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阳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84978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阳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阳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阳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阳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阳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几处较大的灰烬堆和一些烧石和烧骨。这说明了北京人A已开始制造工具B已开始建造房屋定居C会使用天然火D会制造简单彩陶2我们的生活中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大米,也就是离不开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下面哪个遗址中可以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ABCD3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消除水患的是()A尧B鲧C禹D启4原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当时所产生的,可作为历史考证的史料。下列能够作为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的原始史料是A史记中的记载B二里头遗址C大禹治水的传说D半坡氏族遗址5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

2、讲话中指出“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下列各项中能突出体现这种精神的是( )A开始学会用火B禅让制C甲骨文的创制D牛耕的推广6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该现象表明A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B传统的分封制逐步瓦解C商鞅变法的措施得到推广D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7下列国家中,既在春秋时称霸中原,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齐国B燕国C鲁国D韩国8“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国家繁荣稳定B人民安家乐业C民族

3、融合加速D社会急剧变化9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开始于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项羽和勾践B陈胜和吴广C刘邦和项羽D楚庄王和晋文公11下图是东汉豪强大族的住宅陶院落(模型)。院落平面显方形,院内有供瞭望的谯楼,住宅与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该模型透露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政治清明、国家统一安定B豪强大族势力大、社会动荡C经济发达、国力强盛D科技文化成就巨大12观察下表,分析秦汉两朝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4、 )秦 朝西 汉秦始皇下令焚烧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活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定为正统思想。A促进经济发展B加强思想控制C提高儒学地位D提高军事实力13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A以德化民B横征暴敛C休养生息D“兼爱、尚贤”14自古就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的说法。君臣各自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如能完美搭档,则是国家社稷的幸事,以下明君贤臣搭配正确的是A齐桓公吕尚B周武王伊尹C刘备诸葛亮D秦孝公李斯15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5、龙门石窟是世界著名的两大石窟。石窟的雕造吸收了哪一教派的艺术A伊斯兰教B儒家思想C佛教D道教16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1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局面,这反映了( )A南方经济的发展B北方人口的南迁C江南气候的温润D沅水之战的胜利18人类历史发展具有连续性,但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且每个历史阶

6、段都有一定的特点,有个阶段具有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这个阶段是( )A夏商西周B三国两晋南北朝C秦汉D史前时期19下图是某单元结构的示意图,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产生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小明一家是种粮专业户,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农业科学著作,应该去买谁的书A祖冲之B司马迁C张仲景D贾思勰二、综合题21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据图1文物,指出北京人使用的主要工具及其所处的历史阶段。(2)指出图2文物的历史地位及其发现与研究该文物的历史作用。(3

7、)据图3概括指出秦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4)图4文物可以实证汉朝巩固大一统的哪项措施?该措施有何影响?22设定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李老师在期中复习时,以“感受中华文明之光”为主题,拟定了以下几个探究任务,引导七年级(3)班的同学们进行复习,请你和他们共同进行复习吧。(任务一 感受先进制度)材料一 周公在平定三监之乱后,鉴于管叔、蔡叔的忤逆作乱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开创了西周的分封制,而“封建亲戚”也就成为分封制的核心。左传(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图一右边试着画出分封制的示意图,并将图一补充完整。_(任务二 感受工具改进)(2)图二中的耒耜在农业上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图三中铁器

8、和牛耕在何时出现?从图二到图三说明了什么?(任务三 感受优秀思想文化)材料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这种思想主张对今天社会有什么作用?(4)图四是刻有文字的甲骨,我们把这种文字叫什么?它的历史地位如何?23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 材料三 (汉景帝)

9、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令荆州)跨南楚之畜,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表现。(2)材料二中的文物反映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表明了汉景帝怎样的观点?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举一例说明。(4)根据材料四,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

10、,政权分立。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填序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3)材料三中的“高祖”指谁?材料三反映了“高祖”采取了哪一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他这样做的目的。(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以上问题的作答,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已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是人类进

11、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因此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烧骨和较大的灰烬堆正是证明了北京人已懂得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与原始农耕时代的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有关,排除;D项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排除。2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B是雅典卫城遗址,C是河姆渡遗址复原图,D是半坡氏族遗址复原图。其中河姆渡遗址能够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故C真确,ABD错误。3C解析C【详解】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消除水患。故选C;尧没有进行治水活动,排除A;鲧治水失败,没有成功,排除B;启没有进行治水活动,排除

12、D。4B解析B【详解】根据题干“原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当时所产生的,可作为历史考证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的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故能够作为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的原始史料,B正确;史书属于史学著作,不属于原始史料,排除A;大禹治水的传说、半坡氏族遗址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D。故选B。5C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是记录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中

13、华文明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这个社会之魂。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项正确;A项是生活方面、B项是政治方面、D项是经济方面,均与题干“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6B解析B【详解】根据“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逐步的遭到瓦解。选项B符合

