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数学年 级六年级教学形式新授教 师徐济敏单 位巢湖市槐林镇大姜小学课题名称比的认识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认识比”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五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 经验,设置了多种情境图。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
2、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认识比”这部分知识内容学生缺乏已有的感知、经验。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需求出示例1中的实物图提问:“2杯果汁”和“ 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谈话导入:我们已会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一一比。那到底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板书课题) 比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初步理解比的意义1教学例1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68页图下面的一段
4、话,看谁能独立弄懂这部分内容。介绍比号、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提问: 2比3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 3比2呢? 追问:为什么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中2是比的前项,而在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中2又是比的后项呢?指导完成“试一试2教学例2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么求出来的? 启发: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这种关系。你能试着写一写每个同学所走路程与时间的比吗?根据交流情况板书: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 : 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 : 20提问: 900: 15表示什么? 900 : 20又表示什么?4揭示
5、比的意义启发:仔细观察一下例1、例2、“试-试”中的一些比,想-想,比与什么有关系?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 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提问:你能说出我们刚刚认识的几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5指导完成“试一试”6.填表,建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相 同 点不 同 点比除法分数7.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填表并小结(1)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值。(2)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3)
6、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然用比的读法来读。 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练一练”1-3题。2.指导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 1、 练习十三第2、3、4题 2、 巩固所学的知识,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板书设计比 的 认 识相 同 点不 同 点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两个数的关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个数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然用比的读法来读。作业或预习作业 : 1、 练习十三第2、3、4题 2、 巩固所学的知识,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自我评价一、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
7、堂教学。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比的事务活动中感知、体验、理解和深化比的意义。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课程高度。教学设计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重组。将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分数形式和比值的区别的联系等后移到下堂课,以腾出时间来创设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生活问题。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积极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三、体现
8、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本课在设计时通过对生活情景中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比的意义和作用。再通过习训练等,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对立中走向统一。对比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全面、系统的构建起新知识的模型。最后通过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帮助学生拓展延伸比的认识,深化比的意义,学以至用,学用结合,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不少,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组长评议:徐老师的这节课遵循了新理念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基本结构模型的框架。1、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景化导入新课,引出同类量之间的比,再
9、引出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在此基础上再来概括出比的意义。2、重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徐老师用简洁有效的语言和表格形式让学生清楚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相同的和不同点,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了新知识,同时明确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建立了知识体系。3、强化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教师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我认为徐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评议单位:槐林镇大姜小学 姓名:姜中应 日期:2013.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