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84976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C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D发生于秦始皇在位时期2比较下侧两幅图片中北魏陶俑的不同之处,下列改革措施中与这一差异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要求官员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B改鲜卑姓氏为汉姓C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D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这种现象出现于哪一时期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朝时期4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对

2、全国的统治只维持不到40年。其走向衰落的标志是A游牧民族內迁B匈奴起兵反晋C八王之乱D洛阳失陷52019年10月16日,连接郑州和新乡两个城市的第四座黄河大桥官渡黄河大桥正式通车。因该大桥位于官渡之战古战场附近,故被命名为官渡黄河大桥。官渡之战中,曹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粮草充足B占据了有利地势C投入兵力多于袁军D战术得当6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商汤灭夏 齐桓公称霸 商鞅变法 赤壁之战ABCD7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B汉朝以武力加强

3、对西域的控制C汉朝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8西汉开国之君刘邦和东汉建立者刘秀的统治措施有不少相似之处,下列措施中属于两者相似之处的是( )释放奴婢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让士兵复员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ABCD9“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A夏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0汉书文帝纪中记载:”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

4、起坟。”材料主要体现了文景时期A轻徭薄赋B以德化民C勤俭治国D以农为本1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要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去( )A北京市B陕西省C云南省D浙江省12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下图所示)。这一举措: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D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14水经注对某一项水利工程有这样的描述,“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这项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隋大运河15太原市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

5、开展了“我爱家乡”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公元前1033,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于唐。叔虞的儿子因国内有晋水,就把唐改成为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唐叔虞为他修了一个祠堂晋祠。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A纸上谈兵B桐叶封弟C三家分晋D退避三舍16强国必强语、强语助强国。近年来,各种级别的汉字听写、书写等比赛活动使国人又掀起一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下列文字中,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17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18201

6、9年4月5日上午9时,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祭祀广场上鼓声雄宏、钟鸣悠远,“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正式拉开帷幕,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于此,共同祭奠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相传下列哪些贡献是黄帝所为A发明文字,养蚕缫丝B改进农具,发明医药C治理洪水,开沟挖渠D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19以下生活情况,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相符合的是( )用磨制石器 有了农业和畜牧业 种植水稻和粟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挖掘水井ABCD20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大规模治理黄河B北击匈奴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建立刺史制度二、材料分析题2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

7、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1)图1和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在图2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有哪些?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有哪些?(各答出一点即可)(3)春秋时期,谁提出了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代表?(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两个事例。(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22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极

8、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当时,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思想,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形成了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风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材料二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三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

9、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3)材料三是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材料四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4)材料四反映了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什么思想建议?对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3家国情怀有助于激发人们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责任感。家国情怀包含对国家疆域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等。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当时

10、用哪一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图二是指哪一政治制度?材料二:(2)材料二中“中华文明”是通过哪条道路把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发明当时通过该道路传向世界?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后汉书西域传(3)材料三中“宣帝改曰都护”是指朝廷在该地区设置的哪一最高长官(或机构)?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兴盛,难以言传。”(4)材料四中“中原地区”的兴盛与哪一改革有关?此次改革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作用?24某中学七年级

11、历史兴趣小组以“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一组:(思想学术组)中国古代所崇拜的对象,到后世,都合并起来,而被收容于道教之中。然所谓道教,除了牵合道家之学之外,尚有一个元素,那便是神仙家。中国社会,迷信宗教,是不甚深的,此由(这是由于)孔教(儒家思想)盛行,我人之所祈求,都在人间而不在别一世界之故。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1)说出“道家之学”的创始人。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社会迷信宗教“不甚深”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第二组:(科学技术组)秦汉至南北朝时期主要科技成就展蔡伦改进造纸术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祖冲之和圆周率 华佗和麻沸散(2)请你依

12、据主题:A:帮助第二组归类,医学成就: 农学成就: B:据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第三组:(文学艺术组)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贾思勰(A),他的代表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许多石窟。山西大同(B)的龙门石窟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石窟。东晋的祖冲之(C)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3)上面第三组的总结有ABC(如图所示,字母前下划线部分为错误的人名或地名)三处错误,请你帮他们改正。A 、B 、C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

13、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A项正确;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的是刘邦;发生于秦二世在位时期,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D解析:D【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陶俑带冠,左衽衣,表明是官员或文化者的身份;北魏时期的陶俑,是右衽衣,是侍从,可见,两者是北魏时期,服饰是汉族服饰,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故D符合题意;要求官员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在材料中未体

14、现,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D解析:D【详解】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摆脱落后停滞状态,得到了一定开发的景象。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出现了所述景象,D项正确;魏晋以前的南方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稀少,所以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江南地区不会出现材料所述景象,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4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15、C。5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所以官渡之战中,曹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战术得当,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曹军当时的情况,排除。故选D。6C解析:C【详解】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而选项都在这段时间之内,只有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不在这段时间之内。故C正确;A、B和D排除。故选C。7A解析:A【详解】根据“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西京(长安)”可知由于张骞

