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1764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年 月龙 岩 学 院 学 报 历史社会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张正田(龙岩学院 福建龙岩)摘要:清代台湾府诸罗县大约包括今云林、嘉义等县市及台南市北半部一带,台湾县则位于今台南市区一带。若将两者合为一观察区观察清代林爽文事件,可知该地区除府城台湾县外,该事件不太像以往农民起义或“天地会反清复明”说法,也并非如台湾民间方面纠葛的“闽客情结”,而是呈现“漳、泉”两籍闽南人彼此敌视攻战史实。但无论如何,“嘉南闽南义民军”确实和台湾“客家义民军”一样曾抵御漳州林爽文部,其“忠义”史实实不该被“历史遗忘”。关键词:台湾闽南“义民军”;诸

2、罗县;历史记忆;历史失忆;台湾南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清代台湾社会可分为“漳州”“泉州”两系闽南人及“闽西、粤东客家人”等三大类汉人族群,彼此“畛域”分明,相互竞争械斗亦偶有合作。在清代林爽文事件()中这三大族群各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互动竞争?在朝廷眼中“孰忠”“孰奸”?林爽文事件是否可属农民起义的一种?皆是可观察焦点。清代台湾府诸罗县境,约相当今台湾南部云林、嘉义等县市及台南市北半部一带;台湾县则为今台南市南半部的市区一带,所以可将两县合为一观察区,观察该事件时本区的汉人各族群互动关系。林爽文事件之后诸罗县被乾隆改为今名嘉义县,为统一称呼,此处仍用老地名称为诸罗县。一、清代诸

3、罗、台湾两县境范围清代诸罗县继承自郑成功所设天兴县,年郑成功复台后将全岛奏设为福建省承天府,府城设在今台南市区。明郑承天府仅管两县,即府城以北天兴县与以南万年县。明郑天兴县辖区貌似辽阔,从今台南市区直到台北、基隆等地都是其“法理上”辖区,但实际上天兴县只能统治到今台湾南部云林、嘉义、台南等数县市,约当今嘉南平原一带。郑成功过世后其子郑经“接班”,将天兴县改为天兴州,万年县改为万年州(明代散州但不辖县)。到 年施琅复台后,清廷除在台湾府城一带新设附廓县台湾县外,又将天兴州改名诸罗县,万年州改名凤山县。清代诸罗县与台湾县以今日曾文溪为界;凤山县与台湾县以今二仁溪为界,两溪距府城很近,所以台湾县实际

4、面积很小,却是当时全岛精华所在。因施琅复台两岸一统造成“利多”,使闽粤两省人鉴于台湾、诸罗、凤山“三县皆称沃壤”卷十七,遂纷纷移民到台,造成台湾“自入(大清)版图后,人民辐辏、庐舍殷繁”卷二二,的移民高峰,人口激增也会加速台湾的中、北部开发。所以施琅复台 年后的雍正元年(),清廷已因台湾中部人口暴增而新设彰化县;雍正九年()时更在台湾北部新设淡水厅(清代县级散厅)。也因台湾中部、北部皆已新设县级单位,到林爽文事件前,诸罗县辖区就大致固定管辖今日嘉南平原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正田,男,台湾苗栗人,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暨闽台客家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史与两岸客家历史文化。基金项目:国家

5、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台湾林爽文事件及清廷褒忠旌义历史意义研究”()。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历史社会一带;台湾县仍局限在面积狭小的今台南市区一带。二、相关研究回顾林爽文事件研究成果相当多,尤以台湾省为盛,这是因台湾民间“历史记忆”常误以为该事件是场闽客械斗事件,而“历史遗忘”了该事件其实更像一场全台漳泉大械斗;加之因这场事件衍生的台湾“客家义民信仰”为台湾北部“南桃园”与新竹县一带客家人虔诚祭祀,常使部分台湾闽南人不悦,著文诋毁台湾客家“义民信仰”只是“孤魂野鬼”的“阴庙”,连出身台湾南部闽南籍的台湾“中研院”研究员亦不例外。在大陆学界,林爽文

