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1+2仿真模拟卷(三)
(限时: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2021 年 12 月 13 日,埃及开罗消灭罕见的大雪,为 112 年来第一次下雪。关于其缘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高纬,气候寒冷
B.位于东非高原北部,气温较低
C.气候特别,强冷空气南下
D.受极地东风影响,形成寒潮
解析 埃及位于中、低纬度,不在高纬度,A错。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亚热带气候,气温较高,B错。气候特别,强冷空气南下,导致形成罕见大雪,C对。极地东风影响的是高纬度地区,不行能影响埃及,D错。
答案 C
(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当地时间 2021 年 9 月 24 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中部发生里氏 7.7 级猛烈地震,地震导致巴基斯坦滨临阿拉伯海的瓜达尔地区海岸外约 600 米处消灭一个山状小岛(如下图),岛上溢出气体可以点燃。这些岛屿都比较“短命”,当岩层中的气体被释放完毕,形成这种岛屿的“造山”活动就会停止,然后它们会在海浪的冲击下渐渐解体,最终从海上消逝,这个过程从数周到数月不等。据此回答 2~3 题。
2.巴基斯坦四周海疆消灭“地震生岛”奇观的缘由可能是 ( )
A.地壳之间张裂位移 B.地壳之间相互挤压
C.地壳发生断层陷落 D.人类活动的影响
3.岛上溢出的可燃气体可能来自 ( )
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 第2题,地壳之间的张裂位移,断层陷落都会有地壳隆起,A、C错。地壳之间的相互挤压,可能导致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B对。地震不是人类活动产生的,D错。第3题,假如涌出海面的是岩浆,就不是地震活动,而是火山喷发,A错。岩浆岩、变质岩都比较坚硬,不会短时间内被侵蚀掉,B、D错。只有沉积岩层可能形成储油、储气构造,释放出可燃气体。而且沉积岩易被侵蚀消逝,C对。
答案 2.B 3.C
4.(2022·广东梅州质检二)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城市主城区2011年人口增长图”。三城市主城区人口总数由多到少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甲、丙
解析 增长率=增长人口/总人口,据图分析,甲城市人口削减8万左右,总增长率为-1%左右,计算甲城区总人口为800万左右;乙城市人口增加5万左右,总增长率为3%左右,计算乙城区总人口为160万左右;丙城市人口增加10万左右,总增长率为4%左右,计算丙城区总人口为250万左右。故选C。
答案 C
5.(2022·广东广雅三模)新疆吐鲁番的人们夏季夜晚大多睡在室外,其主要缘由是当地 ( )
A.昼夜温差大 B.降水稀有
C.风力强盛 D.经济落后
解析 新疆地区,深居内陆,以晴朗天气为主,白天气温快速上升;夜晚,由于云层较薄或无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气温较低,在室外较为凉快,微风缓缓。
答案 A
6.(2022·惠州高三模拟)读我国克兰河上游某水文站实测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与降水量统计图,可知该河段 ( )
A.以冰川补给为主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夏秋季洪灾多发 D.冬季有结冰期
解析 依据图示,该河流的流量比较小,应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若以冰川补给为主,则在7、8月份气温最高的时候,河流流量应最大,与图示不符,故选项A错误;若以雨水补给为主,则在降水较多的7月份、11月份,河流的流量也应增大,与图示不符,B选项错误;夏秋季节河流的流量较少,发生洪灾的可能性也较小。该河流的流量最大消灭在春季,应是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
答案 D
(2022·潮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下图为某局部地区土壤再安排速率(吨/公顷·年)等值线图,土壤再安排速率正值表示沉积,负值表示侵蚀。读图回答7~8题。
7.①、②、③、④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沿MN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 第7题,①和②虚线处土壤再安排速率等值线为负值,说明是土壤侵蚀,且②处等值线更密,数值更大,则该处冲沟最发育。③和④虚线处土壤再安排速率等值线为正值,说明是土壤沉积,不会发育冲沟。故选B。第8题,依据流水作用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地形起伏大、落差大的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地形起伏小、平坦的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结合从M到N处土壤的侵蚀和沉积状况推想其地势的起伏状况,Ⅱ线最符合。故选B。
答案 7.B 8.B
(2022·汕头市二模)下图分别为秘鲁国简图(左图)、秘鲁首都利马(海拔13米)气候数据图(右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国开发沿海铜矿资源,最突出的限制性因素是 ( )
A.草场退化 B.水土流失
C.交通不便 D.水源紧缺
10.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利马的各月平均气温偏低,主要缘由是利马 ( )
A.海拔高
B.沿岸有寒流经过
C.阴雨天多,太阳辐射弱
D.受来自于较高纬度的东南信风影响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利马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有,地表植被以荒漠为主,基本无水土流失现象。位居沿海,交通便利。因常年高温干旱,故淡水资源紧缺。第10题,利马位居沿海,海拔并不高;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其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低;因属热带沙漠气候,阴雨天气少;东南信风来自较低纬度。
答案 9.D 10.B
(2022·中山期末)读某日我国地质灾难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1题。
11.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消灭,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图中地质灾难多发区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在夏季降水多导致地质灾难消灭机会较大;限电指数主要在长江三角洲,由于夏季气温高,导致家庭制冷等用电量增加,从而消灭限制用电现象。
