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宜宾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5173897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0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宜宾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宜宾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宜宾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宜宾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宜宾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我们今天了解元谋人的历史状况,主要依据( )A考古出土文物B文献记载C神话传说D推断分析2下图是从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从这一文物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半坡人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半坡人会饲养家畜半坡人会绘制图案 半坡人会使用天然漆ABCD3“众志成城彰显山河志,万众一心凝聚家国情。庚子(2020)年4月4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采用视频祭祖的方式举行。海内外中华儿女纷纷发来祭祖祈愿的视频表达美好祝愿。”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他A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B建立了第一个国家C是中

2、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4春秋时期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郡县制5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展览于2013年4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 )ABCD6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D适者生存7史书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族都有怨恨情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A确立

3、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8易中天曾说“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锋,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这场“跨世纪大辩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私学兴起,人才辈出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社会的急剧变化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禅让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黄巾起

4、义 D楚汉之争11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对下面思维导图反映的东汉后期政治特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豪强地主势力强大B皇帝与外戚争夺权力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母后主政皇帝无权12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其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13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皇之中国。”史料中的“皇帝”“统理中国”指的是( )A汉高祖建立西汉B汉景帝“文景之治”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王莽建立新朝14在小刚的印象中,曹操“名为汉相,

5、实为汉贼”,是京剧中的“花面奸臣”。但是,经过历史课上的学习,他对曹操有了新的认识。下列他对曹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从长安接到洛阳B曹操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给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刘备,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15下列事件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A孔子创立私学B长平之战C卫青北击匈奴D赤壁之战16汉代,中国的丝绸和漆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传入中国,这反映了当时( )A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繁荣B汉朝和匈奴交往频繁C北方的民族交融D中国建立了与欧洲的交往17魏晋

6、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下图中处相关的史实是A赤壁之战B匈奴开始内迁C淝水之战D孝文帝改革18三国两晋时,建业(今南京)、武昌等地发展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城镇。这表明当时南方A文化昌盛B人才兴旺C科技发达D经济发展19西晋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朝代。“扼腕叹息”的原因是西晋A结束了三国间的战争B统一中国的时间短暂C导致北方人口大迁移D分封制未能得到继承20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是A王景B祖冲之C杜诗D司马炎二、综合题21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

7、待解决。至战国时期,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度百科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国学先贤速读:墨子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各派著书讲学,互相论战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言论,他所代表的思想派别的创始人是谁?(3)材料三反应

8、了墨子什么样的思想主张?(4)依据材料四指出,韩非子主张以何治国?他代表了哪一派的思想?(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百家争鸣有何历史意义?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材料二(2)你从材料二中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

9、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1)请写出三个政权的名称 (2)写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 ;其中魏的建立者是 ;都城在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摇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美畴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

10、肥之象。(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片,说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哪个城市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大都市?24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注重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盂子中记载了“许子以铁耕”之事实。国策记“秦以牛田,水通粮”;孔子弟子中有司马耕字牛者,亦为一旁证。进入战国时期,牛耕更盛。钱穆战国经济史材料二 秦孝公十年(前350年)商狭开始了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度井田、开阡陌,改草黄族领主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确立新的封建地主制的土地制度。进一步消除了农民对责族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之成为秦国国君控制下的臣民。摘编自李玉环商染的财政改革材料三 两汉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

11、种水稻为主,“火耕水耨”。东晋建立前后自北方南来的人口中,有许多农民,为开发南方增添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南来,带来了北方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因之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推论当时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大大促进农业发展,引社会变革,促使当时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2)据材料二概括商在经济上推行了什么改革措施?对秦国有何积极作用?(3)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概括其变化的原因。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根据“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

12、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可得出判断元谋人的特征,主要是依靠考古出土的文物及科学的分析,故A项正确;距今约170万年前并没有文字,排除B项;神话传说的可信度较低,排除C项;推断分析需要建立在史实依据的基础上,排除D项。故选A。2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中“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说明半坡人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人会绘制图案,故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表明“人面鱼纹彩陶盆”的用途,故无法得出半坡人会饲养家畜,故不正确;半坡人会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来制作陶器,故不正确;故含有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

13、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C正确;带领人民治理水患的是大禹,但“根治”说法不恰当,排除A;建立第一个国家的是大禹,排除B;在涿鹿之战大败蚩尤不是人民祭祀黄帝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4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诸侯就来自西周实行的分封制。A项正确;禅让制出现在西周之前;世袭制出现在夏朝;郡县制出现在战国时期,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5B解析B【详解】商朝出

14、土的司母戊铜方鼎(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B项是司母戊鼎,B项正确;A项是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排除A项;C项是青铜立人像,排除C项;D项是利簋,排除D项。故选B项。6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可以看出国家数量逐渐变少,表明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故C正确;ABD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概括和说明,不是历史发展趋势,故错误。综上故选C。7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可

15、知,意思是商鞅辅佐秦孝公的十年,旧奴隶主贵族大多怨声载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旧贵族利益。选项D符合题意;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A排除;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与题干内容不符,B排除;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C排除。故选D。8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儒 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D项正确;A属于跨世

