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泉水小学:胡俊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特征,教材没有直接呈现平均数的概念,而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将平均数的认识与问题解决结合起来,突出了平均数产生的意义与价值,将对平均数的理解与统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统计图生动、直观的优势,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经历过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已经具有初步的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均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简单统计中
2、的平均数问题,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会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2、 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3、 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运用所学的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上个月,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老师把你们
3、的投篮项目做了一下统计,今天想请你们自己做个裁判,比一比哪队赢 了?大家愿意吗?生:愿意!2、幻灯片出示春季运动会男女投篮数量的统计表男队女队姓名数量姓名数量徐传运9个陈孟娴7个杨宝权7个沈佳萌8个钱俊9个方倩倩8个合计25个合计23个3、师:请大家看一看,我们班的男女两队,哪个队赢了?生:男队?师:为什么是男队赢了?生:因为总分高,所以是男队赢了?师总结:通过比总数,我们可以判断哪队赢了。4、我们班的是男队赢了,可是三年级的同学因为有一位同学生病没有来参加运动会,所以女生队就少了一个人的成绩,因此,他们就因为第一第二的事情争论不休,现在我们就来帮助他们分析一下,究竟是哪一队赢了5、幻灯片出示
4、三年级春季运动会男女投篮数量的统计表男队女队姓名数量姓名数量沈厚欢8个张佩琪9个郑以健7个陈婉莹7个郑程成6个王语心5个马赫7个 师:哪一队赢了?(片刻思考之后,许多同学兴奋地举起手,迫不及待地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男生队获胜。生2:女生队获胜。设计意图:显然,学生的意见并不统一,许多学生不服气地举起手,七嘴八舌地说着,男生队获胜,女生队获胜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特意制造认知冲突,这样可以自然诱发学生 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调动起学生学习研究的热情。6、师:看来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你是怎么知道哪队获胜的?说出理由。生1:男生队获胜,8+7+6+7=28(个),男生队一共投了
5、28个,9+7+5=21(个),女生队一共投了21个,男生队比女生队多,所以男生队获胜。生2:我不同意你的想法,男生队有4人,女生队有3人,人数不同。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初步体验到参赛人数不同,比总数是不公平的,诱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7、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的方法不太公平,现在,有没有比较公平的办法呢?学完今天的知识后,你们就知道方法了。(板书课题:平均数)设计意图:经历了一番讨论交流,学生信心大增,都想自己试一试。通过男生队、女生队参赛人数不同,在比较哪队获胜时,引发出矛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在解决哪队获胜的实际问题的需求中,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产生
6、学习平均数的迫切需求。二、 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 出示幻灯片,并提出问题“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学生同桌进行交流并反馈。生:黄球6个,红球7个,绿球2个,这里面红球最多,绿球最少,所以要把红球移两个给绿球,黄球也要移一个给绿球,这样他们就一样多了,都是五个了!师:那么这位同学说的都是五个,这个数字五是什么呢?(请同学起来说一说“5”代表的是什么?)生:“5”就是他们的平均数。师:那么大家一起说“5”是哪三个数的平均数?生:“5”是“6”“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师总结: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
7、数的平均数。(板书:移多补少)2、出示幻灯片,并提出 “我们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的问题。生通过上个例子的学习,很快就学会运用了“移多补少”法,解决了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瓶子的问题。师:大家还有其他方法来求平均数吗?(学生通过片刻思考举手,并上讲台进行板演)师:请向同学们说一说你这个算式的来由。生:我是把他们四个人收集的所有瓶子加起来,再除以他们的人数,也就是:( 14 + 12 + 11 + 15 ) 4,最后等于“13”。师:那么这个数字“13”就是谁的平均数?生:13就是14、12、11、15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师: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就是:总数份数=平均数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
8、四个数,以及它们的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板书:14、12、11、1513)3、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集体汇报。生1:这四个数里面没有13这个数,也就是说平均数不一定就是原有数据中的某一个数据。生2:我发现这组数据最小的是11,最大的15,而13在1115的范围以内。小结:平均数和原来那些数相比,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4、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无处不在,请你读一读下面的话:(1).春节期间丽江旅游人数平均每天为3万人。(2).丽江旅游收入平均每天为500万元。(3).丽江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气温是15摄氏度。(4).我校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岁。(5).我校三(1)班平均身高是120
9、厘米。(6).王老师家2008年平均每月用电85千瓦时。(7).西部最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3千克。设计意图:发挥好教师的引导者作用,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意识到“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5、 学生根据“平均数”的知识,自主解决本节课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集体交流汇报。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师:聪明的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进行数学闯关吧!1、 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12cm、6cm、10cm、4cm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学生思考,集体回答)2、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计表。根据题目中给的数据,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多少蛋。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个数202326283029(20+23+26+28+30+29)6(20+23+26+28+30+29) 5(20+23+26+28+30)6(学生思考,指名同学回答)3、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学生思考,指名同学回答)三、 课堂小结师:什么是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哪些?平均数的特点是什么?四、板书设计平 均 数1、移多补少2、总数份数=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