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科:物理
专题:农业地域类型
主讲老师:田佩淮 清华附中地理特级老师
题一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地循环经济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农业所属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图示地区工业生产的特点( )
A.原料需从外地输入 B.以生产生活用品为主
C.生产地域规模较大 D.所用能源是沼气
3.该地经济生产可以( )
A.实现无废弃物排放 B.把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联系 D.削减资源消耗量,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题二
下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大,但近年来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分析其主要缘由。
(4)E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试分析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
题三
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甲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进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进展的因素及其形成缘由是什么?
题四
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出两地农业生产特点。(6分)
(2)乙图中,c、d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3)说出a、b、d三地的气候类型。(3分)
(4)说出b地农业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3分)
题五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e五区域中,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
A.a、b B.c、d C.d、e D.b、e
2.和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的最突出优势是 ( )
A.这里的各个环节大都由机器作业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
C.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D.科技发达,政府投入较多
题六
读“阿根廷农业畜牧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该畜牧区以养_____为主,大牧场归________全部。
(2)这里进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是:
①气候温存,________,是世界上优良的自然 草场之一;②______,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________供应了可能性;③_______,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3)填出海港名称:A ________ ,B ________。
题七
读图,完成1~2题。
1.a、b两地农业( )
A.a为大牧场放牧业 B.b为乳畜业
C.a为商品谷物农业 D.b为季风水田农业
2.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
A.生产规模大 B.产品商品率高
C.单位面积产量高 D.机械化水平高
题八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大牧场放牧业 B 种植园农业 C 混合农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2.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机敏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题九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供应饲料,牲畜为农田供应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依据此材料回答1—3题:
1.这个农场的农业是 ( )
A.能量密集型农业 B.生态农业
C.外向型农业 D.传统的自然农业
2.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夫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
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 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
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牧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3.下列与该农业地域类型相像的农业区是 ( )
A.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B.澳大利亚的小麦一牧羊带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题十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展”。某校地理爱好小组为实践科学进展观,对“区域与可持续进展问题”进行争辩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相关问题。
阶段Ⅱ争辩成果:
① 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圆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宽敞的平原,其间是凹凸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
② 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月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打算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爱护区。
(1)依据阶段Ⅱ争辩成果,推断该区域为我国的________地区。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
(3)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地爱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进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题十一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比例尺是1/2000000,请据图回答。
(1)推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
(2)请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
(3)假如甲区河流特征仍在加剧,可能在乙区存在什么问题?请推理缘由。
(4)假如此河夏季常发生洪涝,请说明甲地发生洪涝的缘由,并提出甲地可实行哪些措施来削减洪涝灾难。
(5)推断图中A区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课后练习详解
题一
答案:1.C 2.B 3.D
解析:第1题,该地区既种植谷物,又养殖鸡、猪等禽畜,属混合农业。
第2题,图示地区工业生产的特点:以加工本地农副产品为主,生产食品、罐头等生活用品,生产规模较小。
第3题,本地区进展循环经济,对资源的节省、环境的爱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题二
答案:(1)气候
(2)A地区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耕地面积不断削减;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猎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地海拔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浇灌水源充分。
(4)商品谷物农业 有利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宽敞,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分。不利区位因素:热量相对不足。
解析:第(1)题,从图中生产潜力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生产潜力大,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生产潜力小。
第(2)题,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
第(3)题,B、C两地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缘由从热量、降水、水源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
第(4)题,E地位于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
题三
答案:(1)甲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高效地支配农事活动;农场主可依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打算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A农业带种植春小麦,C农业带种植冬小麦。
(3)甲图所示区域农业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降水稀有。
解析:通过经纬网和河流水系特征、湖泊轮廓可确定,甲图所示区域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乙图所示区域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甲图中的A、C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A为春小麦区,纬度较低的C为冬小麦区。乙图中的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水资源是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进展的限制性因素。
题四
答案:(1)甲: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 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3分)
乙:商品谷物农业;特点: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3分)
(2)小麦、玉米(2分)
(3)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3分)
(4)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稠密。(3分)
解析: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区位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为水稻种植业,生产靠传统阅历,机械化程度低,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乙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属于商品经济。乙图为美国有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c种植的是小麦,d种植的是玉米。依据各自的位置可以推断a为热带季风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的区位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劳动力、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题五
答案:1.D 2. C
解析:1.b为乳畜带,e为混合农业区,都不是商品谷物农业。
2.欧洲人口稠密,美国中部平原原来只是茫茫旷野,欧洲人到来之后才渐渐开发成谷物生产基地,这里地广人稀,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是欧洲无法比拟的,这里的谷物生产比起欧洲有很大的优势。
题六
答案:(1)大牧场放牧业 羊 牧场主
(2)草类茂密 地广人稀 大规模经营 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3)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兰卡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并记住两个主要海港的名称。
题七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a为中国的季风水田农业,b为法国西北部的乳畜业。
第2题,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
题八
答案:1.C 2.B
解析:该地区小麦等种植业产值比重为55%,畜牧业产值比重为45%,所以属于混合农业。混合农业往往属于商品农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规模较大,技术较为先进,商品率高。
题九
答案:1.B 2.D 3.B
解析:由材料可知“相辅相成,互为利用”,为生态农业,和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同为混合农业,生态农业的特点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题十
答案:(1)东北
(2)见下表。
(3)商品谷物农业
(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乐观进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改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湿地资源爱护,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促进贵重树种更新。
解析:(1)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该区域为东北地区。
(2)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地广人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4)合理化建议应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进展特色农业、改善环境的角度回答。
题十一
答案:(1)自西向东 (2)甲: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乙: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水量大 (3)水土流失 缘由:①过樵、过牧等造成的植被削减;②陡坡垦田;③山区开矿,破坏植被。 (4)缘由:①图示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②甲区虽无支流,但上游乙区向下游甲区河道排泄的水量大;③甲区位于平原,河道弯曲,上游来水排泄不畅;④缺少湖泊调整。措施:①加固堤坝;②河道截弯取直;③建分洪、滞洪区;④增加防灾意识,建立洪涝灾难预警机制;等。(5)A区是凹地 洪涝发生时,可作为分洪、滞洪区。
解析:本题既要生疏等值线的判读技巧,又要知道迁移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的治理等学问。首先,河流应由高向低流,因此从等值线数据看,河流自西向东流;其次,甲、乙两处河道所处海拔不同、潜水水位不同、河道曲折度也不同,尤其是甲处,河道弯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且等潜水位线中心数值比两翼偏高,应为地上河,表明上游水土流失严峻。把握住了这些关键点,也就抓住了得分点。
题十二
答案:①充分保持土地肥力,农业生产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②形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③依据市场需求打算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④兴修水利工程,保证农业稳产高产;⑤有效利用时间支配各种农业生产活动。
解析:E地区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题十三
答案: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力量);有利于保持、调整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与生活亲密联系的“塑料大棚”种菜技术。即科技对农业生产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塑料大棚与地面有肯定坡度,可有效增加太阳辐射量;同时, “温室效应”的原理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并且有利于保持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题十四
答案:该省(福建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裂开,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水土流失严峻;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进展立体农业。
解析:福建位于我国浙闽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利于进展耕作业,但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进展立体农业。
题十五
答案:气候干燥,光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解析: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光、热、水、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结合甲处具体状况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