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
侯庙镇中心小学:付东阁
教学目标:
1、理解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掌握L和ml的容积的量的大小。
4、学会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学情分析: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是在体积和体积单位之后,学生对体积有了一定的认识,体积单位已掌握,并很明白其大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能用其解决问题。容积的概念较抽象,理解是重点,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说。从表象抽象出概念,在教学容积单位以及它们的关系时,让学生多观察感知。因此本节设计以学生观察、动手实践为主,感受升和毫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量杯、水、不同的饮料瓶、小柿子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引出课题
回顾已学过的有关体积的知识。
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
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建立容积概念
1、然后让学生自已找在生活中,那些物体能够容纳物体的体积?从而引入容积的概念。
2、什么是容器?
出示容器:易拉罐、矿泉水瓶等,让学生认识容器是怎么样的。
师:课件出示课本里的第一幅图及让学生观察在讲台上的那些饮料瓶。
3、比较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多少。
出示两个不一样大小的烧杯,让学生装水,比较哪个容器装的水更多?
学生动手往两个空饮料瓶里装水观察比较。
4、课件出示。
5、容积概念:箱子、油桶、仓库等(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
(二)认识容积单位。
1、教师指出: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L 毫升ml)
2、课件出示,观察介绍(家里的大瓶食用油5升、三精蓝瓶口服液10毫升)
3、认识1L和1ml的水有多少?
师:一个可乐瓶装的红水,往两个一样的烧杯里倒,看看1升的水有多少?(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观察)
4、课件出示打针筒,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出来1ml有多少?
5、明确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合理推算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6、探究计量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体积要从容器外量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为什么?)
7、想一想
两个一样大的盒子(纸箱和木箱),它们的容积一样大吗?为什么?
实物操作展示给学生看。
师:那么1升的水=多少立方分米呢?
装有1升水的瓶子往两个一样烧杯里倒(500ml),刚好倒完,引导学生观察得出1升=1000毫升,然后再往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倒,看看1000毫升的水能否把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容器灌满,教师操作示范,从而得到了1000毫升=1立方分米,再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归纳出了1毫升=1立方厘米。
板书:1升=1000毫升 1000毫升=1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三、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课件出示)
1、问:生活中,哪儿标有升和毫升?(水杯上、饮料瓶) 怎么理解“净含量500ml”?(瓶子里饮料的体积)“ 500ml”是这个饮料瓶的容积吗?(没有装满,不是它的容积)
2、反馈练习。
(1)、联系实际填适当的单位。
一瓶墨水约 50( ) 一瓶金龙鱼食用油约 5( )
一台冰箱的容积约180( )
“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 )
(2)、例5,一种小汽车的油箱,里面长5dm,宽4dm,高2dm。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3、测量西红柿的体积。
(1)、怎么测量西红柿的体积?提供水、量杯、西红柿。
(2)、小组讨论,共同探讨。
(3)、小组找代表上讲台上实验演示。
四、谈一谈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
1升=1000毫升 1000毫升=1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教后反思:
在学校常态教学听课中,有机会聆听了我校冯立平老师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下面谈谈自己的听后体会。
贴近生活,理解数学感念。
学生对于容积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一大重点,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引入,在学生熟悉的物品中观察、寻找共性——都是容器,都能容纳一定的物体,从而引入容积这一概念。
随后出示生活中的水槽,帮助学生区分他的容积和体积到底指什么,将学生容易混淆的感念进行了对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丰富表象,建立容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在学习“升”这个容积单位时,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如容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2瓶矿泉水,注射器、小勺等实物材料。通过教师的现场操作、演示,学生亲眼看到了1升水,1毫升水的具体大小,在与生活联系时,学生会发现2瓶常见款泉水合起来大约是1升,丰富了升的表象;学生还发现1毫升水如果用注射器滴出的话,大约是17滴;常用的小勺大约能装5毫升水……
通过演示、对比、不仅吸引了学会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对于1升,1毫升的空间观念理解清楚,同时由于表象丰富,学生对于它们之间的进率也不容易混淆了。
3.趣味练习,激发兴趣,巩固基础。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能设计出有层次、有趣味的练习必将是课堂充满快乐与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练习阶段,冯老师设计了“闯关”这一常用游戏,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教师语言、表情等生动丰富,使这种常用教学形式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乐于迎接挑战,乐于解决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一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扎实准备,也正是这一节节“常态”的好课对于学生的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