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南通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5534252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南通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南通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南通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南通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南通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历史课上,同学们对老师展示的“人类进化示意图”(见下图)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合理的说法是A人的身高越来越高B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C原始人类以群居为主D女娲造人是有依据的2在半坡遗址出土了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这证明半坡原始居民A学会人工取火B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C从事原始农耕生产D学会建造干栏式房子3大禹治水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体现的精神是科学创新公而忘私奉献精神采用堵的办法治水患ABCD4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历史发展有自己内在运作的规律。他所说的“桀亡”指

2、的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平王东迁D国人暴动52020年是我国农历庚子年(鼠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中,哪个是“鼠”字( )ABCD6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7栗劲的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其中全胜58次,失败4次,未获得全胜3次。”从材料看,商鞅变法对这种战局起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思想的统一B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8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下列人物中最早提出了这一观点A老子B孔子C

3、孟子D韩非9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统一货币C统一文字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0某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亡”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A开始建立刘秀公元25年称帝B兴盛局面光武中兴促进发展C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沉重打击陈胜吴广农民起义11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意思是指东汉正直不阿的大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奸臣胡广等反而封侯爵。这首童谣反映的是当时( )A政治腐败,官场黑暗B社会动荡,民不聊生C诸侯强大,威胁中央D农民起义,

4、推翻东汉12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其中的“核心价值”指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13以下关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与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有关B这一政策具有轻徭薄赋、勤俭惠民的特点C到汉武帝时代这一政策都仍然得到推行D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汉初经济得以恢复14下面两幅地图呈现了我国东汉末期的两场著名战役,关于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一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北方地区完全统一 图二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两场战役均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两场战役均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ABCD1

5、5下列各项对史记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B作者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C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记述了华佗使用麻沸散的事例16“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是( )A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C密切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D使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17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写道“阡陌纵横,塍埒交经。麻麦粟(小米)菽(豆类的总称)。杏坛、柰园、橘林、栗圃。桃李多品,梨枣殊所。”文中加点字是原来种植在北方的农林品种,在东晋时期却出现在南方,这说明A谢灵运自己培育出了这此品种B谢灵运种植

6、技术一流C北方人民南迁、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D战乱促进经济发展18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只维持不到40年。其走向衰落的标志是A游牧民族內迁B匈奴起兵反晋C八王之乱D洛阳失陷19读史使人明智,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空前盛行B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展C封建国家大分裂D民族出现大融合20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下图书法属于A隶书B草书C行书D楷书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完成填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农作物根据图片,史前时期居民能够种植 。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2)该文物反应了朝代建立的历史信息。 河南殷墟遗址出土的卜辞(3)卜辞上的文

7、字刻写在。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的重要阶段。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重的青铜器(4)该文物是。它的出土展示了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5)该文物反映了在农业上材质的工具和技术逐步推广。秦朝统一货币(6)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秦朝统一后的货币称为。 (7)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古代历史? 22设定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李老师在期中复习时,以“感受中华文明之光”为主题,拟定了以下几个探究任务,引导七年级(3)班的同学们进行复习,请你和他们共同进行复习吧。(任务一 感受先进制度)材料一 周公在平定三监之乱后,鉴于管叔、蔡叔的忤逆作乱而“封建亲戚,

8、以藩屏周”,开创了西周的分封制,而“封建亲戚”也就成为分封制的核心。左传(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图一右边试着画出分封制的示意图,并将图一补充完整。_(任务二 感受工具改进)(2)图二中的耒耜在农业上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图三中铁器和牛耕在何时出现?从图二到图三说明了什么?(任务三 感受优秀思想文化)材料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这种思想主张对今天社会有什么作用?(4)图四是刻有文字的甲骨,我们把这种文字叫什么?它的历史地位如何?23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注重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盂子中

9、记载了“许子以铁耕”之事实。国策记“秦以牛田,水通粮”;孔子弟子中有司马耕字牛者,亦为一旁证。进入战国时期,牛耕更盛。钱穆战国经济史材料二 秦孝公十年(前350年)商狭开始了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度井田、开阡陌,改草黄族领主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确立新的封建地主制的土地制度。进一步消除了农民对责族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之成为秦国国君控制下的臣民。摘编自李玉环商染的财政改革材料三 两汉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种水稻为主,“火耕水耨”。东晋建立前后自北方南来的人口中,有许多农民,为开发南方增添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南来,带来了北方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因之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有了很大的进

10、步。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推论当时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大大促进农业发展,引社会变革,促使当时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2)据材料二概括商在经济上推行了什么改革措施?对秦国有何积极作用?(3)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概括其变化的原因。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剑桥中国秦汉史(1)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材料二 具有先

11、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球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材料三 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3)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

12、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三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根据图示可知,从图片来看是从爬行变为直立,结合所学可知,人与古猿有很多类似指出,可能是古猿进化而来的,故B符合题意;人的身高越来越高,这一说法没有科学性,从图片来看是从爬行变为直立,并不是说身高越来越高了,故A不符合题意;原始人类以群居为主,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女娲造人是有依据的,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坡遗址出土了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这证明半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农耕生产。选项C符合

13、题意;学会人工取火,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A排除;渔猎工具在题干内容中没有反映,B排除;河姆渡的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排除。故选C。3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总结教训,科学创新,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他公而忘私的精神,禹全身投入治水,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水患,体现了他奉献精神,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患,而不是堵,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D错误,排除。故选A。4A解析A【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的首领汤

