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 烂漫的点地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准备】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一)新课导入 1 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
2、的情感。 2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导学提纲1、简要提示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 ,作者给我们描绘的点地梅生长在雪域高原贫瘠的土地上,有顽强的生命力,开着美如蓝天白云的花朵。它平凡 ,在藏东南的河谷滩随处可见;它伟大 ,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雪域高原上,只要有一点贫瘠的土壤就顽强的生长,向人们奉献灿烂如云霞的花朵。同样地,高原筑路兵是平凡的,他们只是青藏铁路十万建设者中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他们又是伟大的,他们在雪域高原上艰苦奋战,创下了一个又一个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燃烧起了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
3、之光。 2、认知与探究(1)知识性问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探究性问题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3、梳理与反馈 说说你对点地梅的认识(三)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导纲中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学课文。二、合作互动:(一)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希望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二)师生互动: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
4、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扎、贴、拥抱) 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 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2) “啊!
5、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三)教师精讲: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 “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这种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学生配乐齐读这一段。
6、) 点地梅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再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三、导学归纳:(一)教师引导: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学生归纳:点地梅有顽强的生命力,开着美如蓝天白云的花朵。它平凡 ,在藏东南的河谷滩随处可见;它伟大 ,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雪域高原上,只要有一点贫瘠的土壤就顽强的生长,向人们奉献灿烂如云霞的花朵。四、反馈训练:(一)课堂训练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二)反馈指导: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布置作业】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
7、地梅的共同之处【板书设计】本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描写雪域高原的点地梅顽强的生命力,抒发了对顽强战斗在青藏铁路筑路工地上的平凡而伟大的筑路兵的赞美。【课后反思】 烂漫的点地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
8、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准备】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一)新课导入 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导学提纲1、简要提示本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描写雪域高原的点地梅顽强的生命力,抒发了对顽强战斗在青藏铁路筑路工地上的平凡而伟大的筑路兵的赞美。2、认知与探究(1)知识性问题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探究性问题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3、梳理与反馈课题中的“烂漫”都包
9、含了怎样的意思呢?(三)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导纲中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学课文。二、合作互动:(一)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希望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二)师生互动: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可相机介绍: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他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却不能尽孝送终,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过
10、啊!”教师: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 (三)教师精讲:感受高原筑路兵的伟大、可敬可亲:(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15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心急如焚)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因妻子难产)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可能是妻子死亡,也可能是母子双亡。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 (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
11、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此时此刻,年轻人教师引读。 (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心急如焚”,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4)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三、导学归纳:(一)教师引导: 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
12、,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二)学生归纳: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四、反馈训练:(一)课堂训练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紫( )红 ( )( )而来迫不( )( ) ( ) ( )玉立心( )如( ) 可( )可( )2、本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借点地梅来赞美青藏铁路建设者,你还能用
13、其他事物来比喻,赞美其他人吗?请写出一二个。(二)反馈指导:用春蚕、蜡烛赞美无私奉献的人,用梅、竹、青松赞美高洁品质的人【布置作业】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烂漫的点地梅;就让点地梅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再深情地读烂漫的点地梅。【板书设计】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 【课后反思】 10“妙极了”与“糟透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
14、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4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懂得在生活中应如何对待批评与赞扬。【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 体会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难点:体会在生活中如何面对批评与赞扬。【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准备】教师:幻灯片(文字、图片)。【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一)新课导入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的人生道路起很大的作用。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妙极了”和“糟透
15、了”(出示课题,齐读),这会给他带来哪些影响呢?(二)导学提纲1、简要提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的批评和赞扬,你知道批评和赞扬对于成长中的我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吗?你是否想过该如何对待别人的肯定与否定?“妙极了”与“糟透了”这篇课文中的故事一定能给我们许多启示。8岁时,“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妙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透了”。妈妈的评价让我非常骄傲,而爸爸的评价却让我难过得哭了起来。成年后,“我”成为一位作家。“我”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同评价对“我”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体会到是父母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批评与赞扬,“我”为同时拥有不吝赞扬的母亲和直言不讳、严
