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教学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8271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教学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教学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教学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13 智 汇 区域治理 WISDOM EXCHANGE“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教学育人路径 探索与实践 王畅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摘要:结合所在学院现有专业发展现状及学院“新工科”建设总体思路,以组织高水平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充分发挥大数据学科的育人功能,通过构建“多维培养理念”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转向为“学生中心、实作中心、研究中心”,重点加强“研究型、实作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关键词:三全育人;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3)23-0

2、213-03 作者简介:王 畅,生于 1994 年,女,汉族,河北晋州人,硕士研究生,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三全育人功能下课程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1010)。一、引言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以培养基础知识坚实、创新意识敏锐、实验技能良好、教学水平出色的教学和技术人才为目标1,提升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本人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推进课堂上下教师教育、教学学习方式的改革,构建新的课程教学实验训练体系。努力形成一个教学方案合理严谨、师资队伍配置科学、教学平台开放共享,充分发挥高校教育教学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创

3、新型实验和工程实践标准,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国家大数据工程领域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2。二、具体建设方案(一)适应现代产业的“培养+教学”理念模式 为进一步洞察行业企业动态、产业变化及用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建设3。人才培养方案紧跟行业技术前沿调整体系,形成并灵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校企联合”“园校联合”“校内联合”等多种合作培养模式。构建从专业技能训练、真实工作环境岗位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案例式、企业实操等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校企共建专业融入学校主流学科的专业发展,构建跨

4、学院虚拟基层教学组织体系,推进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根据企业岗位职能需求制定专项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学生人生规划、学习规划、职业规划三个规划编制,确保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和目标。(二)培养学生“学业+职业”能力体系 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培养“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技能+现代商务沟通技能+职业认知技能”三位一体的高技能数字人才的培养目标4-5,实施以提升学生新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学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培养体系包括学业培养和职业培养两板块,在学业培养板块中根据学生四年的学业培养目标,确定了筑基期、定向期、冲刺期和验证期四个时期的培养路径,即通过开展学术讲座、自主实验、学

5、科竞赛、兴趣小组、“芯”课堂等活动中与学业有关的项目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举措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职业培养板块中,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量身定制符合自身的职业培养目标,依次确定为定轨期、接轨期、入轨期以及在轨期四个时期的培养路径,并通过开展企业调研、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家讲坛、真实项目实训、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大赛、“九个一”行动和“智搏汇”等活动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双业”能力融合认证标准中,也围绕学业和职业两个标准来进行认证,认证的每个等级都需同时满足相关的学业和职业指标。(三)构建教师“兼容型”团队 214 智 汇 区域治理 WISDOM EXCHANGE 加

6、强实验人员、理论教学、教务科研的互通与兼容,实现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打造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领衔,理论教师(副高及其以上)、实验教师(高级实验师及其以上)、技术人员(中级及其以上)、实验或教学助教四位一体,核心骨干经验成熟且相对稳定,热爱一线基础实验教学,教育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教学科研产出大能力强,勇于突破传统束缚的创新型教学队伍,进一步从教师队伍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相结合6。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优化师资队伍比例建设为重点,针对不同学科的发展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不同队伍的创新驱动,实行分类指导,

7、统筹规划。实施教师成长计划,通过学历提升、培训考察、学术交流等途径,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改革能力。凝聚科研团队力量,鼓励教师申报原创性科研成果项目,积极参与地区“产学研”科技合作创新项目;促进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释放创新效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创新提供平台;通过组建科研团队、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形式支持研究能力提高,提高在原创性科研工作上的影响力。为了让专业凸显优势,以建立一支专业技能强、职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目标。结合现代产业需求,制定双师双能培训流程图,组织专职教师参与各类交流、研讨、培训,依托合作企业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提升专职教师由课堂走向生产的企

8、业实践技能。建立教师教学工作量和工程实践工作量动态转换机制;组建校企合作教师工作室、项目研发团队、学生技能竞赛指导团队以及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工作室,创建优秀教学团队培育机制。与此同时,依据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上不断提升企业工程师、高级开发人员或双师型教师比例。企业工程师与高级开发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由于企业工程师名单与高级开发人员有着丰富的产品生产经验和前沿技术,因此在专业课程的开设过程中,通过企业工程师名单与高级开发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运营模式等企业积累多年的经验资源引入专业课程,将专业、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

