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的信念与追求.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2998 上传时间:2024-11-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信念与追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的信念与追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育的信念与追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育的信念与追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育的信念与追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的信念与追求肖川教育理论学习笔记选编王国敏各位同仁: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随笔。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教育的许多看法。关于教育理论的阅读,除了阅读于漪、魏书生、李镇西、王崧舟等语文大家的教育论述,我系统学习的教育理论,主要有:朱永新的“新教育”论述,苏赫姆林斯基的选集,东瀛的教育大乾坤。这一次阅读肖川先生的随笔,共四卷本。思想前沿,思考比较深刻,可以说在如今教育界一片乱象之中,让我们思想变得清澈透亮,既不致于被那些打着新课改的漂亮词汇所忽悠所迷惑,也不至于被所谓高考研究专家们的振振有词所恐吓,从而能够正本清源的思考教育,思考我们所面临的实在问题。教育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踏实的奉献。

2、我将一如既往,以谦卑之心来追求教育。下面就其中与我们关系比较大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文章中观念基本上是肖川先生的原话。一、教师的层次 关于教师的层次问题,肖川就有许多论述。1、教师的治学境界 在教书的意义上,教师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教师治学境界也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庸师、严师、名师和大师。 庸师。教师只知道教书、不考虑育人,教书照本宣科。既不研究前人经验,也不努力自成一体,无所作为,造成一种“误人子弟”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严师。教师能高瞻远瞩,认清前人走过的路,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达到“严师出高徒”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昨夜西风

3、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名师。教师能冥思苦想,孜孜以求。以科学精神治学,关心学生,有名气;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大师。教师苦苦追求,不断探索,达到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做出独创性的贡献。对事理、对学科能变复杂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以创新的精神治学,关心学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有思想,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人的苦与乐,全在于他的心态。弥尔顿曾说:“心,乃是你活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国,亦可以将天国变成地狱。”认识到这

4、一点,在一个教师待遇不是很高,大量知识和信息包围着、冲击着你,而又有着各种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心境,超越生活,诗化人生,实现一种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自我拯救,从而开垦出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来。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教师要活出境界,同样需要一个“静”字。教师的收入是微薄的,教学的生涯是清苦的,而肩负的责任和付出的艰辛却是巨大的。你选择讲台时,你就选择了一颗心一颗安于清贫、淡泊俭素、不求闻达的沉静心,用它让自己安静而专注,让内心减去很多功利和躁气,让它沉进每一堂课,沉进每一本作业,沉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沉进整个教育事业中去;要静出一种高度,一种缥远,去对话天地,对话万物,对话永恒能从精神

5、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去擦拭琐碎的事,去擦拭蒙垢的心,最终把它存进一所房子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教师魂系神圣的“两端”:一端是人类精神产品,一端是青少年的心灵。所以,奉献是教师的天职。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坚守清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种献身精神,是为师之德的佳境!教师的职业,注定他全身心的奉献,毕生的奉献!2、教师三境界说 第一种境界,做一名有学养的教师。 一要有书香气。教师应该读好“有字之书”,求得“有我之境”;读好“无字之书”,求得“无我之境”。用书香滋养心灵,以书香成就人生。 二要有书生气。一个教师坐在一个小小的书房里,手捧书籍,在淡淡的灯光下,与古今中外的名家进行心

6、灵的对话与交流,是一份难以言喻的喜悦与享受。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 三要有书剑气。 古人北宋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何等的开放大气、豪气冲天!只有丰厚的读书和大胆的实践才能赋予人这种气质,这种气质作为一个教师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拥有了这种书生意气和英雄豪气,才能自觉地推进教育改革,才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去开展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第二种境界:大爱无声,教师要有爱心 大爱无声,教师的爱润物无声,教师应该无条件地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

7、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去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三种境界:大道无形,教师要有思想 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教师,去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去制定教育政策,用思想推动教育的改革;需要有思想的学校领导,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去创建先进的办学模式;更需要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用真善美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鼎起教育的未来。 用思想滋养心灵。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培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

