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2_T 5143-2023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50492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2_T 5143-2023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DB22_T 5143-2023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DB22_T 5143-2023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技术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DB22_T 5143-2023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技术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DB22_T 5143-2023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技术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thin overlays on urban roadsDB22/T 5143-2023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施行日期:2023 年 7 月 12 日2023 长 春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通告第 626 号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关于发布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等 6 项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现批准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地铁工程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全氟己酮灭火系统应用技术标准多孔隙透水混凝土(板

2、)路面技术标准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技术标准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技术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 DB22/T 5139-2023、DB22/T 5140-2023、DB22/T 5141-2023、DB22/T 5142-2023、DB22/T 5143-2023、DB22/T 5008-2023,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技术标准DB22/T 5008-2018 同时废止。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2023 年 7 月 12 日前 言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下达的通知(吉建设20228 号)文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依据国家

3、现行标准,参考有关省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材料;5 设计;6 施工;7 验收。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中公诚科(吉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贵阳街 287 号建设大厦,邮编:130051,Email:jljsbz),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公诚科(吉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省路桥工程(集

4、团)有限公司吉林建筑大学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中心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长春市顺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西尔玛道路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赵鹤松关文英李建国张勇董建宇刘秀丽苗伟郭宏斌齐生福肖昆仑聂雷孙宏亮王朝张 旭王连威张立华周秀民陈立春夏凤玲姚馨源孙震刘凤义王永光王朝阳田伟时成林韩雪赵奕铭于子桓刘 恒李庆伟宋喜颖段海侠齐福在王磊王博文柳文杰万肖音路政胡杨刘劲草张柏松钱红宇杜森彭晓丽王玉鸿林承勇柏长城刘超刘 洋曲万莹庄成马杏梓牟桐雨吕冠宇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 毅陶乐然马根华陈昭王德东安曙浩周威目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

5、语22.2 符号33 基本规定44 材料55设计115.1 一般规定115.2 级配范围115.3 技术要求126施工146.1 一般规定146.2 施工准备146.3 施工要点156.4 施工过程检测197验收217.1 一般规定217.2 主控项目217.3 一般项目22本标准用词说明24引用标准名录25附:条文说明271总则1.0.1 为提高城镇道路沥青路面工程质量,统一薄层罩面养护工程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薄层罩面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城镇道路薄层罩面养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6、的规定。25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薄层罩面 thin overlays采用同步或异步施工工艺,将热拌沥青混合料直接铺筑在已喷洒的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上,并可快速开放交通的薄层功能性罩面,厚度一般为 15 mm30 mm。适用于预防或部分修复病害、需要改善抗滑等使用性能的城镇道路沥青路面。2.1.2 预防性养护 preventive maintenance在道路结构强度足够、仅表面功能衰减的情况下,为恢复路面表面的服务功能而采取的养护措施。2.1.3 高黏度改性沥青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掺加高分子聚合物、增粘剂或其他材料等外掺剂制成的具有较

7、高黏度的沥青结合料。2.1.4 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具有较高黏度的乳化沥青产品。2.1.5 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 trackless tack coat of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特种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乳化沥青,该乳化沥青破乳成型后,会形成具有抗轮胎粘附性质的粘层材料。2.1.6 路面破损率 pavement distress ratio各

8、种破损的折合损坏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百分比。2.1.7 裂缝率 cracking ratio路面裂缝面积与实际检测的路面面积之百分比。沥青路面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及块状裂缝等病害;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裂缝、板角断裂、破碎板等病害。2.2 符号AC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Dense-graded bituminous mixtures(英),Dense-graded asphalt mixtures (美);BPN摆值(British Pendulum Number); CR裂缝率(Cracking Ratio);DR路面破损率(Pavement Distress Ratio);IRI

9、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m/km); 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avement Condition Index); 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avement Structure Strength Index); RD车辙深度(Rutting Depth,mm);RQ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iding Quality Index); RTFOT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ng Thin Film Oven Test); SFC横向力系数(Sideway Force Coefficient)。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stic

