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场交易利益来源的局部均衡分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82541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交易利益来源的局部均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场交易利益来源的局部均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场交易利益来源的局部均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市场交易利益来源的局部均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市场交易利益来源的局部均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市场交易利益来源的局部均衡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说明消费者与生产者在封闭与开放条件下如何进行最优选择,进而说明市场交易利益的产生、范围与分解。关键词: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交易区域利益分解在国际贸易理论的现代分析中,常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通过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来说明市场交易利益产生与分解。本文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概念来说明消费者与生产者在封闭与开放条件下如何进行最优选择,进而说明完全竞争市场中交易利益的产生、范围与分解。封闭条件下消费者与生产者的选择本文所涉及的最优消费点与最优生产点都是在封闭条

2、件下,即不发生对外贸易的背景下所计算得出的结果。消费者最优选择及其利益的最大化1.消费者最优选择与需求曲线。可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出消费者在有限制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条件,即最优消费条件。令消费者效用函数为U,预算约束为I= P1X1+P2X2,相应的拉格朗日函数为:L(X1,X2,)= U(X1,X2)+(I- P1X1-P2X2)其中,为拉格朗日乘数,效用最大化一阶条件为:对X1、X2、三个变量分别求偏导数,并令偏导数值等于零,进而得到MU1/P1= MU2/P2=,即消费者最优选择的必要条件,其中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可对U,I=P1X1+P2X2微分,得出=dU/dI。消费者最优选择条件的一

3、般形式可写为MUPe=(MU、Pe分别为商品边际效用与市场价格),其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消费者最优选择的条件也可变形为MU(X)=Pe,其中,MU(X)实际为消费者购买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收益,也是消费者为购买该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对商品X的需求价格Pd,所以,MU(X)=Pe经济含义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其需求价格与商品的市场价格相等时的数量,即Pd=Pe时的数量。或者说,需求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意味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也可利用价格消费曲线的推导来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

4、意味着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需求线右方的点意味MU(X)Pe时,虽然生产者所愿意供给的最大产品量为X2,但是没人能强迫消费者一定购买X3数量的商品,因为消费者在P2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为X1,实际交易量只能是X1,由此可知,当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实际交易的发生只能在D曲线AE线段上。所以市场交易组合点在AEB线上(如图1所示)。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性质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AEB面积内,均可成为实际的交易区域。根据定义,需求曲线有两种含义:表示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最大商品数量;表示对于各种数量的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供给曲线也有两种含义:表示在各种可能的

5、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最大商品数量;表示对于各种数量的商品,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因此,在市场交易组合中,当市场价格P既定时,市场实际交易量X只能小于或等于需求量Xd且小于或等于市场供给量Xs;当市场实际交易量X既定时,市场实际交易价格P只能小于或等于市场的需求价格Pd且大于或等于市场供给价格Ps。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实际交易区只能是在需求曲线以下,供给曲线以上所组成的AEB面积上任何一点。最优生产点、最优消费点的统一促使社会总剩余的最大化。根据前面的分析,当Pd(=MU/)=Pe时,意味着消费者作出了最优选择,也意味着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当Ps(=MC)=Pe时

6、,意味着生产者作出了最优选择,也意味着生产者剩余最大化。那么,当MU/=Pe=MC或Pd=Pe=Ps时,就意味着消费者与生产者同时作出了最优选择,同时实现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及社会总剩余的最大化。对此,本文可先从几何图形中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及社会总剩余的变化来说明。根据前面分析,市场交易最优点(生产、消费同时最优)只能处于需求曲线上或者供给曲线上或同时处于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上。当市场交易点处于E点时,消费者剩余为EAPe面积;生产者剩余为EBPe面积。此时,社会总剩余为EAPe和EBPe两部分面积之和。若市场交易点处于需求曲线上的F点,即相应的市场价格为P1,而市场交易数量为X1,则消

7、费者剩余为需求曲线以下、P1F以上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供给曲线以上、P1F以下的面积,此时,社会总剩余为FG左侧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即四边形ABFG。显然,该面积比E点所处状态下的社会总剩余少了一块面积EFG。同理,任何位于E点左侧的状态,其社会总剩余皆小于E点的社会总剩余。若市场交易点处于供给曲线上的M点,即相应的价格为P2,数量为X2,则消费者剩余为GAP2减去GMH之后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P2M以下、供给曲线S以上的部分。此时,社会总剩余为EAB减去EMH面积。显然,该面积比E点所处状态下的社会总剩余少EMH。同理,任何位于E点右侧的状态,其社会总剩余皆小于E点的社会总剩余。另