6、事件常被视为农民起义一环,如刘如仲台湾林爽文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资料选编二书与试论林爽文顺天政权的性质及意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及其发布的委札和军令等文是较早期研究成果,着重从农民起义角度观察林爽文事件的历史意义;曹凤祥曾著文探讨清廷平定林爽文事件的战略布局;谢茂发曾著文探讨当时福建绿营水师的软弱无能;李智君也曾分析过该事件时清廷对漳州府的社会控制;吕柏良则侧重探讨平定该事变的八旗官兵在海峡西岸的分布地。对林爽文事件性质的不同看法方面,季云飞曾著文对林爽文事件性质做一辨析,认为林爽文事件其实是危害台湾地方社会的动乱与企图分裂国土的叛乱行为。刘平曾有两篇文章认为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矛盾尖锐,是会党与暴力产生

7、的温床,也认为天地会与林爽文起义间该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上述诸文实承继孔立 年清代台湾林爽文起义的性质问题一文学术脉络而来,此文对林爽文事件“是否由地主还是农民阶级来领导”或“有没有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等角度曾有所质疑。一些学者也开始发现可从台湾汉人内部族群关系角度观察林爽文事件性质,如祁开龙以此探讨台湾三大民变中的林爽文事件。谢重光探讨清代台湾朱一贵与林爽文等三大民变中曾替清廷出力甚多的台湾南部“六堆客家义民”历史评价问题,认为六堆“客家义民”是在南台湾具优势的漳、泉两系闽南人压力下不得不保卫家园之举。张正田被遗忘的大清与苗栗“英雄”:程峻、寿同春、钟瑞生与苗栗义民军台中神冈北庄客家“义民

8、首”李安善事迹考林爽文事件时汉人内部族群关系 以今大台北地区为例等文,分别对林爽文事件中的台湾不同地域,如台湾北部“桃竹苗客家地区”与今日“大台北地区”,以及台湾中部地区各做探究,认为在大台北地区、桃竹苗地区和台湾中部的林爽文事件是呈现以漳泉械斗为主轴的漳、泉、客三籍对立;但台湾南部凤山县境则一定程度呈现闽客械斗的族群关系。吴正龙则以类似角度分析该事件时台湾中部彰化县的“战争史”与族群对立问题。所以目前就台湾南部诸罗、台湾两县之林爽文事件中汉人内部关系文章尚少见,虽然李天鸣曾以“战争史”角度探讨当地林爽文事件中的诸罗战役,但并没有谈及当地汉人内部族群关系。可见在探讨台湾南部诸罗、台湾两县的汉人

9、内部族群问题与林爽文事件关系上尚有一定发挥空间。三、林爽文事件肇端林爽文系福建漳州平和县人,乾隆 年()随父渡台,住清代彰化县大里杙(今台中市大里区),后加入天地会并成为该会分舵领导人之一,又在乾隆 年()月率会众“反清复明”攻打彰化县城卷十四,;,县城陷落后林爽文自称“盟主大元帅”,建年号“顺天”卷三,;卷十二,。与此同时,原籍漳州亦同属林爽文部的王作、林小文,在彰化县以北的淡水厅起而响应,但都同遭淡水厅的泉州“义民军”与客家“义民军”强力反击。此外在清代彰化县也有泉州“义民军”与客家“义民军”反击林爽文部,差别在于淡水厅的泉、客“义民军”成功抵御住林爽文部,但彰化县境内的则互有胜负,其中“