10、 Asphalt(英), Stone Matrix Asphalt(美)之略语;TFOT沥青薄膜加热试验(Thin Film Oven Test)。3 基本规定3.0.1 实施薄层罩面前,应对原路面的历史资料、技术状况、交通量、养护运营情况等进行调查、评价和综合分析,为薄层罩面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3.0.2 对于准备采用薄层罩面进行养护施工的城镇道路,原路面的技术指标除参考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SS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RQI 和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PCI 外,还应考虑原沥青路面的路面破损率DR、裂缝率 CR、车辙深度 RD 和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3.0.3 薄层罩面适用的各等级城镇道路路况

11、水平应符合表 3.0.3的规定。表 3.0.3 薄层罩面适用的各等级城镇道路路况水平评价指标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PSSI85(或足够)RQI85(或A 级)80(或A 级)PCI85(或A 级)80(或A 级)3.0.4 当路面 CR 大于 1%,或 RD 大于 15 mm 时,应先处理原路面的裂缝和车辙,再进行薄层罩面施工。3.0.5 当路面 DR 大于 2%,或 IRI 大于 3.5 m/km 时,不应采用薄层罩面施工。3.0.6 薄层罩面适用于城镇道路沥青路面的预防养护。预期使用年限为 3 年5 年。4 材料4.0.1 薄层罩面采用的高黏度改性沥青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

12、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检测,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0.1 的规定。表 4.0.1 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4070T0604延度(5,5cm/min)cm30T0605软化点(环球法)75T060660动力粘度Pas20000T0620135运动粘度Pas3.5T0619 或T0625溶解度(三氯乙烯)%99T0607闪点230T0611离析(48h 软化点差)2.5T0661弹性恢复 (25)%85T0662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1T0610针入度比(25)%75T0604延度(5)cm20T060

13、54.0.2 薄层罩面采用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不含泥土或杂质,宜采用玄武岩加工而成,其技术指标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 及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检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0.2 的规定。表 4.0.2 粗集料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26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28T0317表观相对密度2.600T0304吸水率%2.0T0304坚固性%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18T0312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1T0310软石含量%3T0320石料磨光值PSV年降雨量(500-1000)mm40T0

14、321年降雨量(250-500)mm38与沥青的粘附性级4T06164.0.3 薄层罩面采用的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经制砂机破碎得到的机制砂,其技术指标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 检测,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0.3 的规定。表 4.0.3 细集料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2.5T0328坚固性(0.3mm 部分)%12T0340含泥量(小于 0.075mm 颗粒含量)%3T0333砂当量%60T0334亚甲蓝值g/k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03454.0.4 薄层罩面所用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

15、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不应使用回收粉,矿粉应干燥、疏松,无结团,能自由地从矿粉仓中流出。其技术指标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 及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3430 检测,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0.4 的规定。表 4.0.4 矿粉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外观无团粒结块目测表观密度t/m32.50T0352含水量%1T0103粒径范围 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T0351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4.0.5 当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类型及组成结构为骨架

16、-密实型级配(SMA)时,应掺加木质素纤维或矿物纤维作为纤维稳定剂,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重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掺加木质素纤维不宜低于 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 0.4%。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宜不超过5%。纤维在 250的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 使用纤维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身体健康。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能充分分散均匀。木质素纤维宜采用絮状木质素纤维, 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0.5-1 的规定;矿物纤维目测应色泽均匀,无污染,宜选择束状玄武岩纤维,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0.5-2 的规定。表 4.0.5-1 木质素纤维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纤维长度mm6JT/T 533

17、灰分含量%1323PH 值7.51.0吸油率倍59含水率%5质量损失(210,1h)%6,且无燃烧表 4.0.5-2 玄武岩纤维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平均长度mm6(110%)JT/T 533平均直径m16(110%)JT/T 533断裂强度MPa1000断裂伸长率%2.03.0断裂强度保留率%85吸油率倍0.5密度g/cm32.600含水率%1.04.0.6 薄层罩面沥青路面的层间粘结应采用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或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油,并要求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和抗水损性能。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检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8、4.0.6-1 的规定;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检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0.6-2 的规定。表 4.0.6-1 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18mm)%0.1T0652黏度 1恩格拉黏度 E25320T0622标准黏度 C25,3s2060T0621常温贮存稳定性 21d%1T06555d%5蒸发残留物性质残留分含量%62T0651针入度(25)0.1mm4080T0604软化点55T0606延度(5)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97.

