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年高二寒假生活历史(三)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被称为“画圣”,这些作品
A.表现了人间亲情和人性之美 B.抨击了基督教会的黑暗腐败
C.歌颂了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 D.显示了自由公正的社会抱负
2.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方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方法”主要是指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B.主权在民,民族公正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 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对此段材料解读最为精确的是
A.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预备
B.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
C.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D.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进展的潮流
4.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一一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支配社会财宝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5.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见的不同之处是
A.主见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B.主见给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权的权利
C.反对君主专制,主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反对保留君主,主见建立共和政体
6. “宗教奇怪主义的面纱和掩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惊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端详自身的价值和力气。”材料所描述的历史大事是
A.新航路开拓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7. 20世纪20年月,孙中山对三民主义重新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反对民族压迫 ③平均地权 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8. 卢梭认为:“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久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
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卢梭并不否定“君权”的存在②“君权”来源于人民的“契约” ③君主只是社会的一员,不能享受任何特权 ④卢梭提倡天赋君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马丁·路德主见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见在当时的作用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公正
10.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 B.灵魂自救的途径 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
1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赐予人等于引狼入室,由于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
12.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才智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赏赐。”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
A.宣扬“因行称义”原则 B.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宝辩护
C.建立人人公正的新教会 D.实行政教分别的政治体制
13.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大运动,两者相比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主见君主立宪
③前者侧重于共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14.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由于假如全部公民全都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公正说 D.三权分立学说
1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学问、新技术 B.主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转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最终从黑暗进入阳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启蒙运动前只有迷信和无知 B. 启蒙运动毁灭了迷信和无知
C. 阳光是指理性和科学 D. 黑暗完全是由天主教统治造成的
二、非选择题
17.人文主义思潮留意人的共性解放,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对近代世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
言论
普罗塔哥拉
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很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生疏。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马丁·路德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救或全部免罪。每个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确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制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训练进展人的共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才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加林
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
柏克
商务印书馆
(1)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和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对近代科学和思想的影响。
(3)作为争辩启蒙运动的史料,在材料三表格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18.阅读下列材料,依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85年欧洲十字军攻陷穆斯林在西班牙统治的托莱多城时,发觉大批阿拉伯文纸写本,其中包括希腊人著作的译本,遂引起留意。雷蒙德大主教筹办翻译机构,招请懂阿拉伯文的人将其译出。这些拉丁文新译本的毁灭使欧洲人为之震惊,在他们面前突然呈现出早已忘却而感到新颖的古希腊精神文明的世界和不久前还放出异彩的阿拉伯文化宝库……到14世纪欧洲已有四十多所高校,培育出一批批学者,每个高校都有图书馆,师生在阅读藏书时,从新译出的希腊和阿拉伯著作中获很多哲学和科学学问,自然生疏到天主教神学的荒谬性。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制造: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绚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学问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掩盖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运动)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觉。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转引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三 若干年间,批判指责的北风刮起它最大的曲解和嘲讽的暴风,(他们)甚至把我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
——赫胥黎语,转引自解恩泽:《科学蒙难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造纸术的传播是如何推动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
(2)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二中“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的含义,并分析启蒙运动是如何“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觉”的。
(3)“北风”喻指哪一势力?“他们”为何把赫胥黎“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
2022年寒假生活历史(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BAD 6—10 BCBBB 11—15 BBABA 16.C
二、非选择题
17.(1)普罗塔哥拉:怀疑神,确定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的自由性。
(2)人文主义确定“人”,提倡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和训练的进展;人文主义的传播有助于使人摆脱神学的束缚,形成自由、公正、民主的进步思想,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3)选《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
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进展。
选《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预备。
18.(1)推动:古希腊典籍的大量印刷,使欧洲人重新生疏到被湮没的古代文明,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推动了高校训练的进展,促使人们从古代典籍中吸取科学养分,生疏到神学的荒谬,从而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2)含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天主教神学。促进: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善的了解整个世界,从而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兴起。
(3)势力:宗教势力。
缘由: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学的争辩,进一步论证了人猿同祖的理论,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进一步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的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