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6001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总第2 2 9 期2023年第7 期理论探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杨珊珊1,崔媛2(1.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山东青岛2 6 6 10 0;2.青岛市贸易发展服务中心,山东青岛2 6 6 0 7 3)摘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调整,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冲击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激发中国经济的增长活力是现阶段发展的关键。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发挥城市群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带动作用,缓解地区经济增长不协调问题,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

2、费四大环节的壁垒等方法,有效构建“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城市群;经济不协调;四大环节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0引言够吸引各种经济团体向此地区汇聚,相对具有更强的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快速蔓集聚能力,能够更加有效地将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延,给全球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部分国家口。城市群区域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甚至采取强制的“封城 措施。疫情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区域中枢区、财富聚集区等,未来将有可能成为促进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就业市场受到严峻挑战,产业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先行区和对外开放合作的试验链发生中断

3、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经济活动的空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间。面对疫情,中国迅速采取措施,国家更为关注人民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群众,将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问题放在最为关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期,城市群逐渐发展成为推动注的位置上,率领全国人民积极应对,中央不断采取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区域,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发展战强有力的应对举措,全国上下力同心,经过全体人略在经济“新常态”下能够有效支撑新时期推动区域民的不懈努力,疫情防控逐渐取得重要成效。虽然各协调发展战略的施行,并为形成生产要素资源无障碍部门的经济逐渐复苏,但仍然不可放松对内外防控形流动、各地区

4、主要功能有效率实现、各个公民相对平势的监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促进中国经济的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外在环境系统保持在承受限度高质量发展。内的健康持续发展新格局作出重大贡献。当今国际市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场相对萎缩,各个国家相对其他别的国家而言,更倾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全球扩散,加上向于消费自己国家的物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到部分国家愈发关注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国际环境不稳国内竞争市场,从而进一步激化各国内部市场环境的定,为适应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激烈程度。在这一背景下,更应该集中力量于国内市需转向以内需为主的形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场环境,而以城市群为单位

5、进行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应对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实施高质量发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能够促进展的思路和方向。2 0 2 0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首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群一体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高各种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并统筹地区各个层面的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协调发展,从而有利于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群增长极的经济带动作局”纳人“十四五”规划内容。2 0 2 2 年,党的二十大报用。一方面,针对不同城市群的发展情况,基于各城市告上再次

6、强调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群自身的发展短板,明确各城市群的角色及定位。例性”,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如:对于关中平原城市群,要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力2城市群经济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度,培育沿江沿线城市的发展特色,支持传统产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组团形式经历了翻天覆转型,加快建设现代立体交通体系,从而逐步实现陕地的改变,紧跟时代潮流,形成并发育为新的形晋甘中部地区的崛起;针对东北地区的哈长城市群,式一一城市群。与之前的组团形式相比较,城市群能可以加快建设与外部地区相联系的主要干道的速度,收稿日期:2 0 2 3-0 3-13作者简介:杨珊珊(19 9 7 一),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

7、生,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崔媛(19 8 2 一),女,山西晋城人,高级经济师。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izationTotal 229No.7,2023D0I:10.16525/ki.14-1362/n.2023.07.004文章编号:2 0 9 5-0 7 48(2 0 2 3)0 7-0 0 11-0 3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第13卷逐步将其建成与北部区域相连通的通道,加强与东北亚区域的合作强度,从而真正发挥其作为中间枢纽的作用;关于革命老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要积极支持湘鄂赣的经济发展

8、,加强与物流运输渠道、能量提供资源、信息交流媒介、优良文化传承等方面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并加快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另一方面,要从城市群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出发,在内部需要在发展核心地区的同时积极利用其溢出效应来促进城市群内部其他地区的发展。针对城市地区众多的就业机会,根据工作职业特点招聘农村地区劳动力来解决农村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带动农村地区人均收入的提高,从而增大其对教育、医疗等精神和物质两大层面的需求,进而解决城乡相对差距过大的问题。在城市群外部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各城市群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南方沿海地区城市群的稳定发展优势,发挥中部地区城市群强势崛起优势,从而

9、实现他们的率先引领以及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作用,并逐步完善地区间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3地区经济增长不协调问题的阻碍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区不平衡发展是当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显著问题。由于经济政策、开发历史、财政拨款等方面的差异,劳动力与资本等要素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明显。许多学者从东中西三大地区出发,研究我国地区经济差距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成为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三大地区间经济差

10、距以19 9 0 年、2 0 0 4年为拐点,呈现出“变化不明显一扩大一缩小 的变动趋势2-5。19 9 9 年,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后,相继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地区发展的宏观政策,如中部崛起、“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战略,这些战略很好地贯通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使三大地区经济差距逐渐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然而在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逐年缩小的同时,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又面临“南快北慢 的新问题6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差距问题是经济发展必然要解决的难题。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尽可能地消除这一时期对经济发展的各种消极影响,必须要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地区经济协