19、5T0607弹性恢复(25)3%70T0662粘韧性 3Nm5T0624韧性 3Nm2.5注:1 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的恩格拉黏度与标准黏度两者可以任选一种;2 常温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 5d,乳化沥青生产后若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可选用 1d;3 当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为 SBS 改性乳化沥青时,需检测 25弹性恢复指标;当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为 SBR 改性乳化沥青时,需检测粘韧性和韧性指标。表 4.0.6-2 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0.1T0652恩格拉黏度E251

20、15T0622蒸发残留物性质残留分含量55T0651针入度(25)0.1mm30100T0604软化点55T0606溶解度(三氯乙烯)%97.5T0607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裹覆面积2/3T0654常温贮存稳定性注1d1T06555d5注:储存稳定性根据施工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 5d,乳化沥青生产后若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可选用 1d。5 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类型及组成结构可采用密实悬浮型级配(AC-10)和骨架密实型级配(SMA-10)两种类型。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原路面状况、交通量、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薄层罩面类型,确定施工方案。5.

21、1.2 城镇道路薄层罩面厚度一般为 15mm30mm。5.1.3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按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进行,确定其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5.2 级配范围5.2.1 薄层罩面混合料类型及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 的相关规定。5.2.2 AC-10 型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应符合表 5.2.2 的规定表 5.2.2 AC-10 型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筛孔(mm)13.29.54. 752. 361.180.60.30.150.075上限(%)1001007558443223168下限(%)100904530201396

22、45.2.3 SMA-10 型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应符合表 5.2.3 的规定。表 5.2.3 SMA-10 型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筛孔(mm)13.29.54. 752. 361.180.60.30.150.075上限(%)10010060322622181613下限(%)100902820141210985.3 技术要求5.3.1 薄层罩面采用 AC-10 矿料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执行,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5.3.1 的规定。表 5.3.1 AC-10 矿料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马歇尔试件击

23、实次数次双面,75T0702马歇尔试件尺寸mm101.663.5空隙率 VV%35T0705矿料间隙率VMA%15沥青饱和度 VFA%7085残留稳定度%85稳定度 MSkN8.0T0709流值 FLmm24冻融劈裂强度比%80T0729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6000T071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3800T0715渗水系数ml/min120T07305.3.2 薄层罩面采用 SMA-10 矿料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执行,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5.3.2 的规定。表 5.3.2 SMA-10 矿料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

24、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双面 50T0702马歇尔试件尺寸mm101.663.5空隙率 VV%34T0705矿料间隙率VMA%17.0粗集料骨架间隙VCAminVCADRC沥青饱和度 VFA%7585残留稳定度%80稳定度 MSkN8.0T0709析漏损失%0.1T0732肯特堡飞散损失%15T0733冻融劈裂强度比%80T0729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6000T071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3800T0715渗水系数ml/min80T07306 施工6.1 一般规定6.1.1 薄层罩面开工前,施工准备和测量工作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的规定执行

25、。6.1.2 薄层罩面开工前,应提前进行试验段铺筑,经试验段验证碾压温度、碾压机速度、碾压遍数等参数后,方可大面积施工。6.1.3 薄层罩面施工时,交通安全措施和道路养护流动作业要求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 的规定,做好道路养护作业安全防护工作。6.1.4 薄层罩面施工时气温不得低于 10,冬期雨天、路面潮湿或大风沙尘等情况下严禁施工。6.2 施工准备6.2.1 薄层罩面不能作为结构补强层,在应用前需对原路面状况进行评估,原路面出现如下的轻微病害,可以不作处治,直接进行薄层罩面的铺筑。1 缝宽不超过 3mm 的裂缝和轻微龟裂;2 峰谷高度不超过 10mm 拥包和轻微车

