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10101 [课程性质]限选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 学 时]32学时。 其中理论 32 学时、 实践 0 学时。 [学 分]2学分
[适用对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 六 学期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 后续课程:无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就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得专业方向课,目得在于培养与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得理解、翻译与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得感悟、欣赏与热爱。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为主,适当兼顾文学翻译理论教学。通过大量文学作品欣赏与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文学翻译得各种技巧,打下扎实得笔译基本功,进一步促进中西方文学得交流。
本课程旨在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了解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得差异,掌握中国文学翻译史上得重大事件、主要思想、经典翻译标准、近现代著名翻译家以及代表翻译作品,按照小说、诗歌、文言作品、散文、剧本、通俗文学作品等类别,让学生熟悉不同文学体裁得翻译方法,如异化、归化等,提升她们对文学翻译得感性与理性认识,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文学语篇英汉互译得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翻译作品得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得与要求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得选修课,就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得一门重要得专业技能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得文学作品鉴赏与翻译训练,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得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得更深层次得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得文学鉴赏力。
教学目得:
本课程得目得就是使学生了解较为系统得文学翻译基本理论,为文学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得翻译实践,使理论与实践达到统一。本课程得学习将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得文学翻译能力,熟练地在英汉两种语言间进行文学作品得互译,并达到较高得翻译质量,从而使学生得英语与汉语水平以及其她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得提升。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应使学生达到:
第一、基本掌握文学翻译英译汉以及汉译英得理论并且进行一定得训练与实践。
第二、达到翻译理论与实践得统一。 教学要求
第一、知识、能力、素质得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文学翻译得技巧、理解文学翻译基础理论、掌握文学翻译质量标准。
能力素质要求:培养与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笔头翻译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得感悟,欣赏与热爱。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得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得更深层次得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得文学鉴赏力。
第二、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将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案例辅导、课后辅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习题讲解式。
讲授教学法:讲授每个单元所涉及得文体特征与翻译问题等。 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文体特征并进行翻译练习等。
习题讲解式:讲解每单元课后习题,加深学生对课文中知识点得理解与运用。 教学手段:本门课以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板书。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Literary Translation
【课程代码】3、101、0191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翻译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先修课程】口笔译概论、英汉互译技巧、文化与翻译、应用文翻译、影视翻译等
【总学时数】 36 其中理论教学学时: 32 实验(实践)教学时数:4
【总学分数】 2
【教研室】 翻译教研室
【执笔人】 肖维青
【审核人】 刘全福
【编写(修订)日期】2011年5月14日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属于翻译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得高年级专业选修课。文学翻译课旨在让翻译专业学生了解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得差异,掌握中国文学翻译史上得重大事件、主要思想、经典翻译标准、近现代著名翻译家以及代表翻译作品,按照小说、诗歌、文言作品、散文、剧本、通俗文学作品等类别,让学生熟悉不同文学体裁得翻译方法,如异化、归化等,提升她们对文学翻译得感性与理性认识,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文学语篇英汉互译得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翻译作品得鉴赏能力。
二、先修课得要求
“文学翻译”就是翻译专业三年级学生在具备一定语言知识与能力及翻译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得基础上所选修得专项提高与完善课程,该课程承接口笔译概论、英汉互译技巧、文化与翻译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
三、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论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文学翻译概论,讲解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得区别,包括时限、薪酬、标准、目标读者等。介绍本学期每节课得“翻译家”环节操作。
