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七年级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的一本既继承传统又具有革命性的新教材。
第一单元 我们信息生活 本单元安排了4个活动,设计目的主要有2个:一是照顾零起点学生,二是体现信息技术处理的完整流程。本单元的4个活动的选取涉及了信息与信息技术、文字处理、网络应用、多媒体表达等方面,尽量覆盖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 我的动画乐园 本单元安排了2个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上网搜索、欣赏动画作品,探究动画原理,制作简单的GIF动画。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不求有于:让学生感受动画的特点、了解动画的常识、理解动画的原理,为以后的动画制作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选取的动画制作工具软件Ulead GIF Animator简单易用,界面直观,便于学生对动画原理的理解。
第三单元 我的旅游计划 本单元能过制定一份旅游计划,安排了3个活动,设计目的主要有:一是让学生学会得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外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进修,要善于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本单元的3个活动涉及网络应用、数据的简单处理、多媒体表达等,既涉及到过去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有新的知识拓展和学习。
第四单元 走进电脑世界 本单元围绕着计算机系统知识和组装电脑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遵循的步骤,安排了2个活动,设计目的主要有:
一、是让学生明白,首先必须对计算机的结构和硬件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的的放矢;
二、是对计算机完整的装机过程有个粗略的认识,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这样对于学生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 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是农村学校,学生的阅读量普遍较小,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多补充些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这门课的开展前,学生们在小学时已接触过信息技术,所以初中学生们的情况,有的是从零起点开始,有的是非零起点的学生,但无论是零起点还是非零起点的学生,学习本门课的知识都不会有太大的障碍,重点在于如何打破学生拘谨的心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是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由于学生们很少接触网络,可以适当降低活动的完成度,同时教师要营造一种交流互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同提高。
三、 教学目标
1. 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开展的目的。
2.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文字处理、网络应用、多媒体表达等方面的信息生活。
3.让学生感受动画的特点、了解动画的常识、理解动画的原理。
4.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并学会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来处理加工信息,表达观点。学会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5.引领学生揭开计算机神秘面纱,让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分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装机的一般步骤,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措施
1.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多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来扩充学生们的知识面。
2.每天上课的前三分钟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3.多鼓励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喜欢信息技术,从而发挥他们的潜能。
4、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相结合。
5、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相关课时中,安排一定量的任务(项目),应用小组合作、分组交流、作品展示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和实践,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6、利用因特网络资源,扩大学习空间,丰富课堂教学。
7.开展丰富多彩的动手活动。让学生们自主完成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作品。
8.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熟悉教材,并能够利用教材,独立思考,设计教学思路,力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9.在集体备课中提高业务水平。集体备课之前,认真阅读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大体构思教学过程,并将个人的意见与主备人进行沟通。集体备课时,就已备好的导学案发表中肯的意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五、 教学进度安排
中心学校进度表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1
报名
2
第一单元 我的信息生活 活动1 认识我的同学
3
活动2 制作我的名片(1)
4
活动2 制作我的名片(2)
5
活动3 收发我的贺卡
6
庆祝国庆系列活动
7
活动4 展示我的简历(1)
8
活动4 展示我的简历(2)
9
第二单元 我的动画乐园 活动1 探索动画奥秘
10
活动2 制作我的动画
11
第三单元 我的旅游计划 活动1 确定旅游路线
12
期中考试暨月考(二)
13
活动2 旅游费用预算
14
活动3 交流旅游方案
15
第四单元 我的装机历程 活动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1)
16
活动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2)
17
活动2 设计购买方案
18
活动3 安装计算机软件
19
第一单元小测验
20
第二单元小测验
21
第三单元小测验
22
期末复习
23
期末质量检测
24
学期结束工作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