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理学课后习题2版教程文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917338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3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后习题2版教程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生理学课后习题2版教程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生理学课后习题2版教程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生理学课后习题2版教程文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生理学课后习题2版教程文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理学课后习题2版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2. 稳态(homeostasis) 3.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4. 反射(reflex) 5.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6.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7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二、填空题 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 )、( )、( )。 2.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 )。 3. 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 )。 4.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 )和(

2、 )。 5. 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 )和( )。 6. 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 )。 7. 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反馈调节。 8. 体液调节是通过( )完成的。 9急性动物实验可分为( )和( )实验两种方法。 10反射弧主要由( )、( )、( )、( )、( )、五部分组成 。 三、单项选择题 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A. 细胞的生命现象 B. 器官的功能活动 C.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 体内的物理化学问题 E. 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2.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 )A. 前馈控制 B. 负反馈调节 C.

3、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E. 自身调节 3.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 C. 稳态反应 D. 非自控调节 E. 前馈调节 4. 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 )A. 分娩 B. 排尿反射 C. 降压反射 D. 小肠运动 E. 血液凝固 5. 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 A. 神经递质 B. 调制物 C. 内分泌激素 D. 旁分泌物质 E. 局部体液因素 6. 内环境是指 (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液 D. 体液 E. 组织液 7. 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 )

4、A. 脑脊液 B. 血浆 C. 尿液 D. 淋巴液 E. 细胞内液 8.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 ( )A. 偏差信息 B. 干扰信息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E. 自控信息 9. 家兔,雄性,体重2.1kg,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剂量1g/kg。切开腹壁找到膀胱,两侧输尿管扦管,收集尿液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这种实验方法属于 ( )A. 整体实验 B. 离体实验 C. 在体慢性实验 D. 在体急性实验 E. 生理实验 10. 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B. 作

5、用缓慢、广泛、持久 C. 有负反馈 D. 有生物节律 E. 有前瞻性 四、问答题 1. 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2. 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3. 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4. 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第一章 绪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4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

6、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6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7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二、填空: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2. 反射 3. 体液调节 4. 急性动物实验慢性动物实验 5. 正反馈负反馈 6. 正反馈 7. 负反馈 8. 体液中化学物质 9离体 在体 10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三、选择: 1.E 2.B 3.A 4.C 5.B 6.A 7.B 8.D 9.D 10.A四、问答题: 1.根据人体

7、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 统水平;整体水平。 2.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 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包括有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

8、。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二章 细胞 一.名词解释 1.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2.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3.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4. 兴奋性(excitability) 5.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6.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7.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8. 阈电位(threshold me

9、mbrane potential) 9.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10. 前负荷(preload) 11. 初长度(initial length) 12. 后负荷(afterload) 13.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14.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15.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16.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17. 局部反应(local response) 二.填空题 1. 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 2. 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和少

10、量糖等组成;从重量上看:膜中( )与脂质在膜内的比例大约在4:11:4之间;功能活跃的膜,膜中( )比例较高。 3. 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以液态( )的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 )。 4. 体内靠( )进出细胞膜的物质较少,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的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的( )影响。 5. 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 由( )和由( )介导的易化扩散。 6. 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 )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7. 钠泵能分解( )使之释放能量, 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

11、把细胞内的( )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 )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了不均衡离子分布。 8. 膜学说认为生物电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 )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 )不同。 9. 静息电位是由( )形成的,峰电位的上升支是( )形成的。 10. 在刺激的( )以( )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 )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11.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 )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 )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12. 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

12、)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 13. 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 释放时是通过( )作用,以( )为单位倾囊释放。 14. 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 )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 )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15. 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 )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 )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供横桥摆动。 16. 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 )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的( ),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17

13、. 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 )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18.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 19. 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20. 美洲箭毒和-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性地与终板膜的( )形成牢固结合,从而阻断( )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

14、力。 三、 选择题 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 )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C 仅在两层之间 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2. 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 )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C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经载体易化扩散E入胞 3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 4.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E. 入胞 5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

15、运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经通道易化扩散E入胞 6.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 )A. 出胞和入胞 B.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C.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E.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7.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出胞 E. 入胞 8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C出胞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9.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钠泵能使( ) A.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 3个Na+移出膜

16、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C. 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D. 3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E. 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3个K+移出膜外 10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11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2通常用作

17、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 阈电位B 阈强度 C 基强度D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E 动作电位的幅度 1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 零B 无限大C 大于正常D 小于正常E 等于正常 14.可兴奋细胞包括( ) A. 神经细胞、肌细胞 B. 肌细胞、腺细胞 C. 神经细胞、腺细胞 D.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 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15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

