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2_T 3460-2023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医诊疗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9006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2_T 3460-2023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医诊疗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22_T 3460-2023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医诊疗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22_T 3460-2023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医诊疗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22_T 3460-2023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医诊疗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22_T 3460-2023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医诊疗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11.020 CCS C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4602023 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医诊疗规范 Techm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ese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fter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2023-02-27 发布 2023-03-27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460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

2、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提出。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舒遵华、胡洋、吕中卿、旋静、李济同、白钰、宫明哲、张宇、朱晓婷。DB22/T 34602023 1 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医诊疗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诊断、辩证、治疗和预防调护。本文件适用于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诊断和治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骨髓抑制 m

3、yelosuppression 某些原因导致骨髓中造血微环境改变,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活性下降、功能异常,表现为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减少。4 诊断 4.1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头晕,伴有发热、心悸、厌食、腹胀、口疮、出血等。4.2 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检查显示有以下表现:a)化疗后成人外周血白细胞低于 4.0109L;不同年龄儿童低于与此相同年龄儿童正常值低限;b)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断:1)1 级:1.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0109/L;2)2 级:1.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3)3 级:0.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4

4、)4 级: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c)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诊断:1)1 级:血小板计数:75109/L;2)2 级:血小板计数:75109/L50109/L;3)3 级:血小板计数:50109/L25109/L;4)4 级:血小板计数:25109/L;d)肿瘤化疗相关贫血诊断:1)0 级(正常):大于正常值上限;DB22/T 34602023 2 2)1 级(轻度):90 g/L正常值下限;3)2 级(中度):60 g/L90 g/L;4)3 级(重度):30 g/L60 g/L;5)4 级(极重度):30g/L;注:正常值低限:男性120 g/L;女性110 g/L.。4.3 放化疗

5、史 患者有明确放化疗史。5 辨证 5.1 脾虚不运 不欲食或纳少,腹胀,食后胀甚,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肢体倦怠,或浮肿,或消瘦,或肥胖,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5.2 气血两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形体消瘦,肢体麻木,月经量少色淡、延期或闭经,舌质淡白,脉弱或虚。5.3 肝肾阴虚 头晕目眩,胸胁隐痛,两目干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咽痛,口糜,五心烦热,或低热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潮热盗汗,阴蚀,舌红少苔脉细数。5.4 脾肾阳虚 腰膝、下腹冷痛,久泄久痢,或五更泄泻,完谷不化,便质清冷,或全身

6、浮肿,小便不利,形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6 治疗 6.1 治疗原则 以补益为基本原则。6.2 内治法 6.2.1 脾虚不运 6.2.1.1 治法 健脾益气。6.2.1.2 主方 补中益气汤加减。6.2.1.3 常用药 DB22/T 34602023 3 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6.2.1.4 加减 胃脘胀满,呕吐嗳气者,加陈皮、姜半夏;气虚及阳,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6.2.2 气血两虚 6.2.2.1 治法 益气养血。6.2.2.2 主方 八珍汤加减。6.2.2.3 常用药 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6.2.2.

7、4 加减 气虚下陷,小腹坠胀者,加升麻、柴胡。6.2.3 肝肾阴虚 6.2.3.1 治法 补益肝肾。6.2.3.2 主方 左归丸加减。6.2.3.3 常用药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6.2.3.4 加减 头晕耳鸣较重者,加石决明、菊花、钩藤、天麻;潮热口干明显者,加知母、黄柏、地骨皮。6.2.4 脾肾阳虚 6.2.4.1 治法 温补脾肾。6.2.4.2 主方 右归丸加减。6.2.4.3 常用药 熟地黄、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6.2.4.4 加减 DB22/T 34602023 4 腹中冷痛较甚者,加高良姜、制香附;若喘促短

8、气,动则更甚,加补骨脂、五味子。6.3 外治法 6.3.1 灸法 6.3.1.1 隔姜灸 取关元、气海、大椎、隔俞(双)、脾俞(双)、胃俞(双)、肾俞(双),每穴3 壮,每日1 次。6.3.1.2 温针灸 取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内关(双)、阴陵泉(双)等穴,每日1 次。6.3.1.3 督灸 取督脉,隔日1 次。6.3.2 针刺 取足三里(双)、膈俞(双)、脾俞(双)、肾俞(双)、内关(双)、百会、天枢、中脘,补法,留针30 min。7 预防调护 7.1 饮食 选用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健运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山药、红枣、枸杞、龙眼肉、茯苓、人参等。7.2 情志 培养兴趣爱好,如散步、运动、音乐等方法,以缓解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