9、、现实的实际应用相融合,全面优化课程内容与任务配置,实现共同培养应用型与服务型人才。(四)建设教学“多维培养理念”体系 为提高教学质量,凝练教学成果,根据学院“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学科融合、研学融合、专业贯通”为指导思想,构建多维培养理念教学体系。1.更加适应现代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为培养创新性设计、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文件以提供政策支撑,通过开展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来检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网络学习空间落实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同学科间创新理念和专业教学主渠道的交叉,并推进信息化技术

10、与高等教学的融合;通过项目化、任务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来完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使学生在训练与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实践-学习”有效闭环,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新驱动和综合素质;通过在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上不断提升企业工程师、高级开发人员或双师型教师比例,来实现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实践项目、产品、专利进行课程成绩置换的方式来持续优化学生评价机制7,8。2.选拔与培养融合培养模式建设 坚持宽口径、多学科、厚基础、重创新的培养模式,顺应当下交叉学科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打破学科界限变“危”为“机”,提高交叉大类学科招生和培养的深度,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优质跨越,把学生选择课程自主权作为首要保障,完全

11、依据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做基调。建立和完善校内转专业(同级学科和不同级学科)和创新拔尖人才选拔制度,形成大一至大四首尾呼应的递进培养模式。让所有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规范、有序、便捷、合理地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随着时间的推进,让部分优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通过选拔进入“行知学堂”,强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依托高等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学院等平台,立足学科研究前沿,对接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打破专业限制,提前开展研究生阶段的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3.课内与课外融合培养模式 215 智 汇 区域治理 WISDOM EXCHANGE 建设 引导学生将课本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

12、实践创新创造中,充分挖掘校内外可用与潜在资源,与校外大中型企业共建高质量、高规格的实践教育基地,涵盖范围涉及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大数据、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源,包含 SPOC、课标、学习文本和视频、实训软件、实验数据集、工程案例、企业项目库、课件、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加大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创业相关教育的投入,开设相关课程,支持社团组织赛事与实训。以创新型人才和卓越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坚持课程结构的部分调整和课程内容的更新。在现有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能力要求和学生特点,更新完善与教学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参考资料。完善实验室管理“网

13、络信息平台”建设,形成课堂实验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4.校企协同多功能校内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充分联系合作企业,深化协同育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多方教育互补互利,整合资源,扩大实训基地影响力,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坚持以创新强特色,以服务求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融合的措施,结合学校实际,立足校本大数据资源,与政府、企业共同打造专业实验室,搭建“一坊两平台两中心”,即企业工作坊、高端产业人才培训平台、高级蓝领实训平台、学生能力认证中心、学生创新创业孵

14、化中心,引进专业实验室的配套教学资源数据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验内容和课程资源。参与建设“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依托企业项目资源,全面提高教育和实训质量,培养高素质大数据专业技能人才。5.打造相对集中、面积充足、理念先进的学习空间 打破原有课堂限制,重塑灵活、高效、交互式的自由学习空间。为满足师生的各类需求,结合互联网企业文化,对学习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和特色打造,根据学习空间的服务功能,划分为实验实训教学区、公共研讨学习区、企业项目实践区和创客空间等学习区域。实验实训教学区满足师生日常实验教学的上课需求;公共研讨学习区满足师生课下交流讨论的需求;企

15、业项目实践区用于师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创客空间为有创新实践想法的师生提供专用交流场所。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和教师技术能力,推进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与应用,通过使用云桌面、VPN 和网络学习空间等平台和技术,为所有师生配置专属的“伴随式”个人云桌面,搭建伴随式教学、伴随式实验等实验教学场景,形成跨空间、跨区域的线上下线融合学习空间。三、结语 面向数字经济应用型产业和服务型产业,通过多主体协同和机制创新,着力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探索构建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全方位、多形式、多层面地推进建设工作,通过资源共享、深化合作、携手共进,构建起校政企共建、共享、共赢机制,搭

16、建互动多赢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推动学院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助力高水平应用型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参考文献 1 余馀,张云怀,柴毅,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2):177-181.2 卢公昊,李雪,刘瑜,等.基于产学研合作中试平台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49):170-171.3 刘黎明,高玉梅,迟锋,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242-244.4 常翠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党建,2022,(04):21-23.5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2):1-6.6 隋秀华,王芳,戴向云,等.“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58-59.7 宋莹,王兴芬,张伟.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创 新 教 育 研 究,2019,7(5):608-612.8 赵英娜,侯锁霞,李娟.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验中心的构建与实践以华北理工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4):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