18、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6刺激阈值指的是(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17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 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 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18. 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19、E. 先减小后增大 19. 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 ) A. 极化 B 去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E 超极化 20安静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 极化 B 超极化C 反极化 D 复极化E 去极化 21.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 A. 阈电位 B. 峰电位 C. 负后电位 D. 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22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C 神经冲动 D 动作电位E 局部电位 23.峰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 ) 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 24.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

20、的变化方向是朝向下列哪种电位的变化方向?( )A. K+的平衡电位 B. Na+的平衡电位 C. Ca2+的平衡电位 D. Cl-的平衡电位 E. 有机负离子的平衡电位 25.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 ( )A. 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 B. 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C. 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 与静息电位无关 E. 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 26.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C.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

21、 D. 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E. 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 27.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AP的幅度有何变化( ) A. 增加一倍 B. 减少一倍 C. 增加二倍 D. 减少二倍 E. 保持不变 28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 )AK+内流BK+外流CNa+内流DNa+外流ECl-外流 29.Na+通道的阻断剂是 ( )A. 阿托品 B. 河豚毒 C. 美洲箭毒 D. 四乙基铵 E. 六烃季铵 30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阈电位B锋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 31.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中

22、,正后电位出现在( ) A阈电位之后B超射之后C锋电位之后D负后电位之后E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后 32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D低常期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 33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3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B钠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C静息电位绝对

23、值与超射值之和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差E超射值 35.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单向传导B传导速度慢C衰减性传导D跳跃式传导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36具有局部反应特征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B神经纤维动作电位C神经干动作电位D锋电位E后电位 37.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现“全或无”特性 B. 有不应期 C. 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 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 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38.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 B.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

24、的释放量无关 C.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 D.有不应期 E.是全或无的 39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肌原纤维B 细肌丝C 肌纤维D 粗肌丝E 肌小节 40.骨骼肌发生收缩时,能保持长度不变的是( ) A. 明带 B. 暗带 C. H带 D. 明带和H带 E. 暗带和H带 41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 Ca2+的贮存库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 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D 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 E 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42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

25、的横管E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43.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 A 钾离子通道开放 B 钠离子通道开放 C 钙离子通道开放 D 氯离子通道开放 E 氯离子通道关闭 44.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级化 C 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D 对Ca2+、K+通透性增加, 发生去级化 E 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4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磷酸二脂酶B ATP酶C 腺苷酸环化酶D 胆碱酯酶 E 胆碱乙酰化酶 46.

26、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 AAch释放减少 BAch释放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47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 Na+B K+C Ca2+D Cl-E Mg2+ 48.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 多巴胺D 5-羟色胺E 去甲肾上腺素 49.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 ( )A. 阿托品 B. 胆碱酯酶 C. 六烃季铵 D. 四乙基铵 E. -银环蛇毒 50.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 A.肌膜 B.横管 C.线粒体

27、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51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A 被动张力B 前负荷C 后负荷D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E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52. 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 ) A.一连串单收缩 B.一次单收缩 C.无收缩反应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53. 平滑肌中与Ca2+结合并引起肌丝滑行的蛋白质是 (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各种物质转运形式。 2试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 3试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4跨膜信号转导

28、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5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6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有何不同?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 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情况如何? 7.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有何不同? 8. 试比较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何不同。 9. 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反应过程? 10. 什么是肌肉的最适初长度为什么在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的效果最好 第二章 细胞(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通

29、常是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3. 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4. 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5.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6.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30、。 7. 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8. 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9. 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0.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1. 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12. 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 13. 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14. 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

31、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 15. 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 16.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 17. 很弱的刺激只引起细胞膜产生电紧张电位,当刺激稍强时,引发的去极化电紧张电位也能引起少量的Na+通道开放,在受刺激的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与电紧张电位叠加,形成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细胞2. 蛋白质;蛋白质 3.脂质,蛋白质4. 单纯扩散,浓度差(分压差) 5.通道,载体 6. 原发性主动转运,逆 7. ATP,Na+ ,K+ 8. 离子, 通透性 9. K+外

32、流,Na+快速内流 10. 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阈 11. Na+, Na+ 12. 传导速度,能量消耗 13. 出胞,囊泡 14. 电变化(AP),Ca2+,三联管结构 15. 肌纤蛋白分子(肌动蛋白), ATP酶 16. 等长, 肌张力 17. 不完全强直,完全强直,动作。 18. 前负荷,初长度19.出胞,入胞20. Ach受体阳离子通道,接头 三、选择题 1.E 2.C 3.D 4.B 5.C 6.E 7.A 8.B 9.B 10.D 11.E 12.B 13.A 14.D 15.D 16.C 17.E 18.B 19.E 20.A 21.A 22.D 23. D 24.