10、北庄义民军”首领李安善(李乔基)惨死。在台湾南部凤山县境则有同属林爽文部的庄大田(漳州平和人)部也遇到台湾南部“六堆客家人”的“客家义民军”反击而败。虽然林爽文是利用天地会“反清复明”为口号“起事”,但实际上因其部众大多数是漳州闽南人,又因当时台湾处于“移民社会”,生存不易,常造成汉人各方言群彼此矛盾摩擦械斗,当时台湾三大族群中的泉州闽南人与客家人并不愿意帮助甚至敌视以漳州人为核心的林爽文部。在台湾南部诸罗、台湾两县之林爽文部是否也会遭遇类似的方言族群问题,使当地泉、客家不愿与林爽文部站在同一阵线?在当时诸、台湾两县的客家人数是否够成为一区域势力?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

11、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历史社会其实在林爽文事件前四年,台湾还曾发生波及当时汉人已开发区的漳泉大械斗事件,见台湾采访册载:(台湾)漳泉分类,起自乾隆四十七年()秋冬之际,彰化(县)刺桐脚庄民林阿铿因赌争较铜钱数文起衅,斗殴致命于是村民有插居者,漳人及漳籍者移于漳庄;泉亦如之,各党其众,以神佛大旗为号。泉大书“泉兴”二字;漳大书“兴漳灭泉”四字,伐木为棍斩竿为枪持相斗杀。祸延诸罗(县),日甚一日抢杀焚毁官不能制。上引文知这场 年台湾漳泉大械斗后的台湾漳、泉双方仇恨加剧,这影响到 年后的林爽文事件,使台湾许多地区呈现“爽文本漳籍,故泉人不从乱”,乃至泉州人响应朝廷号召主动组成泉州“义民军”征

12、讨林爽文部。四、诸、台两县闽南“义民军”“忠义”战事(一)诸、台两县境为漳、泉两系闽南人优势区林爽文事件前的诸罗、台湾两县境内,几乎都是漳、泉两系闽南人优势区。按康熙末编纂的诸罗县志载:(诸罗县)佃田者,多内地依山之犷悍无赖潮人尤多,厥名曰客号曰“客庄”自下加冬(按:今台南市后壁区一带)至斗六门(按:今云林县城斗六市),客庄、漳泉人相半,稍失之野,然近县(城)故畏法。斗六(门)以北,“客庄”愈多。卷八,上引文后半句“斗六门以北”的台湾中部,到雍正元年()时,清廷以斗六门北侧不远处浊水溪为界新设清彰化县后,将属彰化县辖地,至今仍同。所以“斗六以北,客庄愈多”的彰化县偏南境,当地客家后裔其实早被具

13、有人数优势的闽南人同化为“福佬客”,今日这一带俗称为“南彰化(福佬客)地区”。又上引文前半句说明浊水溪以南的清诸罗县境“自下加冬至斗六门,客庄、漳泉人相半”。这一带在康熙末时尚是“漳泉闽南与客家、潮州各半”,但到约六十年后的林爽文事件时,此处客、潮两族群也都被闽南人逐渐同化。自郑成功复台以来,因郑成功是泉州府南安县闽南人,最早开发的城镇即是今台南市区,其麾下军民除闽西长汀县客家人刘国轩所部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漳、泉闽南人居多。此后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台北开港”为止,台湾府政治中心一直都在府城台湾县,使台湾南部拥有全台最优势的闽南文化,至今仍然,号为“南台湾特色文化”,在三百多年来曾同化了台湾许

14、多小族群如台湾福州人、莆田人、潮州人等,如今也只剩台湾客家人与 年前后随蒋介石“迁台”的“台湾外省人”,以及位于台湾中央山脉一带的台湾少数民族三者没被完全同化。(二)诸、台两县“义民军”“忠义”战事举隅林爽文事件之际,因当时台湾政治经济重心尚在台湾南部而非台湾北部,关于这事件的史料记载也大多着重事发当地的台湾中部彰化县,与台湾南部诸、台两县乃至府城南邻凤山县,在北台湾淡水厅的记载史料并不多,所以诸、台两县相关史料繁多只能择要举之。但也因台湾南部相关史料很多,所以有前引以“战争史”角度研究台湾南部林爽文事件的成果,也有讨论该事件时曾率领官兵与“义民”坚决防守诸罗县城却被乾隆下狱的柴大纪将军之文。