11、调发展。一方面,南北方两大地区均需要抓住教育的机会,及时开启我国第二次人口红利。要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人力度,在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紧跟时代发展,加强教育的现代信息化建设,为教育发展配备先进设备,并打造教育网络服务平台,扩大高水平教育的覆盖学生数和地区数。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进修和合作沟通机会,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修养,从而提升教育和教学的质量。同时为解决高素质人力资本向其他地区流出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雇佣人力资本的报酬水平,并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从而增加本地区就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使高端人才倾向于参与本地区经济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增加各经济主体

12、的活力,要重新激发国有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强劲作用,同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持有积极预期,并加大对它的支持力度。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改革,优化产权制度,调整组织结构,改善发展形式与经营环境,逐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从而最大化激发国有企业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效率。也要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到国有企业长期占据的垄断市场,打破这一局面,鼓励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民营企业,尊重各类经济主体的市场地位,废除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歧视性制度,营造有利于各类经济主体公平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要注重偏远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很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需要利用工业经济圈发展工业经济

13、带动结构调整,引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农业技术生产率,不断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4四大环节的配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良好外部环境中,我国积极利用自身具备的比较发展优势,很好地融入国际大循环,进人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然而,我国前期的经济发展形式以出口导向为主,在该形式下具有大规模引进各种技术、相对较大程度地依赖对外贸易发展、在市场上占据低端消费群体赚取微薄利润的特点,不但对国外需求具有严重依赖性,而且对生态资源的消耗巨大,其端日益显现出来。当前,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地球村的观念被动摇,抵制多边合作、各自为营发展、

14、控制外来居住人口、国家边界建立壁垒等思潮和方式逐渐兴起,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都面临艰难困境,都遭遇一定程度的经济滑坡,各大国经济体日益“内顾化”,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正在经历重新建构,我国过去依赖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模式不再适用。与此同时,得益于前期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超大国内市场、巨大内需潜力的经济体,我国巨大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为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需要准确2023年第7 期杨珊珊,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13把握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的关联关系,破除地方行政保护主义,不断深化“放管服

15、”改革,减少审批与市场准人环节的限制,推进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在生产环节上,以高创新能力企业为核心,辐射带动横向层次和纵向层次的各企业发展,共同建立新型产品生产网络,提高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更大水平地减少多余的无谓消耗。在分配环节上,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并逐渐健全社会转移分配机制,在各主体之间得以重新再次分配物品或者现金,从而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相对同时提高。在流通环节上,发挥其将生产和消费两大环节贯通起来的中介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物流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增加并充分利用物流运输的各种渠道和通道,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现国内基础

16、设施的互相联系和互相贯通。在消费环节上,在互联网新时代,大力发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新消费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刺激广大人民的消费需求,并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逐步打破其交易、流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堵点与梗阻,多举措推进货币数字化转型,借助发放消费优惠券、定点享有不同优惠、邀请好友享受优惠、以数字货币抵用现实货币等多种形式提升居民的数字消费意愿,激发居民的巨大消费潜力。此外,强The Way to Realiz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under the New(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

17、ent,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Shandong 266100,China;2.Qingdao Trade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Qingdao Shandong 266073,China)Abstract: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the domestic big cycle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domestic andinternational do

18、uble cycles promoting each other is the scientific adjustment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to deal with the major changes thathave not occurred in a century,and i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Under the impact ofthe spread of the COVID-19 epidemi

19、c,the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global economy has increased.How to stimulate the growth vitality ofChinas economy is the key to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we caneffectively build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ouble circulation and ach

20、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y giving fullplay to the driving role of the growth pol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easing the problem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disharmony,and breaking through the barriers of domestic production,distribution,circulation and consump

21、tion.Key words: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ouble circulation;Urban aglomeration;Economic disharmony;Four links调科技和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国家对此的投人力度和支持力度。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攻坚,利用我国举国体制和优质资源优势,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研究,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给能力,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补足我国在创新技术方面存在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增强我国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国家持续加大对于技术专利方面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规完备的科研创新环境,激励更

22、多的科技工作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研发活动,激发全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创新热情,从而发挥科技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参考文献1】姚士谋,李青,武清华,等.我国城市群总体发展趋势与方向初探J.地理研究,2 0 10,2 9(8):1345-1354.2孙亚男,刘华军,崔蓉.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来源及其空间相关性影响:区域协调发展视角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 0 16,31(2):4-15.3彭文斌,刘友金.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J.经济地理,2 0 10,30(4):57 4-57 8.4曹桂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别与经济发展绩效J.南开经济研究,2 0 0 1(2):37-39;45.5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 9 8(6):5-12.6安虎森,周江涛.影响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 0 2 1(7):2 8-38.(编辑:王钢)Development Pattern of Double CirculationYang Shanshan,Cui Yuan?欢迎投高欢迎订阅联系电话:0 351-7 3342 49电子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