡献?(2)材料一中的“平定蚩尤乱”是哪一场战役?(3)材料二中的“神农”是谁?“民方食谷”长江流域的谷指什么?黄河流域的谷指什么?(4)材料三中赞颂的“禹功”是什么?
8、“禹”通过了哪一方式被当时推选为部落首领的?22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王,对其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 内骚动,百姓罢敝财质力尽,民不聊生。 史记张耳陈徐列传 (2)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材料三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
9、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朝代。 (3)材料三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指什么?据材料三,指出翦伯赞对秦始皇的评价及其主要依据。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2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字中的中国)材料一 (思想中的中国)材料二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汉书艺文志(科技中的中国)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谁把全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
10、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用材料二中原文说出诸子百家宣扬自己学说的目的。(3)材料三中图1是我国南北朝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请写出他的名字和最突出的数学成就。图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请写出书名。(4)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答一点即可)24改革、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原动力。历史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必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 (人物)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孔子材料二 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
11、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中空缺处的人物得益于管仲改革,终成霸业。他是谁?(2)材料二中支持“商君”改革的国君是哪一位?(3)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魏主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在北京人遗址中曾发现过三层灰堆,上层灰爆最厚处有
12、6米,中层灰烬最厚处达4米、下层灰爆最厚处有1米,这些都佐证了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又间断,证明北京人已具备“控制火的能力”。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2A解析A【详解】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A项错误,符合题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会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3B解析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有几个较大的部落,由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
13、泉与炎帝展开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B正确;ACD不是人文始祖,排除;故选B。4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并联系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打破了“大同社会”,故选B,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地方管理,AD错误。
14、5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餐桌上排列很多“鼎”,”,可见,鼎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属于饮食器具,故B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击打“钟”来奏乐,”,可见钟属于乐器而非鼎,故A不符合题意;盛水器皿和装饰用品,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买卖禁令失效,逐渐转为私有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全面繁荣,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局面。故C符合题意;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是当时社会现象的表现,与变革的原因无关,故A不符合
15、题意;都江堰的修建,属于变革的一部分内容,而非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王室衰微,是当时社会现象的表现,与变革的原因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故其中的“一强”是指秦国,A项正确;吴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排除B项;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初露称雄之势,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排除C项;前333年,
16、越王无彊北上伐齐,听信田姓说客所误,率领大军调头攻楚,不料中埋伏,兵败身亡,越国因此分崩离析,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首创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他认为无论贵贱等级差别,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即“有教无类”,体现了一种教育平等的思想,C项正确;“仁者爱人”是待人要有仁爱之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因材施教”是要求差别化教育,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9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秦始皇曾当选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历史上百大最有影响
17、力人物。他上榜的理由是秦始皇在位时的措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实现统一后,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设丞相、太尉等官制;在地方,废除西周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为安定北边,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符合题意,D正确;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错误,ABC排除;故选D。10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的
18、措施有政治上实行“推恩令”;经济上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故答案为A。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11A解析A【详解】根据“室对他们的妥协和利用,功臣豪族逐渐通过政治联姻登上权力巔峰,成为东汉政局中一支强大势力”可得出其强调政治上的联姻,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宦官、军阀和贪官,排除BCD。12A解析A【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公开对抗中央,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为了解决这种现状,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19、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A正确;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B排除;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C排除;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域,周王实行分封制。D排除;故选A。13A解析A【详解】根据“嬴秦氏”可知反映的是秦的统一,“楚汉争”反映的是秦末汉初楚汉争霸,“高祖兴,汉兴建”反映的是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所以包含的朝代顺序是秦西汉,故选A;材料中仅叙述到西汉,没有涉及到东汉,所以包含“东汉”的BCD均错误,排除。1
20、4A解析A【详解】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挟持汉献帝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被迫退回北方,正确;曹操并没有自立为帝,而是在他死后其子曹丕继位,自立为帝,建立魏国,开始了三国鼎立时期,排除。A正确,BCD排除。故选A。15B解析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B项正确;AC材料中并为反映出
21、来,排除;司马迁是私人著史,不是秉承朝廷旨意。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6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自玉门、阳关出西域,丛都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及所学知识可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C项正确;秦统一后,修筑了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排除A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下令修筑以咸阳
22、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排除B项;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等人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今安徽宿州南),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7D解析D【详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符合题意;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元谋人、北京人等时期的主要特点,A排除;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反映的
23、是夏商西周的时代特征,B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排除。故选择D。18B解析B【详解】依据表格内容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农业发达,麦稻兼作,兴修水利;手工业方面,丝织业技术进步,青瓷烧制技术提高;城市人口众多。由此可知,表格内容所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在表格信息中未体现,排除;CD项表述不全面,排除。故选B。19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咸熙二年年底,曹奂屈从臣下的压力,同意禅让帝位于晋王,晋朝建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人物不
24、是西晋的建立者,不符合题意;故选C。20D解析D【详解】为了宣传佛教,南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体现了汉代以来我国的文化中外交汇的特点,D项正确;ABC项都是我国本土的文化成就,没有体现“中外文化交汇”,排除ABC项。故选D项。二、综合题21(1)黄帝;发明指南车或者人文初祖。(2)涿鹿之战。(3)炎帝;水稻;粟。(4)大禹治水解决水患;禅让制。【详解】(1)“轩辕氏”根
25、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解析(1)黄帝;发明指南车或者人文初祖。(2)涿鹿之战。(3)炎帝;水稻;粟。(4)大禹治水解决水患;禅让制。【详解】(1)“轩辕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贡献根据材料中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黄帝对中华民族有发明指南车、平定蚩尤、被称为人文初祖。(2)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3)“神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是中国
26、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号神农氏;长江流域的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黄河流域的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等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4)“禹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全身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舜在位时,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22(1)秦始皇灭六
27、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实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3)西周分封制;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朝代。(解析(1)秦始皇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实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3)西周分封制;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朝代。(4)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史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地全面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详解】(1)据材料一“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的信息可知,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
28、是秦始皇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依据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 内骚动,百姓罢敝财质力尽,民不聊生”的信息可知,司马迁认为秦始皇实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指西周分封制;依据材料三“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朝代”的信息可知,翦伯赞对秦始皇的评价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其主要依据是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朝代。(4)依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9、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史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地全面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23(1)商朝;秦始皇(嬴政);(2)百家争鸣;法家;“取舍诸候”;(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齐民要术;(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解析(1)商朝;秦始皇(嬴政);(2)百家争鸣;法家;“取舍诸候”;(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齐民要术;(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文字,商朝
30、也是我国的信史,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人物,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逐渐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2)局面,根据材料“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可知,体现了这时期出现诸多的学派和思想,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家主张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等思想主张适应了秦统一后的统治,因此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法家;目的,根据材料“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可得出诸子百家宣扬自己学说的目的“取舍诸候”。(3)名字和成就,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
31、内容体现了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书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因此材料体现的农书是齐民要术。(4)我国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
32、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同时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24(1)齐桓公;(2)秦孝公;(3)鲜卑族;说汉语;(4)实行改革。【详解】(1)据材料一“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解析(1)齐桓公;(2)秦孝公;(3)鲜卑族;说汉语;(4)实行改革。【详解】(1)据材料一“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中“尊王攘夷”等策略的实行,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2)材料二中支持“商君”改革的国君是秦孝公。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3)据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将革”可知,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鲜卑族建立的,魏主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说汉话的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点睛】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