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等概念,结合概念的理解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整、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比如简单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倒过来推想”的解决问题策略等。第一单元 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等式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
3、高斯求和公式)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4、将某个点向左
4、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
5、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
6、数。举例:15和5,15,5=15,(15,5)=5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详见课本31页内容)数字与信息1、我国目前
7、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2、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
8、表示。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2(1)。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7(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7(3)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4、4米的5(1)和1米的5(4)同样长。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
9、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3(4)就可以看作是3(3)
10、(就是1)和3(1)合成的数,写作1 3(1),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1、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18、一些特殊分数的值:2(1) = 0.5 4(1) = 0.25 4(3) =0.75 5(1) =0.2 5(2) =0.4 5(3) =0.65(4) =0.8 8(1) =0.125 8(3) =0.375 8(5) =0.625 8(7) =0.875 10(1) =0.1 16(1) =0.062516(3) =0.1875 16(5) =0.3125 20(1) =0.05 25(1) =0.04 50(1) =0.02 100(1)
12、=0.0119、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第五单元 找规律1、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2、双向平移如果平移的方向既有横又有纵,我们只要分别探究出两个方向上各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和单向平移的规律一样),相乘的积是多少一共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3、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但中间的数在边上;(
13、3)出现有空白方格。)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5、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
14、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4)十字相乘法。球的反弹实验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第七单元 统计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写标题和统计时间;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分别描点、标数;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
15、,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2(1);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
16、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6、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密铺1、由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能够密铺2、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不能够密铺。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策略1、倒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计算、图形转换、时间推算等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倒推时还用到一些反义词呢2、要正确解决多次倒推的策略就是对题目先进行“整理”,通过“整理”过程来理清思路,再倒推回去或列方程解答。3、对于条件出现“一半”的复杂倒推题目,通常通过
17、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列算式来解决。第十单元 圆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18、 r=d2)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
19、母(读pi)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3.14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d或C = 2r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 r= C圆 2= C圆2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C半圆= r+2r C半圆= d2+d15、常用的3.14的倍数: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3.141
20、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3.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16、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倍。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2(C)=r)。即:S长方形= a b S圆 = r r= r2S圆 = r2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r+2r=C圆+d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
21、一半。S半圆=r22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20、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R2-r2=(R2-r2)22、常用的平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一、数学家小故事1、高斯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
22、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算术级数(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99,398,4952,5051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101505050。2、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
23、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3、苏步青9岁那年,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
24、揪住他打了一顿。4、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
25、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二、名人的生日众所周知,名人、伟人都有不寻常的个人特性。如果你学代数,算一算他们的生日,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名人和伟人的生日都具有如下的一个特点:如:爱因斯坦的生日是:1879年3月14日,将年月日写在一起是1879314。把这个数随意排列一下,可得到另一个数,比如:4187139。 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得到一个差:4187139-1879314 = 2307825。将差的各个位数相加得到一个数,2+3+0+7+8+2+5 = 27, 再将这个数的位数相加,其和是9。即最后得到一个最大的一位数9。 按上述方法来计算数学家高斯的生日:高斯生于1867年11月7日,
26、于是可得一个数1867117, 重新排列后的数比如是1167781,差数为1867117-1167781 = 669336,算其位数和可得:6+9+9+3+3+6 = 36,再算位数之和,最后得3+6 = 9。同样,最后得到一个最大的一位数9。所有的著名人物的生日都有这样的特点,这是成为著名人物的“必要条件”。三、动物中的“数学中的天才”1、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2、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
27、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3、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4、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5、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四、数学笑话1、比他多一点爸爸:“这次数学考试,大明考了九十五分,小明,你考了多少分?”小明:“我比大明多一点。”爸爸:“你考了九十六分还是九十七分?”小明:“都不是,我考了9.5分。”2、时间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问同学生们:“谁能出一道关于时间的问题?”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学?”3、不识数水果摊上贴着:大鸭梨4元1斤,10元3斤。小明对妈妈说:“快买!这个卖梨的不识数,3斤应该是12元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