16、纪大辩论的影响,排除;B、C属于客观原因,排除。故选D项。9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但分封制下,诸侯国都是世袭的,国君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有比较强的独立性,当周王室衰微的时候,诸侯就会争霸兼并,导致天下大乱,所以“周之失”在于分封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直辖于中央,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要严格执行中央政令,所以它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秦之失”在于秦的暴政,不在于郡县制,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

17、A。10A解析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11C解析C【详解】依据图示可知,东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出现以下情况,先是皇帝早逝,年幼的皇帝无法主持政事,由母后临朝,母后信任外戚,出现外戚专权现象,皇帝长大后想要夺回权力,依靠身边的宦官,皇帝夺回政权后,宦官又得宠把持朝政,如此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12A解析

18、A【详解】这是西汉汉武帝时董仲舒说的话,意思就是凡是不属于六艺学科和不关于孔子学术的其他门派学科,都要断绝它们传播的渠道,不能让它们与儒学一同发展,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正确;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排除B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武的思想,排除C项;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是孟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3A解析A【详解】依据“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可知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当年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称沛公,他率军进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统治,后来又通过四年的楚汉之争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最终夺得天下建立西汉王朝,A正确;汉景帝、汉武帝都是汉高祖之后的西汉皇帝,BC排除;王莽建

19、立新朝宣告西汉灭亡,D排除。故选A。14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选项C符合题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从长安接到许昌,A排除;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B排除;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的是袁绍,D排除。故选C。15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

20、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所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D,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6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汉代,中国的丝绸和漆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传入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古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到西亚,在转运欧洲,丝绸之力沟通东西方贸易,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汉朝

21、与匈奴交往频繁、北方民族交融的内容,排除BC;题干只是说明物品的交流,而没有反映出中国与欧洲的交往,排除D。故选A。17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十六国时期,其交战的一方是东晋,另一方是前秦,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故排除A项;魏晋以来,北方的匈奴、羯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政权的汉化,故排除D项。故选C。18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三国两晋时,建业(今南京)、

22、武昌等地全国重要的商业城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当时南方的经济发展,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人才、科技的内容,排除ABC。故选D。19B解析B【详解】据材料“西晋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朝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上的西晋曾实现短期的统一,但短暂而亡,B项正确;结束三国间的战争是西晋流传历史的原因(或功绩),而非“遗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扼腕叹息”的影响,而是“扼腕叹息”的原因,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西晋时期仍然实行“分封制”,著名的“八王之乱”就是分封制的典型,排除D项。故选B项。20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B符合题意

23、;王景为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A排除;杜诗是东汉官员,水利学家、发明家,C排除;司马炎是晋朝开国皇帝,D排除。故本题选B。二、综合题21(1)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2)孟子;孔子。(3)兼爱;非攻。(4)以法治国或“严刑重罚”;法家。(5)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古代解析(1)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2)孟子;孔子。(3)兼爱;非攻。(4)以法治国或“严刑重罚”;法家。(5)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意思相近即可)【详解】(1)由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社

24、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发生急剧变化。根据“至战国时期,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可知,各派著书讲学,互相论战的目的是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的孟子的言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3)根据材料三“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可在,材料反映的是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4)根据材料四“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

25、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结合所学知识可在,材料四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或“严刑重罚”;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5)根据所学知识可在,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2(1)秦统一六国;商鞅变法。(2)秦朝统一货币(或秦朝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颁行全国);统一货币和文字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3)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的建议。解析(1)秦统一六国;商鞅变法。(2)秦朝统一货币(或秦朝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颁行全国);统一货币和文字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3)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的建议。(或汉武

26、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详解】(1)依据材料一“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即秦完成了统一六国,六国都是秦国的领土;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依据材料二七国的货币统一为一种货币。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统一货币。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朝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颁行全国;秦朝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

27、进各地经济的发展。(3)依据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公开反对朝廷官吏,还举兵叛乱。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的建议。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3(1)魏、蜀、吴。(2)赤壁之战;曹丕;洛阳。(3)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解析(1)魏、蜀、吴。(2)赤壁之战;曹丕;洛阳。(3)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

28、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建康。【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222年,孙权在建业建立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刘备见曹军人数众多,感到抵挡不住,于是联合孙权抗曹。在赤壁,孙刘联军同曹操展开激战,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

29、,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城市。24(1)铁制农具和牛耕;百家争鸣。(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积极作用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

30、土地所有制。(3)变化落后到很大的发展;原因解析(1)铁制农具和牛耕;百家争鸣。(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积极作用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3)变化落后到很大的发展;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许子以铁耕”“ 孔子弟子中有司马耕字牛者,亦为一旁证。进入战国时期,牛耕更盛”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业生产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新现象;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

31、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这一现象大大促进农业发展,引社会变革,促使当时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2)依据材料二“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废井田、开阡陌,改革贵族领主土地所有制”分析可知,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据材料“从法律上确立新的封建地主制的土地制度。进一步消除了农民对贵族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分析可知,对秦国的积极作用是基本上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3)依据材料三“两汉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种水稻为主,火耕水耨”“ 因之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析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由两汉时期的落后到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材料“北方南来的人口中,有许多农民,为开发南方增添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南来,带来了北方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概括可知,南方出现变化的原因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是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