15、但其实在林爽文事件事发之初,已有诸、台两县闽南“义民”被召帮助平乱: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十七日黄仕简谨奏(追述去年十二月)台湾道永福等招募乡勇、义民协同官兵守御,自十二月初九、初十、十三等日打仗,杀死贼匪甚多。卷一,这是林爽文事件事发之初,驻今台南市区的台湾道台永福等官方招募当地乡勇“义民”力抗林爽文部,其所招的“义民”该是诸、台两县乃至凤山县之漳、泉籍闽南籍“义民”为主。又台案汇录庚集卷一记载:福建台湾镇总兵官臣柴大纪谨奏十二日探得贼匪聚众三千余人,离诸罗县城二十里之大坪顶。臣随饬台湾游击杨起麟带兵八百名,又武举陈宗器、黄奠邦带领义民(朱批:此等出力之人,皆交常青议奏)于十二日夜五更起行,黎

16、明齐赴大坪顶围拿,杀毙贼匪多名。卷一,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历史社会上引文陈宗器、黄奠邦是当时诸罗县表现十分“忠义”的泉州籍闽南“义民军”首领,黄奠邦是今台湾省嘉义县一带历史先贤,其麾下“义民军”表现亦佳。又台案汇录庚集卷四载:武举陈宗器、黄奠邦、监生蓝应举各率义民为大兵向导,护送同往,亦属可嘉,陈宗器、黄奠邦、蓝应举俱着予以官职,用示奖励。卷四,上引文可见两位武举人“义民首”陈宗器、黄奠邦并列,另还有监生蓝应举也是“义民首”。但爬梳诸史料,暂不能知蓝应举原籍。又有诸罗县“义民”追随驻防诸罗县城的总兵柴大纪力抗林爽文部事: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十

17、六日柴大纪驻守诸罗两月有余,贼首纠合匪徒万余屡次侵扰,该总兵督率官兵、义民奋勇截杀,连得胜仗,斩获甚多。卷一,又有乾隆为嘉勉诸罗县“义民”奋勇抵抗林爽文部,“忠义”过人,将诸罗县改名今称的嘉义县史料:台湾逆匪林爽文纠众倡乱以来,提督柴大纪统兵剿捕收复诸罗后,贼匪屡经攻扰,城内义民帮同官兵奋勇守御,保护无虞。该处民人急公向义,众志成城,应锡嘉名,以旌斯邑,着将诸罗县改为嘉义县。卷一,又见治台必告录载:(柴)大纪奏言:“诸罗为府城北障,诸罗失则府城亦危而城厢内外义民不下四万,实不忍委之于贼,惟有竭力固守待援”。上览奏堕泪。卷一,上引文是诸罗县约四万“义民”愿从柴大纪坚守该县力抗林爽文部,柴大纪不忍

18、舍弃,使乾隆闻奏章而落泪。至于府城附郭台湾县方面,可见以下记载:逆贼林爽文等叠攻(台湾)府城台府居民铺户亦募义民数千,帮助兵丁敌贼。卷五,上引文是台湾府城附郭台湾县“铺户”自行招募“义民”数千人抵抗林爽文部之记载。又台案汇录庚集载台湾县“义民”志愿帮助清廷官兵之战事:今府城各义民又情愿往盐水港帮同打通诸罗,常青复派千总王国志等带水师兵二百名,并管带义民前往。卷四,又六亭文选记载台湾县“义民”薛邦杨“身经数十战”之“忠义”事迹:薛邦杨,字垂青,(台湾县)凝南坊人,郡廪生。乾隆五十一年()林逆困郡城,邦杨所募义民尝率义民从游击蔡攀龙军札桶盘栈,身经数十战。卷二,此外还有全台帮助朝廷水师的“海上义民

