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节弹力及其测量.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3787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弹力及其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二节弹力及其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第二节:弹力及其测量 一、教学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⒉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测力。 ⒊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⒋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自制弹簧测力计 四、教 具: 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弹性: ⒈ 举例引如定义:拉长的弹簧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压弯的锯条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拉弯的弓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等等。 ⒉ 定义:物体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塑性: ⒈ 举例引入定义:捏扁的橡皮泥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揉压的面团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等等。 ⒉ 定义:物体无法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⒊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3)弹力: ⒈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⒉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 ⒊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 (4)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⒉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⒊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3)认清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 (4)力的方向要沿测力计的轴线方向; (5)靠近哪根刻线读取该刻线的数值。 三.板书设计: 1.弹性:物体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范性(塑性):物体无法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4.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 5.弹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6.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3)认清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 (4)力的方向要沿测力计的轴线方向; (5)指针靠近哪根刻线读取该刻线的数值。 四.小结: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五.巩固练习:配套练习本节习题内容。(需要1课时) 六.布置作业:课本P30:练习1、2、3、4. 课后记: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