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台州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 历史
命题人:杜红岩 审卷人:徐静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题,每题1.5分,共计51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 家天下的制度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心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
C.为制服岭南而修筑 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4.近代思想家谭嗣同评论说:“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意指秦朝对后世的影响是
A.秦的暴政成后世统治者警示 B.秦朝确立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格局和运作模式
C.秦朝郡县制影响中国两千年 D.清朝君主专制和秦朝本质相同
5.“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一曰( )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括号中应为
A.“封建亲戚” B.“世卿世禄” C.“立子立嫡” D.“敬天法祖”
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确定的约束力
7.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为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主持宣政院)之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以上材料表明:
①宣政院是统辖西藏地区政务和军事的地方机构 ②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③元朝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 ④八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哪些迹象表明明清君主专制明显强化
①内阁制度形成②军机处设立③密折制实行④设参知政事分宰相权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秦朝就开头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中心设监御史帮忙宰相,负责监察系统
B.西汉时期,御史大夫主管的机构是当时主要的监察机构
C.宋朝规定人命重案必需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
D.监察官员作为专制的工具对社会安定基本无用
10.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斗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突然增加有关的战斗是
A.英法七年战斗 B.普法战斗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其次次世界大战
11.“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合约,就是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合约”,依据此法令缔结的合约
A.在割地赔款的状况下成功退出一战 B.内容涉及隐秘瓜分殖民地
C.使德国又看到了一丝期望 D.合约是屈辱的,违反了人民的意愿
12.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三条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线是法国北部、比利时到波罗的海南岸
B.东线是英俄军队对战德、奥匈军队
C.南线在巴尔干地区,主要是塞尔维亚对战奥匈军队
D.1916年西线战场发生了凡尔登战役和马恩河战役
13.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疼惜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斗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斗的僵局。符合以上论述的典型战例为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动身点 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
C.同盟国内部冲突不断激化 D.协约国方面具有确定的正义性
15.1917年有一则启事说:“每个自由之子,快来吧!把话传过去,我们就要来了。拿起你的枪,亮给德国佬看,扬起旗帜吧,我们从来不畏困难。我们不会回头,直到战斗终了。”这个启事的背景是
A.俄国发生大革命,共产党号召群众革命 B.奥地利政局转变,号召人民抵制德国
C.英国决心参战,开头与德、奥等国作战 D.美国宣布参战,要招募人民从军入伍
16.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毁灭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17.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问题的处理,既反映了报复和减弱德国的自私意图,某些问题上也确定程度体现了民族自决原则。《凡尔赛和约》中对下列有关问题的处理兼有这两方面因素的是
A. 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B. 但泽自由市问题 C. 德国殖民地问题 D. 萨尔煤矿问题
18.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亮对比。”这里“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是
A.战胜国乐观开放军备竞赛 B.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C.殖民地“委任统治”形式 D.法国在欧洲寻求平安保障
19.1922年签订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所属岛屿及属地上的防备工事和海军基地应保持现状,不得实行任何加强措施或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和要塞。这一规定:
①使日本在后来实施南进战略时拥有确定的相对优势
②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公正的地位
③临时缓和了美、英、日等列强之间的冲突
④使美国成功拆散了英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下列条约,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是:
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③《四国条约》④《五国条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22.关于德日法西斯建立共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状况 B.都受到本国军事、封建历史传统的影响
C.都要求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D.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
23.20世纪30年月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冲突体现在
A.英法争夺欧洲霸权 B.法西斯的进攻与反法西斯斗争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间的抗衡
24.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著的《战地钟声》,以1937年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叙述了一名来自美国的国际纵队战士挂念西班牙人民抗击法西斯的故事。当时,干涉西班牙内战的法西斯国家是 ①德国 ②意大利 ③日本 ④匈牙利
A.①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25.“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事实证明,这一“证书”
A.给欧洲带来两年的和平 B.刺激并便利了德国的侵略
C.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建立 D.直接促使《苏德互不侵害条约》签订
26.“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逆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好像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一战役中毁灭?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 D.柏林战役
27.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担当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这应当是英国的责任,由于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28.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方法回避危急或对危急可怕,”“必需成为民主国家宏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通过了《租借法》