8、到、深刻的思想去鼓舞人心,课堂生活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 用思想打造精神家园。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家园,即使物质家园再好,也不会幸福的。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教师,必然要点亮思想之灯,上下求索,百折不饶,锲而不舍,用丰富的思想打造精神家园。3、专业三境界说 依据专业水平的层次不同,教师大体可分为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 第一、教书匠 这类教师的特点是:循规蹈矩,惯于接受,死扣教材,生搬硬套,远离变革,思想贫困,亦步亦趋,周而复始,庸庸碌碌。对于教学,教书匠多唯上唯书唯教参唯教条,“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容易将涌动着生命气息,千姿百态的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脸谱化,沦变为千篇一律的“操作流程”,

9、从而制造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他们无心探索教学,无意追索人生,不愿学习改变,不敢大胆革新,不善扣问反思。“十年教书”对于教书匠而言,“肚里只剩几册可怜的教科书”。 对于学生,教书匠对其人生的感召,微乎其微,黯淡无光。他们束缚学生的思想,窒息学生的创造,漠视学生的情感,关闭学生的心灵,直至彻底断送学生人生发展的宝贵“契机”。日本一个教育家说,“一个蕴藏可贵才华的青年,只是由于他落到了某位半瓶醋的老教书匠之手,于是丧失了英才的光芒,结果以无名小卒告终。”卢梭说,“平庸的教师只能限制学生的智力,把学生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的能力范围之内”。浑浑噩噩,无一丝灵气与光芒!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10、第二、名师 名师的基本特质是:思想深邃,大胆探索,执着求真,循循善诱,微言大义,指点迷津,品格高尚,沉心治学,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首先,他们深藏着让人哲服的艺术法宝,和谐地演奏出师生教学相长的美妙乐章。名师具有语言的艺术。名师以其广博的学识与高远的站位,能够洞穿教材,超越教材,可以把深奥难懂的问题以一句深入浅出的言语,一语道破玄机,达到“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的奇妙境界。他们精辟话语,常使学生萦绕于心际而终生难忘,茅塞顿开。“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 名师身怀绝招。绝招是名师高于教书匠的另一标志。名师常常本领高强,身怀绝招,手握杀手锏,

11、胸藏百万兵。或不用圆规、三角板,但画出的几何图形,尤其是圆就像十五的月亮,分毫未差;或根据课文的叙述,信笔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课文的清雅意境,令学生叹服不已;或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的板书,常令学生羡慕不已;绝招是名师对教学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炉火纯青境界的见证。名师是一个思考者。他善于思考,渴求思考,勇于思考的人。他们终身秉持“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的精神,深悟“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的精义,坚守“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的信仰。 第三、人师 人师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大师级人物。人师的基本特征是:独具慧眼,抉发幽微,含英咀华,揭示要旨,人格崇高,宽容练达,

12、深富爱心,融通万物,达到了大彻大悟、返朴归真的境界,可谓实质名归的大智慧者。 人师是一个独创性的人。他们具有独特的判断和独立的思想,对事物的体悟与思考常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能够于平凡处见“新奇”,于平淡处品出“绚丽”,于无声处听出“惊雷”,于无味处尝出“甘甜”。对学生的困扰,往往能够抓住学生问题的“关键处”,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开启学生心灵的“灵感域”,而后或抛砖引玉,或取瑜明理,或目视点头,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从而使学生如沐春风,心结尽解,豁然开朗,神游忘返,如入微境。人师是一个人格崇高的人。他必定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身上散发着一股灼热的人格正气,让每位接触过的学生于无形中

13、获得人格的滋养与人性的清明。人师的崇高人格也是一股最强大的教育力量。4、教师成长五重境界首先,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新教师从学生身份,向“传道”转变,到站稳讲台,才能具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大约需要2至3年时间的磨练。一个合格教师至少体现在:第一,能科学的带好一个班级,有一个良好班风,让学生健康成长。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将复杂的、晦涩难懂的知识用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学生的成绩能有质的提升,并乐意跟你学习。 第三,每学期至少能上好一节公开课,娴熟地驾驭教材,并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第四,学会通过反思,形成关注教育细节的习惯,走进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其次,做一个有特长的教师。每

14、个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有自己优势的生命体。一个人的短处是相对存在的,只要善于激活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他就可能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潜能。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对青年教师,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形成个人风格做准备;对中年教师,设法帮助他们找出各自的独特风格,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对老教师,在总结他们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加以传播,以扩大他们的影响。 第三,做一个特色教师。特色教师就是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以某种特长优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个性化阶段。一名教师能否快速、有效地从特长教师走