16、格要求“我”的父亲而深感庆幸。2、认知与探究(1)知识性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2)探究性问题你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感知了大意,知道了这篇文章写了两部分,你认为哪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呢?这一部分中你有哪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请提出来。3、梳理与反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三)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导纲中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学课文。二、合作互动:(一)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希望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二)师生互动: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2、交流对词语的理
17、解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这里指父亲的评价简单、爽快而明白。固执:古板执著,不肯变通。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跋涉:跋山涉水,形容旅途艰难。3、 说说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学生围绕课题自由汇报相互补充。)4、理清课文脉络第一部分(1-14):写8岁时,“我”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妙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透了”。妈妈的评价让“我”常骄傲,爸爸的评价让我难过的哭了。第二部分(15-17):写长大后,“我”对两种评价有了新的认识。(三)教师精讲:1、你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感知了大意
18、,知道了这篇文章写了两部分,你认为哪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呢?这一部分中你有哪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请提出来。2、精读童年这部分,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体会:师点拨: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 “妙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感情色彩强烈,母亲看到8岁的“我”能写诗,借此机会,赞赏“我”,鼓励“我”。“糟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理性地看待诗本身的质量。在这里,父亲说的“糟透了”,可能是想给孩子一些警告,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把握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如学生能体会到父母的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出于对孩子的
19、爱,教师应加以肯定。三、导学归纳:(一)教师引导: 说说你的学习收获(二)学生归纳:1、理解了词语的意思2、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 “妙极了”是母亲的评价,“糟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母的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四、反馈训练:(一)课堂训练1、听写词语:抄写 啰嗦 呵护 好莱坞 直言不讳 出售 吝啬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精彩( ) 腼腆( ) 赞扬( ) 漂亮( )(二)反馈指导:【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板书设计】抄写 啰嗦 呵护 好莱坞 直言不讳 出售 吝啬【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
20、什么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3、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懂得在生活中应如何对待批评与赞扬。【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难点:体会在生活中如何面对批评与赞扬。【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准备】教师:幻灯片(文字、图片)。【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妙极了”与“糟透了”(二)导学提纲1、简要提示8岁时,“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妙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透了”。妈妈的评价让我非常骄傲,而爸爸的评价却让我难过得哭了起来。成年后,“我”成为
21、一位作家。“我”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同评价对“我”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体会到是父母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批评与赞扬,“我”为同时拥有不吝赞扬的母亲和直言不讳、严格要求“我”的父亲而深感庆幸。2、认知与探究(1)知识性问题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有什么截然不同的评价?(2)探究性问题A、成年后“我”成为一名作家,“我”庆幸什么?“我”为什么庆幸?B、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赞扬和批评?3、梳理与反馈你认为“妙极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你认为“糟透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三)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导纲中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学课文。二、合作互动:(一)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
22、由组长负责,希望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二)师生互动: 1、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回到作者的童年,指名读课文第114段,对于我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各是怎样评价的?你赞成他们的评价吗?为什么?8岁时,“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妙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透了”。 “妙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感情色彩强烈,母亲看到8岁的“我”能写诗,借此机会,赞赏“我”,鼓励“我”。“糟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理性地看待诗本身的质量。在这里,父亲说的“糟透了”,可能是想给孩子一些警告,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三)教师精讲:抓关键词,
23、品读明理1. 老师描述第15段的内容,过渡到第1617段的学习。2. 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写成年后的巴德回顾当年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时的心情,请速读课文第16和17段,找出这个词。老师板书“庆幸”。3. 看到这个词,爱动脑筋的你会提出哪些问题来深入理解课文呢?学生可能会提出:庆幸是什么意思?巴德庆幸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庆幸?4. 师点拨:庆幸: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我儿时的幸运,一是因为“我”有个常常鼓励我、赞扬我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和自信;二是因为“我”还有一位严厉的父亲,他的批评和教育,使我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获得更大的进步。5。.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24、赞扬和批评?我们要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批评”与“赞扬”。正确的态度是:第一,在面对批评时仍然要勇往直前;第二,在受到赞美时绝不能骄傲自满。三、导学归纳:(一)教师引导: “为什么说仅有母亲的赞扬与肯定是不全面的”如果仅有父亲的批评与否定全面吗? (二)学生归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妙极了”和“糟透了”这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船帆。四、反馈训练:(一)课堂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出示幻灯片) (1)在( )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自信,但过分自信,容易( ),所以需要( )。 (2)在( )中长大的
25、孩子,将来容易( ),所以需要( )。(二)反馈指导:(1)赞扬 自我陶醉 批评 (2)批评 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 赞扬【布置作业】1、学了课文之后,你对赞扬和批评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对赞扬和批评你的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2、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模仿书上的句子写,也可以自己写。【板书设计】“妙极了”与“糟透了”赞扬批评相辅相成,稳驾前行【课后反思】 11 在急流中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
26、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一)新课导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你们乐意听吗?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你们仿佛能看到什么。2、老师讲故事。(其实是范读故事,不包括最后一段。)3、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并通过插图让学生明白,图上画的就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急流中勇敢前行的感人情景。今天我们学习在急流中。(二)导学提纲1、简要提示这篇课
27、文描写了作家在平德的游轮上见到一位年轻妇女,背负着孩子,在江水里搏击着逆流而上的动人事例,抒发了作者对年轻妇女奋勇前进、勇于抗争的精神的赞美之情,揭示了“人们要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激流”的深刻哲理。2、认知与探究(1)知识性问题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船舷 蓊郁 逆水耳上 酣睡 喧嚣通过联系偏旁、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船舷”“蓊郁”“逆流而上”“酣睡”“颠簸”“喧嚣”等生词的意思。(2)探究性问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梳理与反馈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三)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导纲中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学课文。二、合作互动:(一)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