26、辙;3 表面因贫油造成的麻面和轻微松散;4 表面泛油、老化和磨光;5 深度小于 10mm 的坑槽。6.2.2 原路面出现如下病害,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 的规定,先对原路面的局部病害进行维修,然后再进行薄层罩面的铺筑施工。1 宽度超过 3mm 的横纵向裂缝;2 峰谷高差大于 10mm 的拥包;3 因沥青混凝土不稳定引起的 10mm 以上的车辙;4 因联结层损坏或路基条件差造成的车辙、沉陷等病害;5 深度超过 10mm 的坑槽;6 因路面的排水条件不良造成的病害。6.2.3 当薄层罩面施工后造成井框差大于 15 mm 时,需将井框井盖拆除提高、调整安装,再进行沥青混合

27、料的摊铺。6.2.4 旧路面本身存在因井座基础底板强度不足、井周结构或井座周边路面沉陷等病害时,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 或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先对路框差进行维修。6.2.5 旧路面整治处理中刨除与铣刨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回收,并尽量再生利用。6.2.6 施工前应对高黏度改性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等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6.2.7 备齐施工所需各类机械和辅助工具,并保证机具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和沥青洒布车进行标定。6.3 施工要点6.3.1 薄层罩面可采用同步施工工艺,也可采用异步施工工艺。混合料的拌和同步洒布摊铺碾压开放交通6

28、.3.2 薄层罩面的同步施工工艺流程如下:6.3.3 薄层罩面异步施工工艺流程如下:粘层油洒布混合料摊铺混合料的拌和碾压开放交通6.3.4 混合料的拌和应符合下列规定:1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机除尘设备完好,能达到环保要求。拌和时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文件中提供的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添加剂等原材料比例控制计量,拌和设备应配备带有电子计量、可输出记录的自动投料装置。拌和设备要求达到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的有关要求;2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拌和时温度及混合料出厂温度见表6.3.9;3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

29、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 以沥青均匀裹附集料为度。间歇式拌合机每盘的拌和周期一般不宜少于 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 5s)。6.3.5 混合料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根据运距、拌和机产量,配备足够吨位和数量的运料车,运力应稍有富余;2 运料厂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底。从拌合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运料车应按照前、后、中的顺序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3 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沥青混合料的储运时间不宜超过 6 h。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 或已经结成团块

30、、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6.3.6 粘层油的洒布应符合下列规定:1 粘层油洒布施工前,应对道路两旁构筑物、路缘石好井盖等进行防污遮盖;2 沥青洒布车应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应保持稳定,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不得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堆积;3 采用异步施工工艺时,先用沥青洒布车喷洒粘层油,粘层油可采用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喷洒温度一般应为(5080), 洒布量一般应为(0.30.6) L/m2;4 采用同步施工工艺时,粘层油与混合料在同一设备上洒布和摊铺同步施工,粘层油宜采用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进行喷洒,喷洒温度宜为(6080 ),甚至可以高于 80 ,洒布量一般为(0.30.5)

31、L/m2。6.3.7 混合料的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1 薄层罩面采用异步施工时,应复查基层和附属构筑物质量,确认符合要求,并对施工机具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处于良好状态;2 薄层罩面采用同步施工时,需采用专用同步洒布摊铺设备进行铺筑,施工设备应包含受料斗、传送带、带加热功能的乳化沥青储罐、智能喷洒系统、宽度可调节的振动熨平板等部分,可一次同步实施粘层油喷洒、混合料摊铺及熨平,粘层油喷洒与混合料摊铺时间间隔不应超过 5s;3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4 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 0.5h1h 预热熨平板不低于 100 。铺筑过程中应选择可振捣的熨平板或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夯锤压实

32、装置,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5 摊铺温度应满足表 6.3.9 规定,当地表温度较低时,摊铺温度可再提高(510)。摊铺速度应根据摊铺厚度和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类型确定,起步时摊铺应控制在(13) m/min,起步摊铺 10m15m 时,经检测厚度满足要求后,可提高速度至(6 12)m/min 范围内继续摊铺,并保证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6 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 2/3 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7

33、 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查明原因并予以消除;8 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9 摊铺纵向接缝宜为冷接缝, 摊铺宽度宜为一个车道,纵向接缝宜位于标线处。6.3.8 混合料的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压实施工应配备数量足够、吨位适宜的压路机,推荐采用 11 t13 t 双驱双振压路机静压 23 遍,严禁使用轮胎压路机;2 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做到“紧跟、有序、慢压、高频、低幅”,应尽量保证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碾压。压路机与路面前进方向应保持 3045的交叉

