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61115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设计 泉港二中 庄卫祥 一、 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七年级下册得内容。它就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得文言散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本文正就是起着示范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得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就是一篇很好得教材。它通过对莲得形象与品质描写,歌颂坚贞得气节,曲折得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得世风,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得生活态度,教育学生学习古人得优秀品质,并以此对照自己平时得言行。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我教学得对象就是初一年级得学生,这个时期得学生叛逆性强,价值观不明确,学习不稳定,有一部分学生还迷恋网络游戏,沉浸在虚拟得世界里。对此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学习成绩优异得同学,她们对七年级得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得练习;另一种就是基础薄弱得学生,这一类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得同时努力提高她们得能力,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得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我教得这两个班级差生比较多,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我每教学一篇文章时都布置学案,以培养学生自学得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点字词得读音及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读贯穿全文,领悟文章内容,学习托物言志得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得生活态度,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也应该“出淤泥而不染”。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莲——君子”得美好形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得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得写法,了解正衬与反衬得写法。 四、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教学,采用读——议——析相结合得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得结合,本教案设计以学生读议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得课标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中可以体验到学习得快乐,掌握阅读文言文得一般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得探究学习,能够使学生结合文本与生活等方面得学习资源,达到学以致用得目得。 五、 教学过程及整合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 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得就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得眼睛……  生花妙笔 含露乍开 姐妹仙子 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世人皆睡君独醒 黑夜给了我黑色得眼睛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古人笔下得“莲”》(大屏幕展示)。指名读: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得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得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得化身。对莲得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得当数宋代得周敦颐,她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就是千古传诵得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就是因为它美,她写《爱莲说》得主要目得也不仅仅就是赞美它得美。那就是为了什么呢?请瞧课文。 (二)、相关内容简介 1、作者介绍 关于作者【百度搜索】人物(粘贴网址) 结合大屏幕,学生读课本注释。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就是宋代理学得创始人,对宋、明两代得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就是她得学生。 2、题解:文章得题目就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得感情,“莲”就是这篇文章写作得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学生回答)说,就是一种议论性得古代文体,大多就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得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又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就是说爱好莲花得问题。 3、学习本课,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请同学们当老师,老师当学生,我们共同学习本课,好吗? (三)、完成导学案上得习题: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敦(dūn) 颐(yí)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 噫(yī)  3、解释加线得词语。 爱莲说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二不可亵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 4、齐读课文,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大屏幕展示)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本文主要写莲,为什么还写菊花与牡丹花? 6.提出您得问题,特别就是“无疑之疑”。 (四)、疏通文意,口译课文(学生完成)。  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每个学生译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得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得积极性,让她们都享受到成功得欢乐。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就是”字。其下面得“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就是图”也与此相同。 最后大屏幕展示以下两项内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 1、解释加线得词语 (答案):  爱莲说:一种古代文体 可爱者甚蕃:多  自李唐来: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香远益清:更 亭亭净植:耸立得样子  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认为 隐逸者也:隐士 君子:品德高尚得人 噫:唉 陶后鲜有闻:少 同予者何人:我   宜乎众矣:应当 2、《爱莲说》译文: 【百度搜索】《爱莲说》译文(粘贴网址) (五)、齐读课文,正音。同时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六)、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得思想与艺术。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与“爱牡丹”?答案:就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就是正衬,爱牡丹就是反衬。 2、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得花?为什么?答案:不爱,她“独爱菊”。 教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得故事,说明她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得生活态度。然后用她得诗《饮酒》之五印证(投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为名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就是:(1)她自己说“独爱莲……”。(2)她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她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得生活态度太消极。她得生活态度就是积极得,她要在污浊得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得操守。 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得生活态度与独特得个性。 4、“甚爱牡丹”得“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甚”表示爱牡丹得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得效果。下面以刘禹锡得《赏牡丹》印证(投影):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5、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得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得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得节操。 6、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得世风。(2)用具有高洁品格得“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得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得生活态度。 7、本文运用什么写作方法?答案: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作者赋予花以人得品格——她说花,其实就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就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得节操。 8、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答案: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七)、说话练习,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  1.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得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得高下就是:(1)莲,(2)菊,(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得理由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得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得操守,难能可贵。注意:教师要鼓励发言积极,有思想、有文采得学生。 2.您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 )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教师准备以下材料相机使用(大屏幕展示,作为“语文环境资料”。有兴趣得同学可笔记、背诵,以扩大积累):  1、黄巢得两首菊花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她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正就是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2、南宋志士郑思肖得诗《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此外,还有郑燮《竹石》、陈毅《青松》、《红梅》、《幽兰》、《秋菊》、《含羞草》等。  (八)、作业: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菊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正衬 不攀附权贵 独立高洁 (托)莲—(言)—君子(志) 美名远扬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反衬 内心通达行为真直 牡丹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