14、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朝灭亡,史称“商汤灭夏”。A正确;武王伐纣,商纣王亡,B排除;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平王东迁、国人暴动都发生在周朝。CD排除;故选A。5A解析A【详解】A项是甲骨文的“鼠”,符合题意;B项是甲骨文的“牛”,符合题意;C项是甲骨文的“猪”,符合题意;D项是甲骨文的“羊”,D排除。 故选A。6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工具得到改进,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必然会推动社会的前进;再加上旧的社会制度不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社会改革。所以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故D符合题意;诸侯争霸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而非变革

15、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属于思想领域的变革,而非变革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属于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而非变革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7B解析B【详解】根据题干“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其中全胜58次,失败4次,未获得全胜3次”可以看出秦军在所参与的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比例很高,说明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大大提高了秦军军队的战斗力,B正确;ACD与题干战果无直接关系,排除。故选B。8A解析A【详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从福与祸两方面的转化来说明的,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是老子,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思

16、想。故A符合题意;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仁”,故B不符合题意;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故C不符合题意;韩非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政治上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

17、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所以“秦,虽死犹存”,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故选D。10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结果被镇压,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陈胜在公元前209年领导了大泽乡起义。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选择D。11A解析A【详解】由材料“直如弦,死道边”可知,这反映的是正直不阿的官员被排挤致死的内

18、容,由材料“曲如钩,反封侯”可知,这说明善于谄媚的奸臣得到重用,造成政治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的内容。故选项A符合题意;社会是比较混乱,人民遭殃但不至于民不聊生,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当时主要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不是诸侯强大,威胁中央,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农民起义,推翻东汉是在东汉后期不是在东汉顺帝末年,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2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这里的“核心价值”指的是儒家思想,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13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汉武帝时期派兵北击匈奴等,不再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关于休养生息政策的正确表述,排除。故选择C。14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基础,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均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15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20、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史记中不可能记载这一内容,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B解析B【详解】题干中材料大意是如果没有张骞出使西域,怎么会有西域的物产传到内地,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7C解析C【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仅带来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还促进了民族融合。材料中“北方的农林品种,在东晋时期却出现在南方”的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带来的影响

21、,C项正确;谢灵运并不是自己培育出了这此品种,排除A项;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不是谢灵运种植技术一流,排除B项;战乱时期并不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8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9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社会动荡,故国家稳定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排除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处

22、于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排除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排除D。故选B。20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兰亭集序,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他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当时的人就称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兰亭集序,达到了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C正确;ABD都不是图片的书法字体,排除;故选C。二、综合题21(1)水稻(2)周或西周(3)龟甲或兽骨、 形成与发展 (4)司母戊鼎、商 (5)铁制、牛耕(6)圆形方孔半两钱 (7)考古发现 、释读文字(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1)依据所学可

23、知,距解析(1)水稻(2)周或西周(3)龟甲或兽骨、 形成与发展 (4)司母戊鼎、商 (5)铁制、牛耕(6)圆形方孔半两钱 (7)考古发现 、释读文字(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2)依据图片信息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可知,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3)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它的出土展示了商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5)依据所

24、学可知,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该文物反映了铁制、牛耕在农业上材质的工具和技术逐步推广。(6)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的货币称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7)依据所学可知,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现 、释读文字了解古代历史。22(1)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只要准确即可得分。 丞相 地方政府(2)耕地;春秋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3)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只要答出解析(1)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只要准确即可得分。 丞相 地方政府(2)耕地;春秋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3)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只要答出仁,爱人即可得分,1分)有利于构建

25、和谐社会、和谐世界;(4)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详解】(1)本问只要知识点正确即可。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秦朝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故是丞相。在地方上,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故是地方政府。(2)根据所学知识,图二中的耒耜在农业上是用于耕地的农业工具。图三中铁器和牛耕在春秋末期出现的。从图二的耒耜到图三铁器牛耕的出现,说明了生产工具的改进。(3)根据材料二“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体现

26、了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这种思想主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4)根据所学知识,图四是刻有文字的甲骨,我们把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3(1)铁制农具和牛耕;百家争鸣。(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积极作用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3)变化落后到很大的发展;原因解析(1)铁制农具和牛耕;百家争鸣。(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积极作用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

27、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3)变化落后到很大的发展;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许子以铁耕”“ 孔子弟子中有司马耕字牛者,亦为一旁证。进入战国时期,牛耕更盛”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业生产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新现象;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这一现象大大促进农业发展,引社会变革,促使当时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2)依据材料二“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废井田、开阡陌,改革贵族领主土地所有制”分

28、析可知,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据材料“从法律上确立新的封建地主制的土地制度。进一步消除了农民对贵族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分析可知,对秦国的积极作用是基本上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3)依据材料三“两汉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种水稻为主,火耕水耨”“ 因之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析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由两汉时期的落后到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材料“北方南来的人口中,有许多农民,为开发南方增添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南来,带来了北方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概括可知,南方出现

29、变化的原因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是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4(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2)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解析(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2)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3)说汉话;促进了民族融合。【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

30、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可知秦的最大“成就”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的革命性措施,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军事上,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统一南方,开凿灵渠等等。(2)根据材料二“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有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3)根据材料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汉化政策的说汉话;汉化政策产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