19、”共 名如下:奉部覆台湾南、北、中三路各海口,每处雇募巡哨民船,并挑派熟悉海道义民,协同官兵出洋巡哨共雇民船四百五十只每船派义民二十四名、二十名及十六名不等,共派义民九千四百八十四名。卷三,依传统研究成果并结合今台湾西部沿海乡镇仍多泉州系闽南后裔来看,这批“海上义民”理应多数是台湾泉州籍水手为主。但为何林爽文事件时有那么多“台湾泉州水手”自愿帮助朝廷水师?理应与林爽文事件主要是延续“漳泉械斗”氛围有关,使台湾泉州水手愿借“新仇旧恨”去海上帮朝廷捉拿林爽文部企图出海亡命海峡间,这自然包含诸罗县沿海泉州水手。综合以上列举之清代诸、台两县的以闽南籍为主的“义民”史料,其中颇大比例是泉州人为主,可见这

20、两县境的台湾泉籍闽南先人具有“忠义”与保乡卫土精神。五、诸罗县境的闽南“义民首”观察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县是否存在“爽文本漳籍,故泉人不从乱”的大氛围,使当地泉籍闽南人倾向当“义民首”,试析清诸罗县“义民首”原籍。之所以只选诸罗县而非包含府城台湾县一起观察,主因是:(一)台湾县为当时全台精华所在,虽幅员狭小却具文教社会之风,向为漳泉精英杂居,不容易像当时各郊县般具有“畛域分明”的族群对立氛围,当林爽文部危及府城,台湾县人仍容易倾向不分漳、泉共同团结;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历史社会(二)台湾县精英倾向安籍台湾县不太刻意强调原籍,因为颇多在台湾县被

21、记载的“义民首”或“义民”都没有记载其原籍,而只记载其为台湾县“某某坊”人卷二,所以依据史籍分析台湾县“义民首”原籍也有一定程度问题,故选择观察诸罗县“义民首”原籍。(一)诸罗县泉籍“义民首”钦定平定台湾纪略载:泉州义民林凑、林文濬、黄奠邦、许伯达等募集乡勇,同往攻杀(彰化县林爽文部),贼众纷散。卷三,这四位泉州“义民”其实都是“义民首”,可见当时台湾泉州“义民首”风气之盛。事实上乾隆自己也很重视拉拢泉州闽南与客家两籍“义民”,共同抵御以漳州闽南人为主的林爽文部,并令福康安必须在全台颁发乾隆御赐匾额“旌义”给台湾泉州“义民”;与“褒忠”匾额给台湾客家“义民”,以嘉勉他们帮助平定林爽文事件的“忠

22、义”卷首,其中“褒忠”匾更使今日台湾北部“客家义民信仰”滥觞。但上引文四位泉州“义民首”是否都是诸罗(嘉义)人?其中第一位的林凑是彰化县鹿港人卷六,鹿港向为泉人大邑自不意外,所以林凑非本节所谈之诸罗县“义民首”。第二位林文濬也是彰化县泉州人卷十二,。第三位黄奠邦,前引台案汇录庚集卷一史料已说明其是诸罗县人,也说乾隆皇帝赞许其“忠义”并御笔朱批嘉勉。第四位许伯达,若从其“义民军”跟随官军用兵彰化县八卦山一带,理应是彰化县人,此可见台案汇录庚集:守备徐大鹏带领弁兵义民首许伯达等引道由八卦山直抵柴坑仔,(林爽文)贼匪蚁聚抵抗。卷四,第上引文“柴坑仔”位于今彰化县城彰化市也应可证。又前引台案汇录庚集卷

23、一史料也说到诸罗“义民首”武举人陈宗器,这又是另一位诸罗县泉籍“义民首”。如此可见诸罗县至少有两位泉州籍“义民首”。(二)诸罗县非泉籍“义民首”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五十四载:又自进兵以来义民首等随营进剿,人思自效,实为奋勉可嘉。其中最为出力者:查有嘉义县义民首黄奠邦、郑天球、王得禄;元长庄义民首张源懃,随同打仗搜拏贼匪甚属勤干能事。卷五四,上引文应是平定林爽文事件后福康安上报朝廷的诸罗县“义民首”之“定调名单”,可发觉原先常与黄奠邦并列,也是泉州籍“义民首”的陈宗器并不在此“名单”上。此外前引过的“监生蓝应举”也没被“定调”上报。再检视上引文其他义民首如下:郑天球郑天球是今嘉义县北邻之云林县林内