34、路线进行碾压,不直上直退。碾压速度要均匀,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不得随便调头,碾压速度建议初压不超过 3 km/h,复压和终压不超过 5 km/h;3 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减少热量损失,初压温度应满足表 6.3.9 规定;4 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粘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成雾状,不得漫流,以防混合料降温过快。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烘烤、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也可少量喷水,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钢轮尽快升温,之后停止洒水。压路机外围宜加设围裙保

35、温;5 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控制在 60 m80 m 范围内。终压温度应满足表 6.3.9 规定;6 (纵)向接缝处碾压:首先静压,不开振动,之后采取低频、低振的方式碾压;7 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6.3.9 薄层罩面混合料拌和及施工温度见表 6.3.9 规定。表 6.3.9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拌和及施工温度施工工序温度()集料加热温度190220高黏度改性沥青加热温度165175,最高不宜超过 180混合料出厂温度170185,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混合料摊铺温

36、度不低于 16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 15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906.3.10 开放交通应符合下列规定:1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路面在施工时应控制交通,工作面上禁止车辆通行;2 路面应待混合料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 50 后,方可开放交通。6.4 施工过程检测6.4.1 薄层罩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监理单位按规定要求对各种原材料、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样检查,当有质量异常情况时应立即组织抽检。6.4.2 薄层罩面施工过程中各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表6.4.2 的规定。表 6.4.2 薄层罩面施工过程材料质量控制要求材料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

37、高黏度改性沥青表 4.0.1 要求的检测项目符合设计要求每批来料1 次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针入度、软化点粗、细集料和矿粉本标准 4.0.2、4.0.3 和 4.0.4要求的检验项目矿料混合料级配纤维(施工使用时)本标准 4.0.5 要求的检验项目6.4.3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样检查,拌和料每天取样一次,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测试混合料的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油石比和矿料级配,并进行评定。其中级配和油石比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6.4.3 的要求。表 6.4.3 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允许偏差检查项

38、目允许偏差(%)矿料级配9.5mm34.75mm22.36mm20.075mm2油石比0.36.4.4 混合料生产单位宜建立实时传输系统,对油石比、拌和时间等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并存储,供施工与监理单位审阅。7验收7.1 一般规定7.1.1 城镇道路薄层罩面完工后,施工单位应按分项工程逐项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申请工程质量验收。7.1.2 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7.1.3 应用于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城镇道路的薄层罩面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应满足本标准的规定。广场、停车场和人行道铺筑薄层罩面的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

39、规范CJJ 1 的相关规定。7.2 主控项目7.2.1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或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 4.0.6 条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品种、批次,同品种、同批次检查不应少于1 次;检测方法: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和进场复检报告。7.2.2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 4.0.1 条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按同一厂家、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高黏度改性沥青每 50 t 为 1 批,每批次抽检 1 次;检测方法: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2 混合料选用的粗集料、细集料

40、、矿粉、纤维稳定剂等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本标准第 4.0.24.0.5 条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和产品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测方法:查检验报告;3 热拌高黏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出厂温度应符合本标准第 6.3.9 条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测方法: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查测温记录, 现场检测温度。7.2.3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小于96%;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小于 95%; 检查数量:每 1000 m2 测 1 点;检测方法: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

41、,钻芯测试芯样密度);2 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设计值的-20%;检查数量:每 1000 m2 测 1 点;检测方法:钻孔或刨挖,用钢尺量。7.3 一般项目7.3.1 外观要求:表面平整密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得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包等缺陷,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它构筑物应平顺,不得有积水现象;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测方法:目测观察。7.3.2 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面层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规程JTG 3450 检测,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3.2 的规定。表 7.3.2 城镇道路薄层罩面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频率检测方法纵断高程(mm)201 个点/20m水准仪测量中线偏位(mm)201 个点/100m经纬仪测量平整度1.5 mm连续检测T0932平整度2.0m/km连续检测T0933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1 个点/40m钢尺量横坡0.3%且不反1 个点/200m水准仪测量路框差5 mm每座尺量抗滑性能BPN 或SFC4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