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交通规划原理总结doc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116752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规划原理总结doc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交通规划原理总结doc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交通规划原理总结doc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交通规划原理总结doc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交通规划原理总结第一章 绪论交通规划的定义: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 供给 市场:交通规划分类:1.按位移对象:旅客交通规划 货物2.按交通方式: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铁路公路港湾空港3.按交通设施:交通网络规划 交通节点4.按服务类型:公共交通规划 特定用户 特定交通服务!5.按服务对象空间: 国际交通规划 全国区域城市地区6.按规划目标时期:近期交通规划(35)中期(510)长期(1020)远景(大于20)交通调查分类:居民出行调查 货物流动调查 机动车OD调查 断面交通将调查交通需求预测:主要是根据

2、道路交通系统及其外部系统的过去和现状预测未来,根据历史经验、客观资料和逻辑判断,寻求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律和未来演变趋势的过程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交通生成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流分配交通规划发展的阶段:(七个)20世纪80年代之前4阶段,之后三个阶段,交通规划正式出现在第三个阶段.第二章 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交通调查的作用:1其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其可以作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其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交通

3、调查三原则:1.实事求是2.全面系统性原则3.重点和一般结合原则OD调查: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起点和终点的调查出行:车辆出行 居民出行境内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过境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内外出行: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小区形心: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形心境界线:规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多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OD调查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O

4、D调查分类:居民OD调查(城市居民 城市流动人口) 车辆 (机动车 非机动车)货流ODOD调查方法:路边询问表格调查家庭访问明信片车辆牌照交通小区划分原则:同质性分区内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尽量使其一致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以便能利用行政区政府现成的统计资料;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内质心可取为路网中的结点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一般不超过50个,大城市最多不超过I00150个,数量太多将加重视划工作量,而太少又会降低调查和分析的精度分区中人口适当,约1万2万人,靠市中心的分区面积小些,靠市郊的面积大些确定调查区域及选择境界线考虑的要素:调查范围足够大 尽量

5、配合天然地形界限 利用现有的行政区划居民出行调查意义目的作用:为全面了解城市居民或流动人口出行的源和流,对居民的出行全面的调查2.为了了解居民出行的OD分布情况和出行者的个人及家庭特质3.调查结果是分析诊断交通系统问题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等问题研究的基础.平均出行距离:某对象地区或调查路段利用车辆出行距离的平均值。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1.了解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出行特性2.了解居民出行特性和家庭特性3.为远期交通规划提供依据4.改善公共交通居民出行调查的意义:1.对交接城市交通特性解决交通矛盾有意义2.对于进一步揭示居民出行的内在规律至关重要3.此调查费用大.居民出行调查内容:个人特质信息调查 家庭

6、特征信息 一次性出行特征信息 其他调查信息交通规划主体内容:1.现状调查2.问题诊断3.交通需求发展预测4.规划方案设计5.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优化6.规划方案分期实施计划编制7.规划的滚动第三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相互作用,互相反馈。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互为因果关系。人们活动的活跃(交通的发展)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土地利用的发展(城市建设)又会诱发人们的生活和出行。用地分类:城乡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的诱导交通量特征:潜在性 滞后性 区域性 变化性 有限性 难区分性第四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结构:1.城市交通网络界结构决定了城市的骨架与发展2.城市交通网

7、络结构主由道路和轨道交通构成.交通网络基本形态:方格状 带状 放射状形 放射状 自由式各基本形态优缺点:1.方格网式(优)可达性均等,秩序性方向感好便于识别(缺)网络空间形态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直线系数小. 2.带状(优)对地形水系等条件适应性好 (缺)各地区通达性不一致 3.环形放射状(优)环形干道可以将交通流量分散到城市的各个区域,由于环形线的作用,可以避免城市向四周无限或不规则扩展。(缺)在小范围内采取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形式,易形成一些不规则的小区和街区,给建筑和房屋朝向布局带来困难。4.自由式(优)较好满足地形水系等限制条件(缺)无秩序.区别性差,易形成记性畸形交叉口城市规模分类:特大(

8、非农大于100万)大(50100)中等(2050)小(20以下)特大 大城市道路复杂的原因:1.其历史发展过程较长,用地规模大地形复杂2.我国古代城市是以礼制建城城市基本布局形态: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盘式.自由式单一交通方式评价指标:1.交通设施用地率2.网络密度(单位用地面积内交通网路的长度)3.干道网间距4.道路面积率5.路网结构6.人均道路面积7.道路网可达性(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第五章 交通的发生与吸引发生与吸引阶段任务 :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 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方法: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增