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9.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解在会议之外,参与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与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30.二战期间,某次国际会议及其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斗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其次次世界大战进程、彻底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该会议是在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31.联合国的宗旨有:维持国际和平及平安;进展国际间以敬重人民公正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下列各项中,属于联合国为贯彻上述宗旨而开展的活动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③签署《关于普遍平安的宣言》 ④成立非殖民化特委会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32.联合国的第一次维和行动是在
A.第一次中东战斗爆发后B.朝鲜战斗期间 C.两伊战斗期间D.海湾战斗期间
33.其次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像之处是
A.战前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B.欧洲的西线始终都是主要战场
C.战后开头毁灭社会主义国家 D.英法两国都在战斗中遭到减弱
34.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头发生变化
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主观题(35题16分,36题24分,37题9分,共49分)
35、(16分)临海历史悠久,临海历代行政建制的沿革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缩影。
“从夏朝开头,临海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和属地演化状况。夏、商、周时,临海属瓯地(中原地区对东部海边密林地区的统称,未由中心实质统辖),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秦统一六国后,属闽中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为东部都尉治,设县治于章安,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设台州路总管府;公元1368年,台州路改为台州府,隶属浙江省。自唐至清,临海历来为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
——中国临海官网
(1)春秋战国时期属地演化缘由是什么?(1分)说明地方管理制度方面有何变动?(2分)
(2)闽中郡的建立与秦始皇的哪一军事行动有关?(1分)从西周到秦汉临海建制的变化说明白什么历史进展趋势?(4分)
(3)台州得名与“州”的建制相关,作为一种地方区划“州”最早在何时毁灭?(1分)其性质经受了怎样的演化?(2分)?处最早可能是什么朝代?(1分)
(4)台州在元代应隶属于什么行省?(1)行省制的创立有何意义?(3分)
36.(24分)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和平不是无条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像弗洛伊德一样,罗曼.罗兰在一战后也始终对生命的轻易丢失保持一种悲恸的敏感,而他的反战阅历也使得他很自然的对于战后的犬儒主义、暴力主义和强权主义持否定态度。为了防止新的战斗,他呼吁欧洲人行动起来维持和平。——《世界史专业论文》
(1)依据材料一,一战后兴起了什么思潮?(1分)为什么此思潮当时会盛行?(2分)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各国为维护和平做了哪些努力?(3分)
材料二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假如法国和意大利预备利用它们临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由于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行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力气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期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开由和约条款不行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见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4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见的主要缘由。(4分)
材料三 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担当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处。
违反国际法应受惩处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方案、预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斗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斗;(二)战斗犯罪:违反战斗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据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试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斗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斗责任对象有何不同。(2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从战败国处置角度分析为什么二战后能维持世界范围内长时间的和平?(4分)
37.(9分)
材料一 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虽然最终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照旧把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
材料二 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斗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除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除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l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头丢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20世纪出名的世界海战》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不同点。(4分)
(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诞生疏:战斗中,战略的成功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有时战术的成功却是战略上的失误,试再举一例海战加以说明。(5分)
台州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答案
高二 历史
二、主观题(35题16分,36题24分,37题9分,共49分)
35、(16分)(1)诸侯争霸,兼并战斗(1分);分封制瓦解(2分)。
(2)南征百越(1分)地方分权到中心集权;分裂到统一;疆域扩大(4分,写到两点得4分)
(3)西汉(汉武帝)(1分)监察单位到地方行政区划(2分)宋(1分)
(4)江浙行省(1分)加强中心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较好处理了中心和地方的关系(3分)
36、(24分)(1)和平主义思潮(1分)一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期的阴影,和平主义盛行一时(2分)国联维护世界和平、《洛迦诺公约》规定了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非战公约》提出放弃把战斗作为国家政策(3分)
(2)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减弱战败国。(4分)缘由:认定德国的战斗责任;吸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已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开战斗的重演。(4分,两点即可)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2分)对国际法有所进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斗问题供应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斗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疼惜了人权。(4分)
(4)二战后吸取一战的教训,对战败国处置不是惩处性喝掠夺性的,进行了军事占据、正义审判、民主化改造并且挂念战败国恢复经济。(4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
37、(9分)(1)异:中途岛海战规模更大,双方兵力对比更加悬殊;中途岛海战中毁灭了航母战斗群,在争夺制海权的同时也争夺制空权。(4分)
(2)举例: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宝港。(1分)
说明:战术上,日军重创美太平洋舰队,取得重大成功;但战略上,日本的行动把强大的美国拖入二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日本的失败。(4分)(例子和说明只要能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