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授课
年级
七年级
学
科
思品
课题
第一课时 学会理解父母
任课
教师
课型
问题展示解决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1、12
教材
分析
第一个◎通过一些话让学生对这些话进行归类。让师生懂得说话的艺术,以利于融洽师生关系。第二个◎通过父母对子女关爱的两幅图来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学生
分析
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父母的爱。
设计
理念
体现有效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先学后导。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正确对待异性间的感情、交往和友谊。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父母的爱
2、能力
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难点:当父母与自己发生冲突的时候,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教学
方法
问题发现法、问题训练法。
关键
问题
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 导学案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要素
时间
情境
创设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自主阅读
合作交流
2
分
钟
创设
导入
情境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导入新课
学生 能够认真倾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交流、
互动评价
交流共享
16分
钟
创设
阅读
思考
情境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的第一目第一个⊙的有关内容,检测自己对父母的了解。
4、教师给予点拨。
1、 阅读感知材料。
2、 思考、探讨。
3、 在小组内交流意见。
质疑
问难
提升
问题
10
分
钟
创设
展示
交流
情境
1、 阅读教材第二⊙。看图思考完成题目。小组讨论:你们怎样看待图中妈妈的做法,并思考,看了图,你有什么想法?
2、 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1、 思考、探究。
2、 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达成共识。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提升认识,达到共享的目的。
问题训练
提升能力
2分钟
创设
质疑、
情境
当父母当“侦探”时,你们能理解吗
1各小组男女同学一块完成
2、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反思提升意义
8
分钟
创设训练情境
下面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学习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性化指导,发现共性问题,集中解决。
、
1、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部分,在教师指导下交流不会及有些疑难的共性问题。
2、在训练中提升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拓展
2
分钟
创设反思交流情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总结一下怎样增进师生情谊?
学生反思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一、了解父母
二、与父母出现冲突与摩擦时怎么办?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