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重要的典型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2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3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
2、制门阀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4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5“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6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贷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本年份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187028.05.81
3、88024.95.5189020.25.70.3190021.54.70.7191014.74.31.5表单反映出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7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8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 B C D9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
4、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10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1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12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13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 艺术风格 :“让优美绝灭吧!
5、”这种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14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15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16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
6、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1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8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
7、 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 19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图1(局部) 图2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C以严整和谐的画表现理性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20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此资料
8、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21.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2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231
9、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24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5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
10、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26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27、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28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
11、共和主义29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30、表1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
12、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31中国的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对世界尤其是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启蒙运动的泰斗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常以“民贵君轻”作为攻击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这说明A中国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反封建的 B中国两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根本不同C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D伏尔泰对儒家思想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32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33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人农村调查
13、。其目的是A 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34.“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3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
14、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36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37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抗日主张
15、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38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39.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40.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
16、“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二、材料解析题41(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札记。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
17、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
18、 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42.(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 东盟大事年表1967年东盟成立,成员国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1971年 签订东南亚中立宣言。1984年文莱加入东盟。1992年决定15年内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19951999年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1995年签订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1997年首次举行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2002年分别与中国、日本达成一致,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摘编自耿协峰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
19、动等(1)指出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现。(2分)(2)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5分)(3)概括东盟和欧盟共同的成功经验。(5分)4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在 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
20、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材料三 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尊敬阶段(18世纪)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赞赏阶段(1937-1944)清醒阶段(19441949)敌对时期(1949)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4分)(2)材料
21、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和第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4分)(4)从 “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A 4D 5A 6C 7C 8D 9D 10B 11D 12B 13C 14C 15C 16D 17C 18D 19B 20D 21D 22C 23A 24D 25D 26A 27C 28D 29B 30D 31C 32B 33D 34C 35B 36C 37D 38D 39D 40A 二、材料解析题41、(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
22、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 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42(12分)答案要点:(1)冷战,越南战争(2分)(2)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同;合作领域是先政治后经济;政治目标是地区稳定;经济一体化水平低。(5分)(3)从共同关心的问题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式;逐步推进区域化;不排外,加强与区域外的合作(5分)43(16分) (1)“以德治国”。以此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宗教愚昧,倡导理性。 (2)抽鸦片的国家。 希望扩大对中国鸦片贸易;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西方的舆论宣传;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很多中国人吸食鸦片;中西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3)第阶段: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 第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4)增强国力;加强交流;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