14、题意;A项与题意信息相悖,排除;商鞅变法发生早战国时期,排除C;D项与题意信息无关。故选B。7A解析A【详解】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和晋文公,战国七雄是指齐国、赵国、楚国、燕国、韩国、魏国、秦国,既在春秋时称霸中原,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齐国,A项正确;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排除B项;鲁国是春秋时的弱国,排除C项;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8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间战争不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由此,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春

15、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9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现统一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C。10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勾践卧薪尝胆,最后吞吴;故A符合题意;陈胜和吴广提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故B不符合题意;刘邦主张约法三章,故C不符合题意;楚庄王主张问鼎中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

16、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豪强地主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东汉时,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剧烈和农民的大量破产,豪强地主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阶级矛盾尖锐,东汉豪强地主为维护其地位往往将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所以B项符合题意;根据分析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2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和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两者都属于秦汉统治者实行的文化专制政策,都试图通过加强思想控制以巩固政治上的统治,B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措施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举措,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军事实力并无直接关系,AD排除;秦始皇焚

17、书坑儒打压儒学,汉武帝独尊儒术提高儒学地位,C并非两者的共同点,排除。故选B。13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其采取了与民休养生息的策略,促进了生产的恢复,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主旨,排除。14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刘备三顾茅庐请的诸葛亮辅佐,故C正确;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故A错误;周武王的名臣是吕尚,故B错误;秦始皇任用李斯为相,故D错误。综上答案C。15C解析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石窟的雕造吸收了佛教思想的文化艺术。故选C。16C

18、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朝时期,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丝绸之路成为了沟通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C正确;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B;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这不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美洲地区的发现是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的,排除D。故选C。17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战乱,北方人口不断向南迁徙,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都得到

19、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选项A符合题意;北方人口的南迁,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B排除;江南气候的温润、沅水之战的胜利,与题干内容不符,CD排除。故选A。18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政权分立,另一方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少数民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融,因此具有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B正确;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时期,A排除;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C排除;史前时期尚未出现国家政权,D排除。故选B。19C解析C【详解】根据示意图可知,这一时期是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农

20、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因此,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故C项正确;史前时期的单元主题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时期的单元主题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秦汉时期的单元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均与题干示意图所述的时期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20D解

21、析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故D正确;祖冲之是数学家、司马迁是史学家、张仲景是医学家,故ABC错误。二、综合题21(1)工具打制石器。阶段旧石器时代(或原始人群时期、原始社会)。(2)历史地位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历史作用解析(1)工具打制石器。阶段旧石器时代(或原始人群时期、原始社会)。(2)历史地位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历史作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22、历史从商朝开始(或便于我们了解、研究商朝的社会情况等历史)。(3)主要原因秦朝的暴政(或秦朝法律的严苛)。(4)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影响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详解】(1)第一小问工具,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体现的是打制石器。第二小问阶段,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或原始人群时期、原始社会时期。(2)第一小问历史地位,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小问历史作用,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23、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便于我们了解、研究商朝的社会情况等。(3)依据“图3秦朝的刑具”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体现的是秦朝的暴政(或秦朝法律的严苛)。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收到牵连。(4)第一小问措施,依据“图4西汉五铢钱”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第二小问影响,依据以上分析,结合所学,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22(1)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只要准确即可得分。 丞相 地方政府(2)耕地;春秋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

24、改进);(3)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只要答出解析(1)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只要准确即可得分。 丞相 地方政府(2)耕地;春秋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3)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只要答出仁,爱人即可得分,1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4)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详解】(1)本问只要知识点正确即可。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秦朝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故是丞相。在地方上,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

25、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故是地方政府。(2)根据所学知识,图二中的耒耜在农业上是用于耕地的农业工具。图三中铁器和牛耕在春秋末期出现的。从图二的耒耜到图三铁器牛耕的出现,说明了生产工具的改进。(3)根据材料二“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这种思想主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4)根据所学知识,图四是刻有文字的甲骨,我们把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3(1)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

26、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2)出现铁器和牛耕。(3)以农为本;实行休养生息重农桑、兴水利、轻税费解析(1)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2)出现铁器和牛耕。(3)以农为本;实行休养生息重农桑、兴水利、轻税费。(4)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战乱,北方大量农民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cl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

27、多方面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表现是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物反映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的变化是出现铁器和牛耕。(3)依据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的信息可知,材料三表明了汉景帝以农为本的观点;为此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实行休养生息重农桑、兴水利、轻税费。(4)根据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

28、腴土地荆城(令荆州)跨南楚之畜,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信息可知,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北方大量农民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4(1)。措施实行屯田;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招贤纳士;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答出两条即可)(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解析(1)。措施实行屯田;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招贤纳士;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答出两条即可)(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政权采取

29、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曹操实行屯田;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招贤纳士;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故符合题意。(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3)第一问依据材料关键词“高祖初谋南迁、定都洛阳”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故“高祖”指北魏孝文帝;第二问依据材料关键词“定都洛阳”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说明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