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必修二 其次单元 其次讲
A.基础组
(建议用时:20分钟,分值2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状况表”,回答1~2题。
江西(城镇人口比重)
安徽(城镇人口比重)
1990年
20.40%
17.84%
2000年
27.67%
27.81%
2010年
44.06%
43.01%
1.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 )
A.城市化水平始终较高,城市占地面积始终较大
B.城市化速度始终较快,城市占地面积始终较小
C.城市化水平始终较低,城市化速度始终较慢
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2.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 )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秀丽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认真读表可以看出,江西省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第2题,城市就业机会多是城市吸引农村人口的主要拉力因素。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进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4.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进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进展中国家居多
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依据进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的差异,推断出城市化曲线,另外依据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推断出另外两条曲线;第4题,直接依据它们城市化特点进行推断分析。
读“聚落演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村落四周演化为工业、居住混杂地带,与此相对应的是( )
A.部分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B.人口向乡村集聚
C.城市规模缩小
D.工厂呈分散分布
6.图中中心地带毁灭衰退乃至废弃的缘由不包括( )
A.中心区地价较高
B.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C.市中心交通便利
D.人口、工业向郊区迁移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由村落演化为工业、居住混杂地带,这就是城市化,即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人口向城市集聚,工厂呈集中分布。第6题,城市中心地带毁灭衰退,即为逆城市化现象。
读图完成7~8题。
7.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毁灭( )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
8.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Ⅱ阶段是城市化进展的加速阶段,会毁灭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第8题,发达国家多处于城市化进展的后期阶段。
读“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非农业用地不断削减
C.城市化速度趋缓
D.毁灭逆城市化现象
10.近年来引起丁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缘由有( )
①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②社会经济的进展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四国城市化人口不断增加,则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丁国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不到40%,不行能毁灭逆城市化现象。第10题,丁国城市化水平不足40%,应为进展中国家,进展中国家近年来城市化进展快速,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进展和人口增长较快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B.提升组
(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2·四川文综)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四周 B.4千米四周
C.8千米四周 D.10千米四周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学问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就越多。读图,依据不同距离处两条曲线的差值推断,2010年比199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部分在10千米四周,故选D。第2题,图中人口密度在市中心四周明显呈下降趋势,在郊区人口密度呈明显上升状况,说明城市规模扩大,毁灭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结果。故选D。
读“英国伦敦的城市扩呈现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伦敦地区的城市化特点是( )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 ②城市人口增长
③城市绿地增加 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中前期 D.20世纪后期
5.20世纪中后期,伦敦城市中心区人口削减较多,主要缘由是( )
A.诞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
B.城区人口老龄化,死亡率上升
C.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
D.经济危机导致市中心区经济的衰退
答案:3.A 4.C 5.C
解析:第3题,从图中信息不能得出“城市绿地增加”和“城市功能区增多”的结论。第4题,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表现为图中曲线斜率最大。第5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导致城市人口外迁,毁灭逆城市化现象。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6.(10分)试比较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进程,其中________图为进展中国家的共同趋势,____________图进展趋势与经济进展不相适应。(3分)
(2)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________区,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答案:(1)城市化 B B
(2)城市郊区 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严峻,地价上涨等因素影响 中心商业 城市边缘地租低、生活费用低
7.(10分)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进展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进展的优势条件。(6分)
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进展快速,水平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