24、乡人,见清晚期云林县采访册载:“勤公懋著”匾:在堡内林内庄,嘉庆二年()六月,钦命福建台湾总镇府哈为丁酉科拔贡军功五品顶戴州同郑天球立。云林县是清末 年才切割嘉义县北境所设县,所以林爽文事件时林内庄尚属诸罗县辖。上引文可见郑天球在林爽文事件后逐步升到五品顶戴,虽上引文不见郑天球原籍,但因林内乡向为台湾漳州人优势区,且郑天球也是漳州漳浦人郑萃徘养子,原姓林,是漳州诏安县林氏过继给郑氏,所以他是诸罗县漳籍闽南“义民首”。郑天球是乾隆丁酉年亦即乾隆 年()“拔贡生”,是去过北京见过世面的秀才,在诸罗县林内庄属地方精英,所以他虽与林爽文同属漳籍,但岂会随之同一阵线一起“起义”?相反地他仍选择效忠清廷,

25、积极率领林内庄一带以漳籍为主的闽南“义民”“平乱”。王得禄王得禄是清代台湾人任官最高之人,官至从一品太子太保,王得禄出生地在今嘉义县太保市便是得名这官衔而来。王得禄“起家”于帮忙平定林爽文事件之功,据台湾通史王得禄列传载:王得禄先世居于江西南城。曾祖奇生以千总随征朱一贵,阵殁凤山(县)遂迁诸罗(县)沟尾庄乾隆五十一年()冬林爽文起事陷诸罗,得禄走府城乞师,遂募义勇五百以待。五十二年十一月,大将军福康安复诸罗,从战有功及平以千总实缺用。卷三二,清诸罗县沟尾庄即今嘉义县太保市,这一带数乡镇向为泉州闽南人优势区。但按王得禄祖籍原是江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

26、两县为例历史社会西,将他置在本节亦宜。然从王得禄祖父辈就已迁居今嘉义县太保市来看,他理应早被当地泉州人同化,因为按台湾社会习惯,他理应是一位能口操当地泉腔闽南语之人,才可能被当地泉州人心悦诚服服从,并成为当地“义民首”。张源懃张源懃亦见清晚期云林县采访册载: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乱肆扰各堡。泉州庄庠生张源懃与兄明义集乡勇自固,相持数月,屡挫贼锋寇平,第授源懃通判、五品顶戴蓝翎并赐庄名“褒忠”。前引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五十四史料也说张源懃是元长庄“义民”,元长庄为今云林县西南侧元长乡,林爽文事件时为诸罗县元长庄。今云林县西南侧包含元长乡在内数乡镇仍为泉州闽南人优势区,且上引云林县采访册也说张源懃是

27、泉州籍,看似张源懃确实是泉州人。可是问题出在史料中的乾隆御赐“褒忠”两字,这是林爽文事件后乾隆专颁赐给台湾广东人(含客家人与潮州人)的专用嘉奖词汇,若是颁给泉州人的该是“旌义”才对,甚奇。且“褒忠”词汇后来又衍生成当地地名,即距今元长乡不远之云林县褒忠乡。可这一带今日皆没有客家人乃至潮州人分布,但倒不能因此说历史上并没有。因为就在褒忠乡内还有一小地名为潮厝村旧名“潮洋厝”,意思为“潮洋人(潮阳人或潮州人)之房屋”,可见元长乡到北邻褒忠乡一带,历史上应有潮州人分布过。且从张源懃所居竟能获朝廷颁赐“褒忠”庄名来看,他祖籍应是潮州人或至少是广东省人而不是福建人,因为凡上报朝廷的“义民”户籍不太可能造