16、通西域,使得“横吹”这种少数民族音乐传入到长安,由此可知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故选A;由“张博望(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西京(长安)”可知反映的是张骞的贡献,而不是汉朝加强对西域的控制,特别是没有体现武力加强,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不能说明汉朝对外贸易,排除C;仅有外来文化传入汉朝,不能说明“互鉴”,排除D。8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初年和东汉初年,政府都下达过释放奴婢为平民的诏令,符合题意;刘邦没有涉及到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刘秀称帝后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不符合题意;刘邦让士兵复员,“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回家,给与他们土地和田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

17、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刘秀只进行了军制改革,不符合题意;刘邦免其徭役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农民的赋税。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刘秀注意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薄赋敛,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D。9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期间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各政权之间的纷争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都发生在汉帝国崩解之前,排除。故选D。10C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治霸陵,皆

18、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可知,材料体现了汉文帝主张节俭,反对浪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帝和景帝时期,他们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因此,材料主要体现了文景时期的勤俭治国,故选C项;ABD项虽然也是文景之治的原因,但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这些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11C解析:C【详解】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项正确;ABD项与元谋人无关,排除。故选C项。12B解析:B【详解】如图所示是半两钱。它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从而促进

19、各地的经济交流,故B正确;这不是行政管理措施,故A错误;统一车轨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故C错误;统一文字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故D错误。13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孔子打的一个比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施行“德”政的人,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般,受到满天星辰的拱卫,体现了孔子仁政的思想,故B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且他们都没说过题干的话,故ACD错误。综上故选B。14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可知,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这项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四川成都平原

20、常遭水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筑了集防洪、灌溉于一体的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15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你,史称桐叶封弟。后因以指帝王封拜。 亦省作 桐封 等,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6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商代,出现了我国已知

21、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它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故A符合题意;金文、小篆、隶书等均在甲骨文之后,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17C解析:C【详解】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以及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们统治都残暴或腐败,最后导致王朝灭亡。故C符合题意;夏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排除A;皇帝此时尚未出现,排除B;处理犬戎部族的关系只适合西周时期,排除D。故选C。18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故D符合题意;黄帝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故A不合题意;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大禹治理洪水,开沟挖渠,故BC不合

22、题意。故此题选D。19C解析: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相符合的是:使用磨制石器,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种植水稻和粟,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最早挖掘水井的是半坡人,故选C。20C解析: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实行盐铁官营,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C正确;大规模治理黄河是汉武帝发展农业的措施,A排除; 北击匈奴是军事措施,B排除;建立刺史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21(1)河姆渡原始居民。(

23、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3)老子。道家。(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符合题意的任意两个事例即可)(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解析:(1)河姆渡原始居民。(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3)老子。道家。(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符合题意的任意两个事例即可)(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图2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2)依据所学可知,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历经十年终灭水患;(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提出

24、了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22(1)百家争鸣(2)孔子;仁和礼(3)焚书坑儒(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5)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详解】(1解析:(1)百家争鸣(2)孔子;仁和礼(3)焚书坑儒(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5)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详解】(

25、1)局面:根据材料中的“当时,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思想,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形成了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风气”,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根据材料中的“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人物为孔子,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3)措施:根据材料中的“,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

26、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5)目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对儒家思想持反对的态度,而汉武帝持推崇的态度,但都是统治者在治国中的具体措施,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23(1)小篆;中央集权制(2)丝绸之路;造纸术(3)西域都护(4)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详解】(1)依据材料一图一七种文字统一为一种文字。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解析:(1)小篆;中央集权制(2)丝绸之路;造纸术(3)西域都护(4)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详解】(1)依据材料一图一七种文字统一为一种文字。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适应国家统一

27、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个亿。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依据图二皇帝、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可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统领。(2)依据材料二路线从长安到西亚、欧洲,“把亚欧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可知是丝绸之路。结合课本所学,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

28、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经过丝绸之路辗转流传过去,为世界文明做出伟大贡献。(3)依据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结合课本所学,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4)依据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反映了北魏的兴盛。结合课本所学,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进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的改革。孝文帝改革的改革,促进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使北魏繁荣兴盛

29、。24(1)老子。儒家思想盛行,注重现世。(2)A:医学成就:;农学成就:;B:祖冲之创制大明历。(3)A;将贾思勰改为王羲之;B:将山西大同改为河南洛阳;C:将祖冲之改为顾恺之。【详解】解析:(1)老子。儒家思想盛行,注重现世。(2)A:医学成就:;农学成就:;B:祖冲之创制大明历。(3)A;将贾思勰改为王羲之;B:将山西大同改为河南洛阳;C:将祖冲之改为顾恺之。【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道家治学”的创始人是老子。根据“此由(这是由于)孔教(儒家思想)盛行,我人之所祈求,都在人间而不在别一世界之故”可知中国社会迷信宗教“不甚深”的原因是因为儒家思想盛行,注重现世。(2)结合所学内容和所学可知,A:医学成就包括;农学成就包括;B: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是创制大明历。(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所以应该将贾思勰改为王羲之;将山西大同改为河南洛阳;将祖冲之改为顾恺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