答案 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6分)
12.(2022·广州高中毕业综合测试)(28分)近十年来,中国革命的“红都”——志丹县,面对“群山恶水”,奋勉图强,实现了由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的历史巨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陕西省志丹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甲 志丹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1997~2010年志丹县工业产值以及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变化示意图。
图乙 志丹县工业产值变化示意图
图丙 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变化示意图
(1)这里的“群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恶水”是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6分)
(2)志丹县自然带属于由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渡地带。(4分)
(3)试指出志丹县从农业向工业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并分析促使其转型的缘由。(8分)
(4)指出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的变化趋势,并从可持续进展角度,指出志丹县综合整治的措施。(10分)
解析 第(1)题,读图甲,结合材料分析,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形成千沟万壑、坎坷不平的丘陵地貌,被称为群山,流经志丹县的河流是北洛河,该段植被差,水土流失极为严峻,是洛河泥沙的源地。泥沙含量极大,被称为只流沙、不流水的含沙量大的黄河支流。第(2)题,这里是半干旱与半潮湿区的过渡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带过渡。第(3)题,读图乙,可以推断转型时期是2002~2006年。图乙中,从2002年石油工业产值增加,说明随着石油资源的开采以及相关产业的进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兴起和进展,是产业转型的过渡期。第(4)题,读图丙,可以看到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的变化趋势是总体波动,呈良性协调进展。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进展,志丹县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乐观建设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沙林。转变工业过于单一的局面,延长石油产业链,大力进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其他产业,削减石油开采和加工对植被的破坏,加强治理三废,削减环境污染,开展河流治沙、治水工程。
答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坎坷不平的丘陵 只流沙,不流水的含沙量大的黄河支流
(2)森林带 草原带
(3)转型时期:2002~2006年;
缘由:石油资源的开采以及相关产业的进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兴起和进展。
(4)进展趋势:总体波动、良性协调进展。
措施和方法:退耕还林、还草;乐观建设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沙林;转变工业过于单一的局面,延长石油产业链,大力进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其他产业;削减石油开采和加工对植被的破坏,加强治理三废,削减环境污染;开展河流治沙、治水工程。
13.(2022·韶关市二模)(28分)芬兰资源环境独特,经济进展水平高。依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1)~(4)题。
材料一
图甲
材料二 “林纸产业群体(下图)”是芬兰首创的并被各国普遍接受的模式,该群体是木材、机械和专有技术的联合体,以木材加工为基础,生产锯材、纸浆和纸产品等,以达到群体中的各相关工业同进展。
图乙“林纸产业群体”模式
(1)据材料一图中分析,芬兰北部每年消灭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并可以看到斑斓绚丽的北极光。依据人们的长期观看发觉,北极光约每隔11年就特殊明显,这说明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4分)
(2)芬兰是“千湖之国”,其湖泊形成大多与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有关。要监测芬兰湖泊水域面积的大小及其变化状况,可以接受的地理信息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据材料一图说明芬兰森林工业分布的特点及主要缘由。(10分)
(4)简述芬兰“林纸产业群体”模式的优点。(8分)
解析 第(1)题,极夜时期观看的极光现象更明显,绚丽,11年的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同,说明与太阳活动有关。第(2)题,芬兰湖泊形成大多与冰川作用有关,是冰川侵蚀后积水而成的。监测湖泊面积大小变化,不能直接用遥感推断,需要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第(3)题,读图甲可知,芬兰森林工业主要分布于南部的沿海、铁路沿线地区。南部纬度位置较低,气候温存,有利于森林生长,森林掩盖率高。南部海运和铁路运输便利,靠近欧洲市场。有利于森林工业进展。第(4)题,读图乙分析,芬兰“林纸产业群体”模式形成一条涵盖森林种植和管理、森林工业、运输和科教等服务业的完整森林产业链,便于企业间沟通与协作,提高企业创新力量。产业集聚在一起,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技术先进,清洁生产。变废为宝,资源充分利用。
答案 (1)极夜 太阳活动
(2)冰川 GIS
(3)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南部的沿海、铁路沿线地区。
缘由:南部纬度位置较低,气候温存;海运和铁路运输便利;靠近欧洲市场。
(4)①形成一条涵盖森林种植和管理、森林工业、运输和科教等服务业的完整森林产业链;
②便于企业间沟通与协作,提高企业创新力量;
③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④变废为宝,资源充分利用;
⑤技术先进,清洁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