15、向特色教师,主要取决于其阅读的程度、反思的程度和实践磨炼的程度。第四,做一个品牌教师。专业进了成熟期,有一定的教育哲学思想,或有某种主张;那些被家长推崇、同行佩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就是学校中的品牌教师。品牌教师是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教学主张,成型的内在结构,稳定的教育风格。他们是学校里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力力量。第五,做一个魅力教师。教师的魅力,即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有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的启迪力。不过这种魅力,是人格、艺术、知识深深地吸引你的学生。即完善的人格力量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基础;广博的知识

16、是教师教学魅力的根本;生动灵活的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魅力的翅膀。5、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学校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教师需要用心灵去工作,最主要的是教师的精神修养、心性修养。离开了这个,一切的规训都将缺乏灵魂、缺乏神韵,而灵魂与神韵却只能是内生的,只能唤醒内心明敏的感受力去体味,去感悟,而不可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二、对教育的几点思考1、“你的真正生命就是思想”。教育需要思想,来重塑我们的行为,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还需要一个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得以修正、深化与丰富。思想的产生,需要胆识、勇气,也需要宽容和宽松的氛围。我们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讲理、服膺真理、以理服人,乐于分享,善于

17、沟通,勇于承担的人。2、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 彰显和倡扬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提升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在教育学学术领域中的地位,旗帜鲜明地标志研究者的立场与所持有的价值观,凸现对人生意义的眷注,着眼于对社会批判、文化批判意义上的价值澄清等问题的探讨,日渐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和研究旨趣。 由于功利主义对待人类事务采取急功近利、浅薄短视的态度,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全面破坏,而功利主义标榜的不择手段攫取权利和财富的意识形态,更使人类精神价值全面荒芜。 教育学必须深切地关注人的现实,关注人的命运和未来,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教育者的欢乐与痛苦。教育学也必须对破译“人”这个千古之谜贡献自己的智慧,要为

18、理解我们自身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贡献智慧,必须追求一些貌似“无用”却极其崇高与神圣的思想主题,如教育中的人道主义、教育的民主化。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学,就应该倡扬一种社会的理想、人生的理想、教育的理想,应该飘扬着一面大写着“人”字的旗帜。3、与经典为友 道不远人。而大道理就更不难悟识到。所以,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于经典之中。经典往往比时尚更接近真实。因为它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如果教育中没有爱,没有真诚,任何模式、任何方法大概都

19、很难奏效,不管它多么的新。 现在人们普遍迷信所谓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于是对于“新”的鼓噪充斥于我们生活的空间。事实是,所谓的“新”,恐怕知识障眼的烟云,是一种利用人们急功近利的忽悠。这时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 因为有人总是琢磨着如何打着改革的旗号,挂着创新的招牌,谋求一点话语霸权,进而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尽可能捞取更多的好处,而不是真正的探索真理和服膺真理。这倒是值得我们注意的。4、教育的意蕴 “教育”一词,在英语中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在德语中则有“引导、唤醒”的意味,在古代汉语中是“上施下效”的含义;教育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

20、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之于人,赋予他作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而步履轻捷的力量(何塞马蒂)。这都是在作为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这一层面上对“教育”含义的赋予。 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通过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所谓“引导”就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引导”的特点在于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定性。 同时又在于让学生的“自主建构”。反之仅仅是价值引

21、导,就有可能蜕化为强制、外铄、粗暴灌输,就是“外铄论”的教育观,就是把学生当成没有生命的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明敏的内心世界、有独特判断需要与能力的活生生的人。 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5、教育的力量加尔布雷思指出,“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民不是贫穷的。在民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马丁路德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

22、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悠关的力量所在。” 在我看来,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与天地之间大写的人。 因此,我敢肯定地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23、 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 如果一个人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就有了切实的保障。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

24、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这应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6、教育给了我们什么什么是教育?西方有人意味深长的诠释:“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为了在高考中尽可能地得高分,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结果是“全面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更有甚者,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

25、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学生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8、军营、监狱、医院与学校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机构,它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的监护、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个性(诸如兴趣、态度、价值以及其他那些称之为情感学习的行为等)。学校的所有社会职能都必须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实现。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它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哈耶克也曾痛斥“强制是一种恶”,他说:“强制之所以是一种恶,是因为它否定个人选择与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与权利,将其降低为别人的工具。”