8、外,也可用数学直接证明出市场交易点位于E点时社会总剩余最大:令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为Pd=f(X),根据效用论,可知Pd=MU/。令生产者的供给函数为Ps=f(X),根据成本理论,可知Ps=MC。当市场均衡价格为Pe时,则社会总剩余为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即TS=CS+PS=(X0e PddX-PeX)+(PeX-X0e PsdX)=X0ePddX-X0e PsdX=X0e (MU/)dX-X0e MCdX当TS对X的一阶导数等于零时,即dTS/dX=MU/-MC=0时,TS取得最大值,故MU/=MC或者说Pd=Ps(=Pe)时TS取得最大值。因此,只有在E点上,消费最优与生产最优才可以同时

9、实现,且社会总剩余最大。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当市场均衡时,实现了生产最优和消费最优,最优生产点与最优消费点统一为市场均衡点,同时社会总剩余最大。当市场失衡时,将出现最优生产点与最优消费点的分离,可能出现单一的最优消费或单一的最优生产,或生产与消费都未实现最优,社会总剩余将会减少。在封闭条件下,真实的市场交易区域将位于均衡点左方需求线以下、供给线以上的三角区域之内。同时,这也是本国市场交易利益的最大界限。消费者与生产者在市场交易中体现为对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最大化的追逐。开放条件下的贸易利益在开放条件下,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假定A代表本国任意一经济主体,作为厂商

10、可以生产X、Y产品中任意一种,作为消费者既消费X产品,也消费Y产品;B代表外国任意一经济主体,作为厂商,可以生产X、Y产品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消费者既消费X产品,也消费Y产品。同时,假定本国厂商A生产的X产品有比较优势,Y产品有比较劣势。外国厂商生产的Y产品有比较优势,X产品有比较劣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本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将低于外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本国Y产品的相对价格将高于外国Y产品的相对价格,因此,本国将出口产品X,进口产品Y,外国则相反。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P=AC,故比较优势既可用相对成本差表示,也可用相对价格差表示。本文的分析仅以本国为例,假定本国为世界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出口贸易与

11、贸易利益1.出口贸易利益的图形分析。由于本国X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本国X产品的相对均衡价格会低于世界市场的相对均衡价格,本国经济主体A就会调整自己的生产与消费结构:扩大X产品的生产,增加X产品的出口,减少X产品的本国消费。由于本国X产品生产扩大与出口,从而导致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但生产者剩余增加量大于消费者剩余减少量,因此,社会总剩余表现为增加,净增量TS=EFG,即出口贸易带来的社会净利益。在图2中,Pe=PXA/PYA,即本国X产品的相对均衡价格,PW=PXB/PYB,即外国X产品的相对均衡价格,PePW0。由此得出本国厂商A生产的X产品有比较优势。2.出口贸易净利益的分解。出口

12、贸易净利益EFG可分解为:交易得益(a):在本国X产品生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X产品价格上升为PW而使得社会净剩余增加量为EFH=a。分工得益(b):价格相对不变(假定市场价格为PW)时,由于本国生产者扩大生产而获得的净剩余HEG=b。 最优消费点、最优生产点的分离与实际交易区域的扩大。在封闭条件下,本国最优生产点与最优消费点统一为国内市场均衡点E,二者一旦出现分离,将导致社会总剩余减少,社会总剩余的最大限量为AEB,同时也是实际交易区域的最大界限。在开放条件下,价格条件的变化使我国最优生产点与最优消费点出现了分离(F为消费点,G为生产点),并同时实现了消费与生产的最优。这就说明,消费点F位于

13、雪球线上,生产点G位于供给曲线的分析可知:消费者利益与生产者利益最大化。社会总剩余表现为净增加(EFG);实际交易区域由AEB扩展为AFGB区域。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出口贸易使得本国社会总剩余出现了净增加,并为生产者所获得。出口贸易使得本国市场出现变化:最优生产点、最优消费点分离与实际交易区域的扩大。根本原因在于本国X产品的相对优势。进口贸易与贸易利益1.进口贸易利益的图形分析。由于本国Y产品具有相对劣势, Y产品的相对价格会高于世界市场的相对价格,经济主体就会调整自己的生产与消费结构:Y产品的生产会减少,而Y产品需求量会增加,超额需求由进口来满足,从而出现最优消费点与最优生产点的分离。

