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5月12日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地震纪念日心得体会今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我们只有做好准备工作,让防范意识“入脑”、安全素养“上心”、应急本领“过硬”,才能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筑牢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第一步:拉紧防范意识“警戒线”。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是每位公民都应当做到的。近年来,我国灾害频发,河南特大暴雨,青海地震、山体滑坡,亦或是新冠肺炎疫情等灾害事件似乎都在给我们敲响警钟,“
2、天灾”的难以预测性,更需要我们把握“有限的可控”,强化防范意识。政府部门要加强气象、洪涝、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紧盯各类重点隐患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把安全风险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公民自身也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树牢防范意识“高压线”,将遵守安全法规制度看作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第二步:强化安全知识“硬盾牌”。随着现代社会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越来越多,相应的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在频次和范围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扩展。不仅仅是特定节日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平时公众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渠道,也都能学习了解灾害防范知识。尤其是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很多政府官方账号通过打造有内涵、
3、有深度的喜闻乐见的宣传短片,向大家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为了营造安全的社会氛围,提升个人安全素养,政府要根据群众日常实际,做好防灾减灾救灾的各类模拟训练,切勿做表面文章,搞“景观工程”,以便能够应对突发状况。第三步:织密应急本领“安全网”。天灾无情人有情,当灾害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当人民群众的家园被摧毁时,“红朋友”“蓝朋友”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们始终秉持“生命至上”的搜救理念,以血肉之躯撑起生命通道,这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对同胞的友爱、对生命的尊重。提高我国应急救灾能力固然重要,但夯实个人应急本领的基础在救灾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救援情况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一位被困88个小时后被救出的女孩仍保持了较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被救援人员称为“生命奇迹”。在危急时刻半杯水、一条被子、一部没有信号的手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生的希望,正是因为这位幸存者有着出色的灾难自护自救知识,才能在危机中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