26、我们之所以强调课堂中不仅有认知,也有交往和审美,就因为学校不是马戏团,孩子们需要的是老师,而不是驯兽师。 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就必须努力营造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禁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因为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而宽容、宽松、宽厚更宜于个性自由全面地发展;也因为每个人本身都是独特的存在,而不是“半成品”,更不是“残次品”。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8、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主要可以从如下三个维度来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和成就感。身心愉悦意味着心灵的舒展,没有疲惫感,也没有压抑

27、感,以及身体上的放松和舒适;内心充实意味着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空虚感和无聊感,有日渐明确的生活目标,对自我和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了更为丰富、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成就感意味着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的快慰,强化了积极的自我评价。 学校校园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因而影响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师生关系、课业负担、成就感、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教育性活动的吸引力、近景和远景生活目标的清晰度与感召力。 叶澜先生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了中国教育界最具感召力的声音。究其原因,就在于它是对“教学特殊认识论”的超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师生共在的课堂生命质量的关注。在理

28、论上我们谁都不否认对人的尊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人们就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这一点。离开了对于现实的、具体的、个体的人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就成了一句空话,因为现实的、具体的、个体的人不可能按照一个尺度来衡量都是理想的存在。对人的尊重就意味着对人的独特性的尊重。当然,影响教师课堂生活质量的因素,教师个人的志趣和素养也是重要因素。乐于与人打交道、热爱学生,擅长表达自我,都是影响教师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已经变得十分逼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教师从学生那

29、里感受到的是渴望求知的热忱,还是索然无味的无奈;学生对教师是充满信赖与尊敬,还是疏离与不屑,教师的内心感受一定是迥然异趣的。当教师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昏昏欲睡、冷漠与迟钝,久而久之,教师的内心也就会变得麻木和苍白;教学就将成为教师的劳役、机械的应付,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很可能是相互敷衍。9、教育情境的特质 既然只能用理想去点燃理想,既然学校是心灵的接触最微妙的地方,既然人只能由人来建树,那么,创设、营造真正的教育情境就是良好教育的应有之义。 当一种情境能够称之为“教育情境”时,它一定应该在相当的程度上具有这样一些特质:在这里充满着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和尊崇,能够使置身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感受到充满

30、内心的庄严感、崇高感和被净化了的自我超越感。在这里所感受到的一切能够把人带回到自我生成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创造性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生活中,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过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缅怀、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是人们被崇高的信念所感召、所引领,有准备去承受那些社会共同生活所必然带来的沮丧。 在这里,没有强求一律和苛严的制度,尤其没有领导的随意智慧,老师们建设性、创造性的工作得到认可与欣赏,而不是遭到妒忌、排挤、冷落和打击。 教师倡扬用自我反思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解放的旨趣”得到最佳的凸现和弘扬。在这一情景中,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31、,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生存。10、负担过重何以会导致肤浅 青少年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实也反映了我们成人社会中潜意识里“人不是目的,而是工具”价值取向:子女是我们未了心愿的实现者,子女有出息能使我们有一个体面的晚年,子女能出人头地可以省却我们许多的操心和烦恼,子女是光宗耀祖的工具而所有这些都是以“为子女着想”为理由的。 负担过重,还有可能导致学生智慧潜能的过早、过度的开发,使智慧潜能得不到应有的滋养、生发,而导致平庸和肤浅以及缺乏可持续发

32、展的能力。在我们的学校中之所以有“前十名”或“前十五名”现象,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11、教育的灵魂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人格标准。主体性道德人格,应该是现时代的理想人格,主体性人格教育应该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灵魂。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用描述性话语来说,就是处变不惊、清醒从容、有所执着、敢于担待的道德人格。 正因为情感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以直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才得以受到特别关注。当代许多卓越的教育家有过精深的论述:赞科夫指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学丰富

33、学生的精神生活;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要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罗杰斯则把发展学生自身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体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布洛姆等则明确地把情感列为教学三大目标领域之一。尽管每个教育家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认为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丰富细腻的情感。因为它是与正视困难、不畏挫折、主动进取、自信自尊的性格品质相联系的。 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地与自然界交融,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在情感教育中,既要让学