28、假,否则就容易犯上“十恶大罪”譬如“欺君”行为。此外,今元长乡仍有地名“客厝村”(旧名“客仔厝”)亦可证;又元长乡再东与北邻的云林县虎尾镇与二仑乡,皆各有地名是源自清代潮州府惠来县的“惠来厝”;又再东北邻的莿桐乡亦有源自清代潮州府饶平县的地名“饶平村”,这些都是历史上潮州人曾分布在这一带的证据。但为何清晚期云林县采访册会刻意强调张源懃是泉州人?可能是与张源懃获功名后想更改籍贯为“泉籍”的某种“历史记忆”有关。按元长、褒忠这一带至今仍为泉州闽南人优势区,无论清代时这一带泉人是否对漳州闽南人怀有某种“社会敌意”,然而台湾漳泉闽南人向对“外地人”“外省人”都带有点“社会敌意”陋习,在清代台湾漳泉人,

29、别说对于广东潮州人,连同粤东客家人,甚至同为福建省的闽西客家人都蔑称为“客仔”;蔑称其村庄为“客庄”卷二,;。若张源懃一族祖籍真是潮州人,倒也符合前引康熙末诸罗县志记载的“自下加冬至斗六门,客庄、漳泉人相半”史实,但张源懃却自幼成长于泉州优势的元长庄一带,又是位能领导当地泉州“义民”的地方精英,所以他理应是位自幼能讲流利泉腔闽南语之人,若私下有想换成“泉籍”的“夙愿”心理自不意外。其实这也是今日大部分台湾“福佬客”潜在心理,毕竟曾有学者归结台湾“福佬客”心态为:(“福佬客”居于闽南乡镇地区)为求自保,选择自然同化于强势的(台湾)闽南文化。他们不仅忘掉自己的身份和语言,部分“福佬客”甚至不承认曾

30、经是“客(家)底”的身份。上引文可说明台湾“非闽南人”若住在闽南优势区下的某种“无奈”,所以清晚期编纂的云林县采访册中会强调张源懃是“泉州家族”亦同理。但若张源懃祖籍真是潮州裔,放在本节论述似也合理。小结: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县浓厚的“泉人义民”氛围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县具有浓厚“泉州义民”氛围,除郑天球等少数漳州“义民首”外,大多数“义民首”乃至“义民军”内部都有不少泉州人“义民”情景,这是延续林爽文事件前 年的漳泉大械斗氛围,所以即使祖籍不是泉州“义民首”如王得禄等,也都是出身于诸罗县西侧沿海“泉州优势区”。其实当林爽文事件时,不仅诸罗县,全台湾“泉州优势地区”,理应都有极浓厚的“泉人义民”氛围。

31、六、结论关于林爽文事件性质,其实尚需针对台湾不同地区细究,才能观察出该事件在各地的性质。或可说林爽文事件是场不成熟的“农民起义”,因为林爽文在当时台湾尚是开发急速状态的“移民社会”与漳、泉、客三大族群“畛域分明”的社会氛围中,即令他想“反清复明”或“农民起义”,都逃不了当时台湾的社会结构与氛围影响,所以若要从“农民起义”角度来讲,该事件或只能是场“不成熟的农民起义”。清代福建省台湾府的诸罗、台湾县民众在林爽文事件中的“义民”“忠义”表现,可谓良好。此外,除了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历史社会府城所在的台湾县的漳泉对立氛围并不明显之外,在诸罗县的

32、“泉人义民氛围”就十分明显。另一方面,诸、台两县的“闽南义民军”或可称“嘉南闽南义民军”的“忠义”史实,其实与台湾其他地方的“义民军”,诸如台湾客家“义民军”,或台湾中部乃至大台北一带的“泉州闽南义民军”,都是不能忽略的史实,只是后来台湾方面的“历史记忆”逐渐演变,台湾客家的“褒忠”精神越来越强化,台湾的闽南人特别是泉州闽南人的“旌义”精神,却逐渐被淡化,甚是可惜,但其“忠义”史实,其实不该被历史遗忘。注释:台案汇录庚集卷四,第 页:“(台湾)多系漳、泉二郡及广东民人在彼居住,而漳、泉两郡民人素有嫌隙,又与广东民人彼此不睦。”又(清)翟灏:台阳笔记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年版,第 页:“台地

