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30 区域经济联系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川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类型 B.地形
C.城市布局 D.河流
解析:影响川气东输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城市。
答案:C
2.与图中甲经济区相比,乙经济区的特点是( )
A.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
B.农业生产发达,粮食商品率高
C.人口密度小,迁入人口多
D.以第一、二产业为主
解析:甲位于内陆的四川盆地,对外交往不便;乙位于长三角,水陆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
答案:A
读新疆棉花产地及棉纺织企业西进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棉纺织企业西进新疆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市场
C.动力 D.原料
解析:本题考查了产业转移的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猎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气。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商品棉基地之一,进展棉纺织业的原料充分。
答案:D
4.下列关于棉纺织企业西进对新疆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构建跨区域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
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C.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D.带动相关产业进展,增加就业岗位
解析:新疆地处内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棉花种植范围不宜过分扩大。
答案:B
读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自然 气设施分布图,回答5~6题。
5.用管道输送自然 气的优势有( )
A.架设管道的成本低
B.连续性好,运输效率高
C.机敏性强
D.受地形等自然条件影响小
解析:本题考查管道运输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学问运用及分析问题的力气。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运输具有连续性好、运营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线路一旦设好难以改动,机敏性不好;架设管道投资较大,同时受地形等自然条件影响也比较大。
答案:B
6.北京大幅度提高自然 气设施水平的主要缘由是( )
A.自然 气资源丰富
B.自然 气价格低廉,可以再生
C.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疼惜环境
D.来源渠道广,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北京大幅度提高自然 气设施水平的主要缘由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增加自然 气的使用比重,减小煤炭的使用量,进展低碳经济,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另外,自然 气资源不行再生,北京市的自然 气主要来自其他省区和国外。
答案:C
读邯郸至黄骅港铁路建设示意图,回答7~8题。
7.修建该铁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潮湿 B.水源充分
C.地形平缓 D.土壤肥沃
解析:本题考查了铁路修建的有利自然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猎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气。该铁路经过的区域大部分为平原地形,修建铁路的工程量较小。
答案:C
8.建设该铁路的重要意义在于( )
A.为晋中地区煤炭运输开拓了新的出海通道
B.促进该区域产业升级
C.促使邯郸成为全国性的铁路枢纽
D.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进展
解析:黄骅港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转运港,修建邯郸至黄骅港铁路的主要意义是为山西省煤炭外运开拓新的出海通道。
答案:A
读中国工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我国工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初期,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B.20世纪90年月,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
C.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D.促成工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
解析:我国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C
10.工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主要有( )
A.使自然资源不足 B.使环境污染加重
C.使失业人口削减 D.使交通压力减轻
解析:工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有减轻交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削减就业机会等。
答案:D
2022年2月23日,富士康在河南启动第三个项目基地,富士康项目的成功引进,标志着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力气大幅提升。富士康的入驻,已相继引来30余家配套企业的跟进。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箭头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A地区可向B地区供应( )
A.资金和技术 B.劳动力
C.原料 D.资源和能源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人均收入水平高,工业化水平高,属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B地区人均收入和工业化水平均较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为经济较落后地区供应资金和技术支持。
答案:A
12.下列有关图中所示现象将对A地区造成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企业的快速进展
B.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C.削减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困难程度
D.有利于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制造业基地
解析:随着制造业的外迁,A地区可以充分集聚各种社会经济资源,大力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迁出,会带来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制造业基地主要是针对经济较落后的B地区来说的。
答案:D
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方案从地处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估量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引汉济渭工程连接的水系是( )
①黄河 ②长江 ③珠江 ④淮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水系的分布。图中山脉为秦岭,以南属于长江水系,以北属于黄河水系。
答案:A
14.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
A.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旺盛
C.需修筑的隧洞长
D.水源地污染严峻,水质差
解析:本题考查对调水工程的评价。读图可知,引汉济渭工程引水隧洞的长度超过了80km;该工程的水源地位于秦岭以南,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可调水量较充分;该工程主要通过隧洞引水,蒸发少;该工程的水源地位于汉江中上游,且周边地区城镇分布少,因此污染较轻,水质较好。
答案:C
15.下列关于引汉济渭工程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可调水量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武功段的渭河段径流量增大
D.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的进展
解析:本题考查了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使汉江流向下游的水量减小,会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可调水量减小;盐碱化是由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引起的;读图可知,北调的汉江水是通过黑河注入渭河的,位于武功的下游,不会使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大。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5分)
16.读江苏省主要发电厂和江苏省年平均风速(单位:m/s)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江苏省火电站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
(2)在风力发电场的选址评估中,a、b、c三地的主要优势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输气工程的主气源地在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简称),该工程对气源地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为缓解能源供应紧急状况,江苏省可实行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区位、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猎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气。第(1)问,由图可知,火电站主要沿铁路线、河流分布。第(2)问,a地的风速大,b地有大面积的沿海滩涂,c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市场宽敞。第(3)问,图示输气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气源地位于新疆,该工程对气源地的作用主要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第(4)问,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都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的紧急局势。
答案:
(1)沿河流(长江、京杭水道)、铁路线分布
(2)风能资源丰富 用地条件较好(沿海滩涂面积大) 靠近电力消费市场
(3)新 意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进展,增加就业机会;转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4)跨区域调入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7分)
材料一 江苏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图。
材料二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四川省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 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巨大的优势吸引着江苏境内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1)1987~2008年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总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江苏境内服装企业开头向四川转移,试分析两地布局服装产业区域因素的主要差异。
(3)试分析服装产业的转移对江苏的影响。
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其次产业比重保持稳定居于首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2)江苏: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四川:政策支持、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等。
(3)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改善环境;促进经济进展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