34、生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使学生获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修养,朝着最终达到“得失在所不计,毁誉无动于衷”的生命境界而努力。13、教学的内容 国际上把教育分为四个层面: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创造教育、审美教育。任何一个层面的教育,都离不开认知、交往和审美的和谐统一。交往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的要素。任何先进的传播媒介之所以不能取代教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因为教师能创造富有情感的氛围,而富有情意的氛围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有着共生关系,即富有情感的氛围既是交往的条件,也是交往的产物。强调交往在教学中的意义,也将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

35、念:对教师而言,上课是与人的交往,而不单纯是劳作;是艺术创造,而不仅仅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展示结论。因为只有的的确确地交流了,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我们才真正地理解和尊重对方。14、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切入学生的验证系统,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建构人类知识的完整的图景,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智慧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需求的层次。尤其是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和思维水平。15、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一般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举一反三,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凝结;把握教学时机;教学内容的选择。启发教学。今

36、天我们谈“启发”,就不能不注意到理性霸权和教师权威在知识教育中的消极作用。理性霸权所孵化的知识暴力,挤压着我们的心理空间和精神空间;对知识的膜拜,压抑甚至泯灭着我们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学生隽逸奔突的才情、明睿深刻的洞察,由于来自教师权威的压力使得学生缺乏对自我足够的自信而不能得以张扬和生发。为了在教学方法上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施瓦布的“探究教学”值得认真借鉴。16、心存感激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对我们拥有的一切。 我们生活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的世界中,我们远离了蒙昧和野蛮,远离了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时代。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先辈,心存感激。 我们不必

37、去捕鱼狩猎,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我们不必去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同辈,心存感激。心存感激,是一种朗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天空因此变得湛蓝,空气因此变得湿润,美好的事物因此变得离我们很近很近。 当我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我们是极易夭折的;当我们青春年少不谙世事时,我们也极易误入歧途。今天,我们能强健而正直地生活着,我们应该对那些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用关爱扶持我们的人,用真情沐浴我们的人,心存感激。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与冷漠;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虚荣;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四、咀嚼概念与命题 1、学校 “学校”一个

38、可能的定义就是可以犯错的地方;在孩子离开了父母之后仍旧可以淘气、顽皮、打闹、追逐和嬉戏的地方;是与同伴产生冲突,并可以学习解决冲突的地方;是孩子可以每天都能见到自己喜欢的同伴的地方。 一所学校应有一种公平之感,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获得成功。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场所。在学校里,“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学校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场所,不仅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也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它有着共同追求的目标、良好的人际交流,有大家认同并乐于自觉遵守的纪律,有充满爱心、欢庆聚会的时刻。 学校是每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驿站,是是教师展示个性魅力和进行创造、充分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 “远远的,学校是一个美

39、丽的风景;远远的,学校是一个希望。”学校是人与人的心灵最微妙地接触的地方,当我们走近它时,它应该仍旧是美丽和给人以希望与信心的地方。 2、课堂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雪融化了是什么?”“水!”(答案);“春天!” 4、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它不仅可以传达教师对于学业的重视,也可以培养孩子对于学业成败的责任感:放学以后,什么都可以不干,但必须完成作业,这就是学生的义务和责任;它还可以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一座桥梁使家长能及时知晓孩子在学校中学了些什么,并吸引家长对子女成长的关注。 家庭作业是必要的,对于任何年龄

40、的孩子都是如此,重要的是分量适当。理想地说,它应该是可选择的和个性化的,因而成为因材施教的重要环节家庭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 5、自主 作为有理性的成年人,谁都为自己的生活做主,因为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胜任这类事情。再说,人生来平等,没人有权利替别人指点江山。自主对生命个体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生活不能自主,如果贫困或是国家政策强迫人们做违心的事,人们就会感到不高兴、有约束感,甚至觉得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这种感觉就好象是失去了一部分生命。由此可见,拥有适度的自主权利就成了个人幸福的关键。 我们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从小让他们学会自

