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实验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224846 上传时间:2024-10-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实验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实验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实验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实验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实验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遗址之一。它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二里头遗址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一处距今约7000年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据此得出的结论是,该遗址居民A生活于黄河流域B处于旧石器时代C己进入农耕社会D已形成早期国家3小史同学查资料记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他搜索的主题词是A黄帝和炎帝B老子和庄子C陈胜和吴广D项羽和刘邦4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这种“大同”社会终结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下列不属于商朝文

2、明成就的是A图1B图2C图3D图4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C周王室地位衰落D天子依附于诸侯7“商君治秦,法令行至,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A扩大地方的管辖权力B保护世袭贵族的利益C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D严明法度保持公平8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早在战国时期,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提倡节俭的思想家是A韩非B墨子C庄子D荀子9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

3、一笔抹去了,其实也是冤枉的。”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A全部肯定B全部否定C不作评价D以史实为依据10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年轻时曾对一起耕作的农民说过“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陈胜做了一件惊天动地得大事,即A刺杀秦始皇B推翻了秦朝C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建立汉朝11著名学者金克木在风流汉两年中写道“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加上了软件。”对材料中的“硬件”和“软件”解读正确的是( )A郡县制 独尊儒术B分封制 “推恩令”C三省六部 盐铁专卖D丞相制度 军机处12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

4、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西汉初年统治者当时的“中国梦”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希望皇权至高无上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1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B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4“对于曹操的统一战争,XX是个句号。从此之后,曹操退回北方,终止了南征的步伐。对于孙刘两家来说,X是个逗号。他们还要继续划分曹操退出后的半壁江山.对于社会进程来说,XX是个问号,社会还要经过怎样的道路才能走向统一。”上述材料中的XX指的是A垓下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5下列关于纸及造纸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上已

5、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西汉时期B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数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播出去的D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16地广物丰,民风奇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在此设置了A北庭都护府B伊犁将军C西域都护府D乌垒城17下图变化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地区社会秩序安定D农作物新品种大量引进1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面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中对应的朝代是( )A秦朝、新朝、西晋B楚汉、西晋、东晋C商朝、新朝、西晋D秦朝、西晋、新朝19以下古代战

6、役,属于以少胜多的有( )牧野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ABCD2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诗反映了南朝宗教的兴盛。南北朝时期宗教盛行的原因主要是( )A南方经济发展B中国经济重心南移C南方人口增加D社会动荡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1)材料一中的“封建”意为封邦建国,“藩”指的是诸侯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和作用。诸侯要承担哪些义务?(2)材料二中的“平王”在哪一年开创了哪一个朝代?“周室衰微”有何

7、具体表现?(3)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霸主?诸侯争霸有何影响?(4)结合这两则材料的内容,说说材料一中“封建亲戚”的利与弊。22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代。(1)有个思想家认为,血亲之爱与生俱来,家庭的亲情、感情是血缘关系决定的,是发自人本性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就是孝,兄妹之间的爱就是“悌”。这位思想家是谁?我们今天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的什么文化典籍?(2)有个思想家认为,治国应该要有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思想家是哪一学派思想?其代表是谁? (3)有个思想家认为,治国应该要依靠法、术、

8、势,强调以法治国,这个集大成者是?他的思想对秦朝的兴亡产生了什么影响?23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如下图材料二 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者,朕亲率耕。”史记孝文本纪材料四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下令)郡国(各地)务(务必)劝农桑。”史记景帝本纪材料五 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宋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

9、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两项重要技术(工具)?(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汉文帝、汉景帝的什么思想?由此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之为什么?(4)材料五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江南经济发展的局面?(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材料三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宋书(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狭变法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的图A反映了

10、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秦朝在经济上还有什么举措?(3)据材料二中的图B,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开通这条道路的积极影响。(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写出任意两条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或,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遗址之一。B正确;CD排除;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排除;故选B。2C解析C【

11、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说明当时已经进入农耕社会,故C正确;生活于黄河流域的是半坡居民,种植粟而非水稻,故A错误;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错误;故选C。3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两个部落间的大规模决战。涿鹿之战是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故A项正确;BCD项与“远古传说”等信息无关

12、,排除。4A解析A【详解】依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联系课本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联盟首领制度称为“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大同”社会终结。A正确;商朝、西周、东周与题干无关,BCD排除;故选A。5B解析B【详解】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因此选择B项;A项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是商王祖庚为祭祀其母戊所制;B项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D项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ACD三项

13、为商朝文明成就,因此选择B项。6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朝齐11次,朝晋20次”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所以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周王室地位衰落,C项符合题意;AB项属于历史表象,不能反映出实质,排除;D项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C。7D解析D【详解】分析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行至,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律的实施公平无私,惩罚与奖赏都人人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严明法度保持公平,故选项D符合题意;变法控制了地方的管辖权力,且材料未体现这

14、方面的内容,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变法损害了世袭贵族的利益,且材料未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变法是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材料未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勤俭”、“提倡节俭”、“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可知,这符合墨家的思想。战国时期墨家的墨子认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韩非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排除;C项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D项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排除。故选B。9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

15、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但是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残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因此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要以史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来进行评价;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要史论结合

