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复习过程.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28995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复习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复习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复习过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复习过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复习过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请君入瓮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注释:瓮(w ng):大坛子。鞫(j ):审讯犯人。推事:研究事情。炙(zh ):烧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一、解释加点的词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 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3取大瓮( ) 4因起谓兴曰( )二翻译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

2、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请君入瓮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

3、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注释 :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

4、。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二、翻译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

5、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

6、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注释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遂邑:今山东宁阳县。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7、快:快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北面就群臣之位 曹沫三战所亡地 欲倍其约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三败北”意思是“三次在北方战败”。( )史记是东汉司马迁写的纪传体通史。( )从文中看,管仲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 )“庄公好力”中“好”读作“h o”,意为“喜欢”。( )齐桓公气急败坏,却能顾全大局。( )3翻译句子。子将何欲?译文: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译文:4根据课文填空。刚刚订了盟约,曹沫突然出现了,、只两个动作,干净利落,目标明确,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策划,而非一时心血来潮。管仲对桓公的劝告,从侧面点明了曹沫功成即退,不

8、怕对手反悔的。5.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马价十倍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注释 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会

9、儿这匹马的价钱涨了十倍。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人莫知之( )(2)去而顾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选自欧阳公事迹)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自己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期归还。

10、天非常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赶快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欧阳修的妈妈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和作诗的方法。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作诗。到他年龄稍微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

11、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有时书还没抄完便已经能够背诵。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读书。小时候写的诗、赋等文字,文笔就像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家贫无资 2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假 借。 宽容。 如果,假如。 非正式的。3根据语句

12、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5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季梁)往见王曰(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

13、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大行:大路。方:正,正在。北面持其驾:向着北方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奚为:为何,为什么。用:路费,盘缠。御者:车夫。此数者:这几项条件。1解释划线字。(1)吾欲之楚( )(2)君之楚( )2“此数者”在文中具体指什么?_3翻译下列句子。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4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_【甲】愚公移山【乙】铁杵磨针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14、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5、。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

16、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

17、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译文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年且九十( ) (2) 方磨

18、铁杵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文】(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译文】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人物】 【事例】【人物】 【事例】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8【甲】文写山的高

19、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秦青弗止。 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相同,

20、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也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译文: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郑人买履郑人有置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代尺码其坐同“座”。至之动词,到去市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忘操之代尺码。已已经,之后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到,等到反,市罢结束,遂终于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代尺码以介词,用足何不以足试之?”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无信自也。”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

21、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 )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 )。4. 买鞋的郑国

22、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请君入瓮一、1.正在,正当 2应当 3拿 4于是,就二、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1.逮捕 惊恐 2希望 自身 3同“否” 4不久 逮捕他们的人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3鲁人曹沫1.求和

23、已经 趋向、回到 失去 通“背”,违背 答应2.X X X 3.你想干什么? 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4执,劫 原因 5他们“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言之成理即可)4.马价十倍1、(1)代“骏马”(2)看,回头看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5.答案:1因此 得到 懈怠,放松 钱财 (4分,各1分)2 (2分)3. B (2分)4.(4分)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

24、超过约定的期限。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5.(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选自欧阳公事迹)(1) C (2分)(2)(3分)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6.(季梁)往见王曰欲:想要之:到,往。2马、用(盘缠)、御

25、夫(车夫)3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4示例: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做事如果方法不对,把方向搞错了,往往条件越好,距离目标越远。7.愚公移山 铁杵磨针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2(2分)D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

26、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薛谭学讴1.不,没有阻止2.D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4.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郑人买履1. (D)2. 代词,代尺码。代词,代鞋。动词,到, 代词,代尺码。3. 郑人 我 的脚4答类似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这个寓言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