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82364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1. 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2.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议论文阅读技巧     ㈠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㈡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㈢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喻证法 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㈤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㈥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