41、主判别、自主选择就非常必要。要想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一生,人们必须自己发觉生活的实质,而不是感觉别人总是在为自己做决定。人们自己才最清楚什么对自己有益,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充实。 6、思想自由 在民主社会中,言论自由是有底线的:不泄露国家机密,不危害公共安全,不诽谤他人。 安德鲁卡内基特别喜欢一句格言,并把它贴在一处醒目的位置。这句话格言是:“不会思考的人是傻瓜。“不想思考的人冥玩不化。“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7、受过教育的人 受过教育的人,其内心状况和外在行为都会有一些稳定的特征,比如诚实、直率、谨慎、公正、服膺真理、理性的怀疑、尊重个人价值和捍卫人的尊严等等。反之,即使你博士硕士,也可以说没

42、受过教育。 8、完整的人 完整的人,相对的是单向度的人,片面发展的人,畸形的人,精神世界残缺不全的人。“完整的人”,就是与世界有着丰富关系的人,在“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上,充分展开着自己的生命表现形态的人。 所谓“天”,就是天道,就是我们常说的“苍天有眼”的“天”,我们只能敬畏而不可以亵渎的对象。在“天”这个向度上,人们是以信仰的形式来把握的。 所谓“人”,就是指社会、他人。在这一维度,人们用伦理、道德的方式来把握。所谓“物”,就是指自然万物,包括人类的创造物。在这一向度,人们是用科学的形式来把握的。没有与“天”的关系,人就容易沦落为物的奴隶,难以摆脱人为物役的悲惨境地。与自我的关系。我们

43、说的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之所以可能,我们说的扪心自问、反求诸己、反身而诚之所以可能,就因为我们有一个“自我”。正如一首歌词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是未曾了解自己,每一个心灵都有未曾发现的土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个记忆都有未曾翻开的日历。” 9、人文素养第一,对古典文化有良好的底蕴;第二,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和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第三,珍视人的完整性,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肢解与割裂;承认并自觉守护人的精神的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拒斥对人的物化与兽化,否弃将人简单化、机械化;第四,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向

44、度;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并对个体与类之间的关联有相当的体认,从而形成了人类意识;第五,对于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直觉与灵性给予深切的关注;内心感受明敏、丰富、细腻与独特,并能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第六、 重视德性修养,具有叩问心灵、反身而诚的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第七、 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追求完美;第八、 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追求完美;第九、 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能对于“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类的问题作严肃的追问;第十、 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甚至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第十一、 能够自觉地守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诸如公平与正

45、义。 10、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为,合理的怀疑,注重事实,尊重和宽容地对待一切新生事物。第一,崇尚理性的怀疑,如既能做到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又不意气用事,简单否定。第二,重视客观的依据,如不臆断、不妄想科学是富有想象力的,科学也需要大胆猜测,但必须立足于客观依据。第三,鼓励多元的思考,如客观世界是多元的、多维的,充满着复杂性、交叉性、交融性,只有鼓励多元、多维度、多方位、多角度,甚至是多时序、多时段的观察思考才能更接近现实存在。第四,强调实践的检验,如实践包括实验、实证。倡导平等、自由的争论,珍视创造性、建设性的冲突。只有保障了争论的平权与自由,才会产生出真正的理性怀疑和多元

46、的思考。 第五,注重宽容的激励,如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每一个人在实践中都可能遭受失败。宽容是纠正错误的最好方法。 11、公民素质这一术语至少应包括以下含义:第一,了解现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第二,了解现代国家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具有民主与法制的意识和民主参与的能力; 第三,了解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基本规范和底线伦理;第四,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会自主判别、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能够为现代社会有尊严的多样性作出贡献。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好公民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顺民,而是敢于挺起腰杆想那些漠视你的合法权利者说“不”的人!合理的社会制度与好公民的存在是相辅相成的。 12

47、、道德成熟的人 一个“道德成熟的人”会习惯性地、非常自然地表现出: 他们应该是尊重人类的尊严;关心他人的福利;使个人兴趣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正直;对自己的道德选择不断反省;寻求和平解决冲突的方式。 13、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上的:其对象是“不道德”或“缺乏道德”的。在这一假设中,其实是暗含了对人的不尊重与不信任的。因而道德教育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用不道德的动机去帮助别人变得道德。道德教育也就难以避免外在化、社会本位和成人中心,从而缺乏感召力和实效性。摆脱困境的路径就在于以生命教育来超越的提升原来的所谓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关键引导学生心灵的自觉,学会“自我构建”;在复杂的冲突中学会理性的选择。 14、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