33、皆漳、泉、广三郡之人徙居焉(漳泉人呼粤庄曰客庄)此疆彼界判然畛域。故往往有漳人作乱而泉人攻之者,泉人谋逆而漳人揭之者;若漳、泉合谋不轨则粤民必倡义以诛之。”张正田:林爽文事变时清廷“发现”六堆义民军之事考述:以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为中心,“首届客家学论坛会议”,年 月 日,中山大学嘉应学院主办;“首届客家学论坛”会议论文集,第 页。治台必告录卷一圣武纪略乾隆三定台湾记,第 页:“爽文本漳籍,故泉人不从乱”。又(清)蒋良骐:东华续录选辑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年版,第 页:“林爽文籍隶漳州,其附从率多漳属”。平台纪事本末,第 页:“漳民、泉民构衅仇隙未解。至是林爽文破城戕官,所过漳人响应,泉人心不

34、自安”。林爽文事件时台湾除漳、泉、客家三大汉人族群外还有其他小族群,见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五十,第 页:“以全(台湾)郡而论,漳、泉、广东三处民人居其大半,而福州、汀州、兴化(按:即莆田)等府民人寄籍者亦多”。今台南市盐水区,年以前是台南县盐水镇。参考文献: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林富士台湾的义民庙与义民爷 林富士小历史:历史的边陲,台北:三民书局,:刘如仲台湾林爽文起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刘如仲台湾林爽文起义资料选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刘如仲试论林爽文顺天政权的性质及意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刘如仲台湾林爽文起义及其发布的委

35、札和军令文博,():,曹凤祥乾隆帝出兵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的战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谢茂发简析乾隆年间林爽文起义时的福建绿营水师理论界,():,李智君战时清政府对海峡西岸移民社会的控制 以台湾林爽文事件中的福建漳州府为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吕柏良清代福建台湾“林爽文事件”中的八旗官兵 战争事迹的重要人物概述台湾历史研究,:季云飞清乾隆年间台湾林爽文事件性质辨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刘平天地会与林爽文起义之关系辨正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刘平林爽文起义原因新论清史研究,():孔立清代台湾林爽文起义的性质问题台湾研究集刊,():祁开龙族

36、群冲突与国家控制:以清代台湾三大民变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谢重光清代台湾客家六堆义民的评价问题闽台文化研究,():张正田被遗忘的大清与苗栗“英雄”:程峻、寿同春、钟瑞生与苗栗义民军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台湾),():张正田,翁汀辉台中神冈北庄客家“义民首”李安善事迹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张正田林爽文事件时汉人内部族群关系 以今大台北地区为例龙岩学院学报,():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历史社会吴正龙林爽文事件中的彰化战役 兼论人群对立与官方剿抚策略台湾文献(台湾),():李天鸣林爽文事件中的诸罗战役故宫学术季刊

37、(台湾),年秋字号:,陈培桂淡水厅志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平台纪事本末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乾隆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陈国瑛台湾采访册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周钟瑄诸罗县志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林满红茶、糖、樟脑业与台湾之社会经济变迁()台北:联经出版公司,许雪姬由乾隆肃贪看柴大纪案故宫学术季刊(台湾),年秋字号: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案汇录庚集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丁曰健治台必告录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郑兼才六亭文选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周玺彰化县志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倪赞元云林县采访册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王君华云林三公考台湾嘉义:太平洋出版社,连横台湾通史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诗钞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张丽丽,丁群清代台湾拓垦中闽客的合作与融合宜春学院学报,():责任编辑:张 强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