9、长率法、函数法等。什么是生成交通量?发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1.生成交通量是对象区域交通的总量。2.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是针对各个交通小区而言的。一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交通量是从该交通小区出发的交通量。3.一个交通小区的吸引交通量是到达该交通小区的交通量。生成交通量预测方法: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以及个人分类方法等影响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车辆拥有率、家庭规模和结构、年龄和性别、自由时间、职业和工种、外出率、企业规模和性质、家庭收入等。第六章 交通分布聚类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1.直观,容易了解2.有效利用资料3.容易检验与更新4.可适用于各种研究范围l缺点:1.每一横向分类的小格中

10、,住户彼此之间的差异性被忽略2.因各小格样本数的不同,得到的出行率用于预测时,会失去其一致的精确性3.同一类变量类别等级的确定是凭个人主观,失之客观4.每一小格规划年的资料预测较繁杂 重力模型法优缺点:优点 1.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民出行产生的影响2.OD交通量为0时也能与车3. 直观上容易理解4.可比较敏感反应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的变化 缺点1.缺乏对人出行行为的分析2.重力模型将人的出行距离视为定值3.重力模型使用同一时间4.内内交通量行驶时间难以给出5.距离过小时可能夸大预测6.用最小二乘法的重力模型需借助其他方法进行收敛计算.第七章 交通方式划分 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1

11、.交通政策2.自然地理(地形河流气候3.经济水平4.交通基础设施(道路条件公交设施)5.出行目的(上班购物休闲旅游)6.费用消耗(交通工具拥有费用使用费用)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因素:交通特性 个人属性 家庭属性 地区属性 时间属性交通特性:出行目的 运行时间和出行距离 费用 舒适性 安全性 准时性 换乘次数和候车时间出行者属性:职业性别年龄收入 家庭属性(家庭支出额 家用汽车保有 家庭构成 家族数驾驶人员数 居住结构)出行端点模型优缺点:优 能够考虑个体的特征 缺 难于考虑交通方式服务水平变化,无法再方式分担中考虑到服务水平的影响,所以采用较少。出行互换模型优缺点:优 有便于考虑出行特征和可用出

12、行方式的特征 缺 难以考虑出行者的特征两模型的区别:前者在研究总量后即探讨分担率的方法,后者在出行分布后进行方式划分第八章 交通流分配分配本质:模拟路网上的流量分布 分配依据:按已知的道路描述分配要求:按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要求地分配到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分配的目的/2的内容:1.将现状OD交通量分配到现状交通网络上,一分析目前交通网络运行状况并检验模型精度.2.将规划年OD交通量分配到现状交通网络上,为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3.将规划年OD交通量分配到规划交通网络上,以评价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交通阻抗:是交通流分配中经常提到的概念,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交通流径路德选择和流量

13、的分配。交通阻抗的组成:由路段上的阻抗和节点处的阻抗两部分组成。进行分配需要的基本数据:OD交通量 路网定义 径路选择原则路阻函数特征:真实性 单调递增 连续可微允许一定的超载 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径路:任意一OD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一OD点对之间可以有多条径路。最短路径: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中总阻抗最小的径路叫“最短径路”第一原理定义(UE原理):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路径时,网络会达到平衡状态;第二原理定义(SO原理):系统在平衡平衡条件下,拥挤的路网上交通流应该按照平均或总的出

14、行成本最小为依据进行分配。计算题(1) 5-1(单次出行法)表为各小区现状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预测将来出行生成量1. 求出T(现状出行生成量) N现状常住人口 M将来常住人口 2.求人均单位出行次数=T/N 3.将来生成交通量X=M(T/N)(2)5-2聚类分析法)型根据家庭规模.收入.家庭拥有小汽车数量,计算出行生成量 出行产生计算值Q某类家庭平均出行率 Nci i区内c类家庭数(3)5-3(原单位法)接5-1假设各小区发生与吸引原单位不便,试计算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1. 求出所有小区现状发生与吸引的原单位 =交通量/人口数 得出表格2. 计算各交通小区的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原单位X将来人口数 得出表格调整计算(因为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不等于其吸引交通量之和) 新各小区未来O=各小区未来O乘以现状总O/未来总O D同理 ,得出表格 (4)5-5(增长率法)题设类似5-2,求未来出行发生量1.计算Q(现状出行量)2.F= 人口增长率 人均车辆增长率 求出阿尔法 贝塔3.Q新=FQ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