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7129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术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术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术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术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传统文化对调发动工在职场中的积极性、保持较为持久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员工立足现实、从根底做起的意识它有利于培养员工刻苦勤奋、忘我奉献的态度;它有利于培养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敬业精神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敬业精神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精华更多的表达在了中国人的性格及对待事物坚韧不屈的精神上,也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主要表达在以下几方面: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贯穿着刚柔、动静、有为与无为等一系列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有着深邃辩证

2、精神的主线。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种文化精神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最早的代表?尚书?和?诗经?中,如?尧典?里对先王“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功业的颂扬,?无逸?中对成王尽忠尽职的谆谆告诫。?公刘?、?生民?中描写的周部落诞生之初的创业艰难等。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并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鼓励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向上、蓬勃开展的动力。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于百年来稳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

3、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中国古代各个学派都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即所谓的“天人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传统中国人试图辩证地认识人自身与其所在的宇宙自然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努力寻求对自我命运的主动掌握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思考与探索。天人合一思想认为自然的开展与人类的开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人们应该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整并标准自己的言行。由于农业耕种的需要,中国

4、很早就有天文历算的创造,由此引发人与自然的学说。“天人和谐精神即所谓“自然精神,主要来源于道家学派。道家经典?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即如实地去认识自然,不要附加人为的主观想象,因为天、地、宇宙来源于“道,而“道是自然的。道家学派?庄子?强调人们当尊重、保护自然,不能破坏自然,还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卓越思想,主张按照自然本身的结构和特点去认识它,在不伤害自然的前提下,向自然索取人类需要的生活资料。这种天人和谐的自然精神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开展,在天文历算、农学和中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精神对构建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求真理,勇于

5、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的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标准。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敬业精神培养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着中国历代优秀的人才,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假设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将对当代中国人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影

6、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我们爱国主义情感更可从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对祖国充满热爱、忠诚的感情及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情感。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任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团结青年一代,也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郑成功、戚继光、林那么徐等历代爱国英雄身上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启迪人们将为国为民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对于以新一代的青年为代表的人群中,有许多人是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动不动便对社会不满,怨老天不公,缺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英雄的

7、可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意志品质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对于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彬彬有礼的礼仪风范都是现代人需要反思和大力提升的优秀品质。职业素质的重要影响。当前社会每年的跳槽现象频现,人们不肯脚踏实地地面对生活,失信于企业的现象严重。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专注统一、感恩思想,强调“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有利于引导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专心于专业岗位建设,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培养团队写作已是,用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的“和谐统一,发挥协调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员工

8、的敬业精神 呢?下面我们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对员工敬业精神的培养。三、敬业精神培养路径一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员工立足现实,从根底做起的意识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其中所谓“业,本义也许只是指学业,但也可以扩而大之,指敬其所从事的各种职业。这种敬业精神,对员工来说尤其重要。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要想到达目标,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绝不可少的,而人们往往无视这一点。成功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古代有许多名人、伟人,他们也是从做好平常的小事、琐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经历了30年的跋山涉

9、水,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最终完成了?本草纲目?。这些都说明成大事者必从小事做起。没有日常点滴的积累,何来他日伟业的成功。 “2022年?社会蓝皮书?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透露,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这些事实说明,当前的就业压力非常巨大,就业竞争非常残酷。面对如比严峻的就业形势,员工必须树立先就业、再创业的思想,找到工作岗位后应倍加珍惜,努力工作;要立足于本职岗位,做出成绩,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一番大的事业。员工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立足现实、从根底做起的精神,为今后的工作、事业的开展奠定很好的根底。二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员工刻苦勤奋、忘我奉献

10、的态度刻苦勤奋、忘我奉献是爱岗敬业的重要表现,也是关键所在。?周易乾?:“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大禹治水,尧舜“一日万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如此等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修养着中华民族。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等等。这些都表达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刻苦勤奋的精神。传统文化中除了注重刻苦勤奋的精神外,还强调忘我奉献精神。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尤其表达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宣扬的无私奉献精神,它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重要的瑰宝。员工要具有职业奉献精神。但很多员工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

11、作就是为了获得薪酬,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已过时。事实上,不管是对于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员工未说,还是对于企业单位来说,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是相当重要的,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然,我们不要求员工做所谓完全无私的“圣人,我们所提倡的忘我奉献精神更多的是要求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单位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优先考虑集体单位的利益,把集体单位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不能抱着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思想,更不能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所以,我们员工们应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汲取刻苦勤奋、忘我奉献精神的营养,在自己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忍辱负重、忘我奉献。三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精神开拓进取、勇于

12、创新是爱岗敬业的最高要求。员工要勇于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创造新经验。员工要勇于挑战困难,不要被困难所吓倒。只有这样,才能把新创见、新设想变成现实。中国历史上很多杰出的创新人才如扁鹊、张衡、关汉卿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文凭,但由于他们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了不朽的奉献。所以,人的一生是否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决定的因素不是“文凭,而是自我内在的素质一一创新精神与能力。创新精神写创新能力的形成与不断地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论语?中指出学习要“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韩愈?劝学解?中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员工应该努力去实践的。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员工一方面要学习书本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实践中去学习,真正实践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精神。总之,传统文化对员工敬业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经过学习之后可以内化固定下来,形成员工优秀思想品质的一局部,其对调发动工在职场中的积极性、保持较为持久的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参考文献:1朱堂锦,从传统文化看创新人才的根本人文素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2)2赵吉惠,员工从传统文化学习为人处事之道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2)3何蓓,

14、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构筑现代素质教育体系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4杨建越,中国传统文化对员工素质教育的作用J山系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4)5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6 刘小枫?中国文化特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7 成中英?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中国和平出版社8 李锦全 ?人文精神的传承与重建?广东人民出版社内容总结1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2“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3“天人和谐精神即所谓“自然精神,主要来源于道家学派4?论语?中指出学习要“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5参考文献:1朱堂锦,从传统文化看创新人才的根本人文素质J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