33、B 25.C 26.E 27.E 28.C 29.B 30.B 31.D 32.B 33.C 34.C 35.D 36.A 37.C 38.A 39.E 40.B 41. D 42.B 43.C 44.B 45.D 46.C 47.C 48.B 49.E 50.D 51.B 52.C 53.D 四、问答题 1.细胞膜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1)单纯扩散,如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转运。(2)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由载体介导的转运。(3)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和Ca2+ 等由通道介导的转运,与单纯扩散一样,均是被动过程。(4)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泵能分解ATP使之

34、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的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5)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等,与原发性主动转运不同的是这种物质转运不是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是利用来自膜外Na+的高势能进行的。(6)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属于出胞;而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等属于入胞。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均为耗能过程。 2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相同之处是,均不需要外力帮助,也不消耗能量,是一被动过程;物质只能顺浓度差和电位差净移动。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不同之处为,

35、单纯扩散仅限于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易化扩散则是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蛋白的帮助进行的,可分为:(1)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和Ca2+ 等,特点为:高速度;离子选择性;门控。(2)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特点为: 转运速率存在饱和现象;载体与溶质的结合具有结构特异性;结构相似的溶质经同一载体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 3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其本质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作用是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

36、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主要是: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钠泵活动能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贮备。由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根据细胞膜上感受信号物质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可分为3类:(1)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特点是:速度快、出现反应的位点较局限。(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较重要的转导途径有:受体-G蛋白-A

37、C(腺苷酸环化酶)途径和受体-G蛋白-PLC(磷脂酶C)途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的特点是:效应出现较慢、反应较灵敏、作用较广泛。(3)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前两种不同的是不需要G-蛋白的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各条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形成所谓的信号网络或信号间的串话。 5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迅速发生的膜电位的一过性波动。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是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其中细胞外高Na+;细胞内高K+。此外,安静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远远高于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故K+

38、能以易化扩散的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其它离子不易流动。于是随着K+的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接近于K+外流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峰电位的形成原因: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的较高浓度势能, 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故峰电位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

39、;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K+迅速外流。故峰电位的下降支是K+外流所致。后电位的形成原因: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 6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不一样,前者小于后者;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是一样的。因为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全或无”的,外界刺激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只起触发作用,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后,膜内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就不再决定于原刺激的大小了,故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的强度无关,而是取

40、决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而神经干是由许多条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所记录的是这些各不相同的神经纤维电变化的复合反应,是一种复合动作电位。不同神经纤维的阈刺激不同,随着刺激不断增大,神经干中被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增大;当神经干中所有的神经纤维都兴奋后,再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增加了,故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与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全或无”并不矛盾。 7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局部电位:(1)其幅度与刺激强度有关,不具有“全或无”特征;(2)电紧张传播;(3)没有不应期,有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动作电位(1)具

41、有“全或无”特征(2)沿细胞膜向周围不衰减性传导(等幅、等速和等频)(3)脉冲式传播,有不应期。 8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不同之处是:(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的,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2)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传递,这是由它们的结构特点决定的。(3)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相对不疲劳的,且传导过程是相当“安全”、不易发生“阻滞”;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由于化学物质Ach的消耗等原因易疲劳,且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

42、响。(4)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时间延搁现象。(5)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 9. (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且“节能”。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3)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

43、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的两个-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增加。(4)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是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某种中介性过程,关键部位为三联管结构。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5)骨骼肌的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胞质内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

44、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活化位点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 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10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而能产生最大张力(最佳收缩效果)的肌肉初长度,则称为最适初长度。肌肉产生张力或缩短,靠的是粗肌丝表面的横桥和细肌丝之间的相互作用。肌肉的初长度决定每个肌小节的长度,因而也决定了细肌丝和粗肌丝相重合的程度,而这又决定了肌肉收缩时有多少横桥可以与附近的细肌丝相互作用。在体肌肉基本上均处于最适

45、初长度,这一长度等于肌节为2.02.2m时的长度,当肌节处于这种长度时,粗细肌丝间的关系恰好使横桥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从而出现最佳收缩效果。而小于这种长度时,两侧的细肌丝相互重叠或在一侧发生卷曲而妨碍横桥的作用;大于这种长度时,粗细肌丝之间的重叠程度将逐渐变小,使得肌肉收缩时起作用的横桥数也减少,造成所产生张力的下降。 第三章 血液 一、名词解释 1.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2. 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 3. 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4.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5. 血清(serum)6. 红细胞悬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