28、责,希望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二)师生互动: 学习生字词。 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读流利。(指名在黑板上写。) 2)师生共同评议上台写字同学的优缺点。 3)指名读。 4)齐读。 5)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偏旁、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船舷”“蓊郁”“逆流而上”“酣睡”“颠簸”“喧嚣”等生词的意思。 6)引导生正确书写生字,重点强调“酣”“颠”“嚣”等字的笔顺和写法。(三)教师精讲: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课文描写了作家在平德的游轮上见到一位年轻妇女,背负着孩子,在江水里搏击着逆流而上的动人事例,抒发了作者对年轻妇女奋勇前进、勇于抗争的精神的赞美之情,揭示
29、了“人们要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激流”的深刻哲理。2、理清脉络,概扩段意。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湍急的江水一路奔腾及江边的美景。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作者看到竹筏划水前进,虽然面临着险滩、礁石和湍急多变的江水,但是她毫不畏惧,从容地面对。三、导学归纳:(一)教师引导: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学生归纳:通过朗读课文,我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急流,我们要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激流。四、反馈训练:(一)课堂训练找出本课描写流水状态的词语(二)反馈指导:湍急 激流汹涌 湍急多变 水烟迷蒙【布置作业】自由巩固生字
30、词。熟读课文。【板书设计】在急流中船舷 蓊郁 逆水耳上 酣睡 喧嚣【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一)新课导入 复习检查 1、听写“船舷”“蓊郁”“逆流而上”“灵
31、巧”“奋力”“酣睡”“颠簸”等词语,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及时引导学生修改。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其实就是画面的内容,第一节课中已经了解。),尽量用上这些词语。(二)导学提纲1、简要提示这篇课文描写了作家在平德的游轮上见到一位年轻妇女,背负着孩子,在江水里搏击着逆流而上的动人事例,抒发了作者对年轻妇女奋勇前进、勇于抗争的精神的赞美之情,揭示了“人们要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激流”的深刻哲理。2、认知与探究(1)知识性问题(2)探究性问题A、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B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你感知到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 C、说说你
32、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3、梳理与反馈 “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三)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导纲中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学课文。二、合作互动:(一)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希望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二)师生互动:1、 这个故事写得很好,很感人,到处都是好词佳句,请同学们认真地反复读,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2、理解“杜鹃”在文中的含义 “杜鹃”(在战争影片中,“杜鹃”代表战争取得了胜利,大家都看过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吧。战争取得胜利了,红军在山间的小路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满山开的都是映山红,这时传来了优美的歌曲映山红:这里的映
33、山红指的就是杜鹃。由于杜鹃花特别火红,特别旺盛,所以也就成为人们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咱们今天了解的这位母亲就像火红的杜鹃一样。) 3、知道第一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四段。(三)教师精讲:1、找读书最好的同学读第三、四、五、六段,深入理解 “红杜鹃”“不息的火苗”的含义2、学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1)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2 )交流。( 3) 回忆起这难忘的一幕,作者说了些什么?(4 )指名读最后一段话。(5 )你们理解作者的想法吗?(6 )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急流
34、指的是什么?(7 )面对生活中的急流,你打算怎么做,请写下来。三、导学归纳:(一)教师引导:学习了本课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二)学生归纳: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蹚大河,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急流,我们要像年轻的母亲和鲁迅先生那样,心中要燃烧着一团火,要热爱生活,要勇敢顽强,要坚定镇静,要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四、反馈训练:(一)课堂训练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二)反馈指导:“生活中的急流”指生活中的困难、遭遇的坎坷。遇到困难,我们要像年轻的母亲和鲁迅先生那样,要热爱生活,要勇敢顽强,要坚定镇静,要迎难而上。【布置作业】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35、】把耳朵叫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一)新课导入 激趣引入,展示课题 1、出示迪斯尼公司创作的“米老鼠”动画图片,谈话引入。 这是谁?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 2、答案全都藏在把耳朵叫醒里。请读课题。 3、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导学提纲
36、1、简要提示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2、认知与探究(1)知识性问题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探究性问题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的艰难过程的词语。(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 3、梳理与反馈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三)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导纲中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
37、文,自学课文。二、合作互动:(一)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希望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二)师生互动: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你觉得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同桌相互说说,相互交流补充。 (1)说说课文大意。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三)教师精讲:1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的艰难过程的词语。(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 2集体讨论,汇报自己找到的词语。 (1)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及时给予肯定。 (2
38、)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3)读一读这些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并留下学习的足迹(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体会)。 三、导学归纳:(一)教师引导: 1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二)学生归纳: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39、四、反馈训练:(一)课堂训练(二)反馈指导:【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题 重点 难点 总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节【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一)新课导入 1、谁能说说把耳朵叫醒课文的主要内容2、展示你搜集的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二)导学提纲1、简要提示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
40、,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2、认知与探究探究性问题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体会3、梳理与反馈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三)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导纲中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学课文。二、合作互动:(一)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希望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二)师生互动: 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体会(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工作非常努力,但是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 (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