14、交易后,社会总剩余增加,与封闭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相比,虽然生产者剩余减少,但消费者剩余却大幅增加,社会总剩余的净增量为JEK,即进口贸易带来的社会净利益。在图3中,Pe=PYA/PXA,即本国Y产品的相对均衡价格;PW=PYB/PXB,即外国Y产品的相对均衡价格,PePW,从中可知本国厂商A生产的Y产品有比较劣势。 进口贸易净利益的分解。进口贸易净利益JEK可分解为以下几部分:交易得益 (d):在本国X产品生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产品Y价格下降为PW而使得社会净剩余增加量为ELK=d。分工得益:价格相对不变时,迫使国内生产从资源消耗较高的本国生产者转向资源耗费较低的外国生产者所引起社会剩余净增加

15、量EJL=c。 最优消费点、最优生产点的分离与实际交易区域的扩大。在封闭条件下,本国消费点与生产点统一为E点,开放后的分工,使生产点与消费点发生分离:K点为新的消费点,J为新的生产点。虽然生产点与消费点发生了分离,但是仍然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最优。开放后,实际交易区域也相应扩大为AKJB区域。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进口贸易使得本国社会总剩余出现了净增加,并为消费者所获得。进口贸易使得本国市场出现变化:最优生产点、最优消费点分离与本国的实际交易区扩大。根本原因在于本国Y产品的相对劣势。进出口贸易与贸易利益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本文进一步假定A作为生产者,其X产品其Y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即有着相同的

16、市场供给曲线SXA(SYA);假定A作为消费者对X产品与Y产品的需求函数相同,即有着相同的市场需求曲线DXA(DYA)。因此,PXA/PYA=1,其中,PXA 、PYA分别为本国A厂商在封闭条件下X产品与Y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PXA/PYA 为本国X产品的相对均衡价格。由于假定厂商A生产的X产品有比较优势,Y产品有比较劣势,所以,PXA/PYA PXB/PYB或PYB/PXB PYA/ PXA,其中,PXB与PYB分别为外国B厂商在封闭条件下X产品与Y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PXB/PYB与PYB/PXB分别为B厂商X产品、Y产品的相对均衡价格。因此,PXB/PYB PXA/PYA =PYA/PX

17、A=1PYB/PXB。在开放条件下,只要本国市场X产品相对价格低于外国市场X产品相对价格,即PXA/PYAPXB/PYB=PWX,且本国市场Y产品相对价格高于外国市场Y产品相对价格,即PYA/PXAPYB/PXB=PWY,A就会调整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扩大X产品的生产并向B出口X,减少Y产品的生产并从B进口Y。1.进出口贸易利益的图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国市场的开放及X产品的相对优势、Y产品的相对劣势,从而导致X产品生产扩大并出口X产品,Y产品生产减少并进口Y。交易后,社会总剩余表现为增加,其增量为FGE+JEK=(a+b)+(c+d),其中,a+b为出口贸易所带来的利益,c+d为进口

18、贸易所带来的利益。 进出口贸易利益的分解。进出口贸易利益可分解为交易得益与分工收益两部分:第一,交易得益(a+d)。与封闭时相比,假定生产点不动,由于X产品相对价格上升,而使本国生产者所获得净利益a。同时,由于Y产品价格相对下降,而使本国消费者所获得净利益。第二,分工得益(b+c)。与封闭时相比,假定X、Y产品相对价格不变(假定为PWX、PWY)时,由于生产者扩大对X产品的生产而获得的净收益b,并为生产者所获得。同时,由于本国对产品Y生产减少,外国生产者扩大生产而使本国消费者所获得的净利益c。开放条件下实际交易区的扩大在封闭条件下,最优消费点与最优生产点统一为E点,开放后二者发生分离:F与K点

19、为新的最优消费点,其中,F点为消费者对X产品的最优消费点,K点为消费者对Y产品的最优消费点;G与J为新的生产点,其中,G点为生产者对X产品的最优生产点,J点为生产者对Y产品的最优生产点。虽然生产点与消费点发生了分离,但是本国仍然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最优。同时,开放后,实际交易区域相应扩大为AFGEKJB区域。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进出口贸易使得我国社会总剩余出现了净增加,并分别为消费者与生产者所获得。进出口贸易使得市场出现变化:变化之一是最优生产点与最优消费点分离。最优生产点的移动带来了贸易创造效应,最优消费点的移动带来了消费效应;变化之二使得实际交易区扩大。根本原因是 X产品的相对优势与Y产品的相对劣势。:1.H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费方域等译M.上海三联书店, 1994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法尔德着.海闻,蔡荣,郭海秋等译.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凯伯.国际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朱善利.微观经济学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佟家栋.国际经济学 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