16、,论从史出。D项正确;全部肯定具有片面性,排除A项;全部否定是过于极端,排除B项;不作评价不符合评判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10C解析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陈胜”“农民”“惊天动地”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夏,九百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而被迫停止前进,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在陈胜和吴广的领导下,九百多个农民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斩木为武器,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由此可知,陈胜做了一件惊天动地得大事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陈胜”“农民”“惊天动

17、地”,据此判断,陈胜领导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得出正确答案。11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 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硬件,汉武.软件”这是说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始皇采取了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独尊儒术,从思想上巩固统一,故A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措施,推恩令是削除王国势力,是汉武帝巩固统一的硬件,故B错误;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代措施,盐铁专卖是汉武帝的经济措施,它使国家的财政局面改善,故C错误;丞相制度是秦始皇实行君主专制的措施之一, 军机处是清代措施,故排除D。综上答案A。12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当时

18、统治者的“中国梦”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故C正确;项羽的残余势力不足以威胁到西汉的统治,故A错误;加强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是汉武帝大一统的目的,故B错误;解除朝中大将兵权是宋太祖的举措,故D错误;故选C。13D解析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太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企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宠,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国家陷入混乱、政治十分黑暗的统治之中。D正确;ABC不是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的表现,排除;故

19、选D。14C解析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孙刘联合起来抗曹。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的方式打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划分了半壁江山,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正确;垓下之战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争,项羽兵败自刎,A排除;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实力大增,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排除;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是前期与东晋之间的战争,与题干无关,D排除;故选C。15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在西汉前期就发明了纸,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

20、上,改进了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数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播出去的。因此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表述错误,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6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这是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从此,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符合题意;北庭都护府是唐朝时期设置的,A排除;伊犁将军是清朝时期设置的,B排除;乌垒城在今轮台县东北,是当时汉西域都护的治所,D排除。故此题选择C。17

21、B解析B【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江南地区在秦汉时期落后于北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故选B项;自然条件优越和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是江南地区所具备的有利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没有大量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排除D项。所以本题应选B。18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西汉建立,西汉之后是王莽建立的新朝,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统一,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

22、内容错误,排除;故选A。19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淝水之战383年,前秦集结80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只有8万军队,结果东晋大获全胜,因此属于以少胜多的有,B项符合题意;而牧野之战是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的决定性战役,并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排除。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0D解析D【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儒学思想受到怀疑,社会普遍崇信佛教,这是南北朝时期宗教盛行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南方经济发展、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南

23、方人口增加都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有关,不是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二、综合题21(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公元前770年,东周。表现诸侯国不再听从解析(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公元前770年,东周。表现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3)齐桓公、

24、楚庄王、晋文公。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4)在西周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一方,这项制度就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统治。【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诸侯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的作用是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是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平王”指的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创了

25、东周; “周室衰微”的表现是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等等。(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的霸主是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他们是春秋五霸中的霸主;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封建亲戚”即分封制,在西周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积极作用,但是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在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一方,这项

26、制度就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统治。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作答。22(1)孔子;论语。(2)儒家;孟子。(3) 韩非子;秦朝利用法家思想迅速强大,建立秦朝;同时,也因法家思想引起暴政。【详解】(1)根据题干“血亲之爱与生俱来,家庭的亲情、感情是血缘关系决解析(1)孔子;论语。(2)儒家;孟子。(3) 韩非子;秦朝利用法家思想迅速强大,建立秦朝;同时,也因法家思想引起暴政。【详解】(1)根据题干“血亲之爱与生俱来,家庭的亲情、感情是血缘关系决定的,是发自人本性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就是孝,兄妹之间的爱就是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时孔子。这是论语中记载内容。孔子的思想被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故我

27、们今天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的是论语。(2)根据题干“治国应该要有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思想家孟子是儒家学派思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是孟子。(3)根据题干“治国应该要依靠法、术、势,强调以法治国“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利用法家思想迅速强大,建立秦朝;同时,也因法家思想引起暴政。23(1)铁农具、牛耕。(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用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以农为本(或重农思想);文景之

28、治。(4)农业、手工业。(5)生产工具解析(1)铁农具、牛耕。(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用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以农为本(或重农思想);文景之治。(4)农业、手工业。(5)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领域的变革;统治者的重视;人民辛勤劳动等。(任意两点即可)【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两图可知,这一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性了条件。因此铁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或春秋战国时期)。(2)依据材料

29、二“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措施: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结合所学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3)依据材料三“农,天下之本。”、材料四“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可知,材料三、四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或重农思想)的思想;他们在位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文景之治”。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

30、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4)依据材料五“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可知,该材料从农业这个方面描述了江南经济发展;据材料“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可知,该材料从手工业这个方面描述了江南经济发展。(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领域的变革;统治者的重视;人民辛勤劳动等。24(1)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

31、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解析(1)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3)长安;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

32、术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二,可知,图A反映了秦朝统一货币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秦朝政府规定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所以图A反映了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朝在经济上的措施还有统一度量衡。(3)根据材料二,可知,图B是丝绸之路路线图;结合

33、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所以图B,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商鞅变法。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丝绸之路。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收益排行: 01、路***(¥15400+),
02、曲****(¥15300+),
03、wei****016(¥13200+),
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
06、h****i(¥4100+),
07、Q**(¥3400+),
08、自******点(¥2400+),
09、h*****x(¥1400+),
10、c****e(¥1100+),
11、be*****ha(¥800+),
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