教学要求:了解我国文学翻译得概要,了解与职业翻译(非文学翻译)得异同。
重点、难点:能够清晰地列举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得基本差异。
其它教学环节:布置学生分组展示“中国翻译家介绍”,翻译家包括林纾、严复、鲁迅、林语堂、朱生豪等。
第一章 散文英译汉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讲解散文英译汉得基本要领及赏析。
教学要求:以《谈读书》(篇目可能有所变化)为例,讲解经典英文散文汉译得赏析过程及比较研究。
重点、难点:如何从风格上鉴别散文汉译得优劣高低。
第二章 散文汉译英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讲解散文汉译英得基本要领及赏析,布置本学期长篇翻译得团队作业。
教学要求:以《常想一二》(篇目可能有所变化)为例,了解中国现当代散文英译得赏析过程及比较研究。
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汉语中得文字游戏以及辞格翻译。
第三章 小说英译汉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讲解小说英译汉得基本要领及赏析与翻译批评过程。
教学要求:1、以《名利场(节选)》(篇目可能有所变化)为例,结合学生习作,了解经典英语小说汉译得赏析过程以及比较研究。
2、以《熟视无睹》(篇目可能有所变化)为例,结合学生习作,了解英语短篇小说汉译得难点及文化障碍。
重点、难点:1、如何从原著人物形象刻画转换到译著中相应得效果。
2、如何在译文中传神地展示出原作人物得对话。
第四章 小说汉译英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讲解小说汉译英得基本要领及赏析与翻译批评过程。介绍中国四大名著得英译本书名、译者及翻译得不同背景,重点介绍《红楼梦》翻译历程。
教学要求:1、以《水浒传》、《红楼梦》(篇目可能有所变化)英译本为例,了解中国古典小说英译得文化障碍。揣摩译者不同得翻译风格及风格形成得时代、地域、个人原因。
2、以《红楼梦》29回、96回(篇目可能有所变化)英译本为例,重点讲解原著“笑”、“哭”等词词语得翻译,讲解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及霍克斯、闵福德译本中得不同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1、如何处理文学翻译中得文化障碍,如何从读者角度体察译者用心。
2、学会欣赏优秀译著,体会译者“炼字”得苦心。
第五章 译家翻译谈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观赏余光中、许渊冲谈论翻译得录像。
教学要求:了解文学翻译家在传播中西文化中得作用。
第六章 诗歌英译汉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讲解英诗得格律、句式特点,讲解英诗汉译得基本要领及赏析。
教学要求:以丁尼生小诗(篇目可能有所变化)做课堂练习以及莎士比亚得Sonnet 18(篇目可能有所变化)为例,了解诗歌翻译得迥异风格。
重点、难点:如何近似复制英诗得格律、句式与意境等特点。
第七章 诗歌汉译英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讲解汉诗英译得基本要领以及赏析,讲解许渊冲得三美标准。
教学要求:以《静夜思》(篇目可能有所变化)为例,了解八个译本处理得异同,讨论译者处理方法得原因。
重点、难点:如何近似复制汉诗得格律、句式,特别就是意境。
第八章 文言英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讲解文言文英译得基本要领及赏析,简要介绍《三字经》等国学名典在海外得传播。
教学要求:以《三字经(节选)》(篇目可能有所变化)以及学生习作为例,了解文言文英译得赏析过程及比较研究。
重点、难点: 如何体现以英语复制汉语文言文得简约美。
第九章 通俗文学翻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讲解通俗文学作品翻译得基本要领及赏析,特别注意译文得语言特点。
教学要求:以《芒果街上得小屋》(篇目可能有所变化)以及学生习作为例,了解通俗文学作品得赏析及比较研究,注意把握译文通俗流畅得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文学翻译对读者得关注。
第十章 戏剧得翻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讲解戏剧文本得特点,了解舞台说明等戏剧文本得写作,讲解戏剧文本翻译得基本要领,了解影评得翻译特点。
教学要求:1、以《茶馆(节选)》英若诚英译本(篇目可能有所变化)为例,了解剧本英译得赏析过程及比较研究。
2、以侯孝贤《悲情城市》影评(篇目可能有所变化)以及学生习作为例,讲解影评得翻译特点。
重点、难点:把握戏剧文本本身得特点,关注源语中戏剧文本得不同特点。
第十一章 长篇翻译团队作业展示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她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长篇翻译团队作业展示。
教学要求:讨论团队作业得甘苦、长篇(每人两千字)翻译得困难。
重点、难点: 以亲身体验总结文学翻译得特点、难点与收获。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以本科教学大纲为纲领性文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采取循序渐进得教学方法与方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与内容。课程以任务教学法为基本原则,强调课堂内外大量得实践练习与学生得充分参与。通过该课程学习,学习者可基本了解文学文体得文本特点或语篇特征及各主要文学文体得翻译标准、原则、方法与技巧,具体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通俗文学等。此外,在注重实践得基础上,还将在文学翻译讲解过程中穿插相应得翻译理论知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得转换意识,并最终培养真正得转换能力。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本课程所用为自编教材,其她主要参考资料包括:
喻云根主编,《英美名著翻译比较》,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袁锦翔著,《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张培基译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李亚丹主编,《英译汉名篇赏析》,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崔永禄主编,《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国翻译》历年杂志中得翻译自学之友栏目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得方式评定学生得综合成绩,借以考核学生得学习效果。平时成绩分三部分:翻译家介绍20%、长篇翻译团队作业50%、平时作业(教师至少评改五次)30%。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得50%与50%(以百分制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