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分子热运动和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章运动
B.布朗运动反映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章运动
C.悬浮微粒越大,同一时刻与它碰撞的液体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
D.当物体温度达到0 ℃时,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就会停止
2.
图13-1-3
(2021届广州市毕业班综合测试)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如图13-1-3所示的单分子油膜,可估测分子大小.用该方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需要测量油酸的( )
A.质量和密度 B.体积和密度
C.质量和体积 D.体积和油膜面积
3.(2011·四川高考)气体能够布满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临时间外( )
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
B.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
C.相互作用力格外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D.相互作用力格外微弱,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都一样大
4.(2011·广东高考)如图13-1-4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缘由是( )
图13-1-4
A.铅分子做无规章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5.(2010·上海高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 )
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二、双项选择题
6.关于分子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大
B.当分子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愿定为零
C.当分子距离为平衡距离时,由于分子力为零,所以分子势能为零
D.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在相互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7.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其中正确的是( )
A.NA= B.ρ=
C.m= D.Δ=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温度上升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猛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确定增大
B.把两块纯洁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裂开的玻璃不能重新拼接在一起是由于其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
D.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只受分子之间作用力,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最大
9.(2021届广州毕业班综合测试)充分气的自行车内胎在阳光下曝晒时简洁爆裂.与曝晒前相比,爆裂前车胎内气体( )
A.内能增加 B.密度增大
C.压强增大 D.分子间引力增大
10.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质量为m的纯油酸,滴在液面上集中后形成的最大面积为S.已知纯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有( )
A.油酸分子的直径d=
B.油酸分子的直径d=
C.油酸所含的分子数N=NA
D.油酸所含的分子数N=NA
11.关于对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打算的
B.做功可以转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转变系统的内能
C.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D.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
三、试验
12.(2011·大纲全国高考)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试验中,有下列试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外形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外形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依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登记量筒内每增加确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外形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挨次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及解析
一、1.【解析】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悬浮小颗粒的无规章运动,A错;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章性,B对;悬浮微粒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越小,布朗运动越不明显,C错;热运动在0 ℃时不会停止,D错.
【答案】 B
2.【解析】 用V表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油酸的体积,用S表示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用d表示分子的直径,d=V/S,即需要测量油酸的体积和油膜面积,D正确.
【答案】 D
3.【解析】 气体能布满密闭容器的缘由是: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 m,相互作用力格外微弱,气体分子做无规章的自由运动,C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微粒的无规章运动,而不是气体分子的运动,A错误;由于气体分子的运动及相互的碰撞,会使分子间的距离和速率都时刻发生变化,所以B、D均错误.
【答案】 C
4.【解析】 挤压后的铅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距离范围内,故不脱落的主要缘由是分子之间的引力,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 D
5.【解析】
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依据该图象可推断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故A错.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B正确.而分子力(图中实线)随分子间距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C、D均错.
【答案】 B
二、6.【解析】 当分子间距离r=r0(平衡距离),分子力为零,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所以当两分子从相距无穷远靠近的过程中,先是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直到r=r0减为最小,再靠近则为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在分子间为某个距离时,分子势能是否为零,以及是正或负,要首先选定参考点,即零势能点(它的选取是任意的)才可确定.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B、D.
【答案】 BD
7.【解析】 由NA==,故A、C对.因水蒸气为气体,水分子间的空隙体积远大于分子本身体积,即V≫NA·Δ,D不对.而ρ=≪,B也不对.
【答案】 AC
8.【解析】 气体的温度上升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猛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但是气体的压强不愿定增大,还要看分子的密集程度,A项错误;把两块纯洁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B项正确;玻璃断面凹凸不平,即使用很大的力也不能使两断面间距接近分子引力作用的距离,所以碎玻璃不能接合,若把玻璃加热,玻璃变软,则可重新接合,所以C项错误;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只受分子之间作用力,先是引力做正功,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确定最大,D项正确.
【答案】 BD
9.【解析】 曝晒车胎,车胎内气体温度上升,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总动能增大,题目中说自行车“充分气”,这说明车胎内的气体体积没有变化,气体分子的分子势能和气体密度没有转变,气体的内能等于总动能和总势能之和,所以气体内能增加,A正确,B错误;依据抱负气体状态方程=C(常量),气体的体积没变,温度上升,压强确定变大,C正确;分子间引力的大小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气体体积没有变化即分子间的距离没有变化,分子间引力不变,D错误.
【答案】 AC
10.【解析】 设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则有dS=⇒d=,故B正确;设油酸所含的分子数为N,则有N=NA,故C正确.
【答案】 BC
11.【解析】 系统的内能是一个只依靠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所以是由系统的状态打算的,A正确;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转变系统的内能,B错误;温度相同氢气和氧气的平均动能相同,但它们的摩尔数不同,内能不同,C错误;在1 g 100 ℃的水变成100 ℃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间距增大,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D正确.
【答案】 BC
三、12.【解析】 (1)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试验中,应先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再往盘中倒入水,并撒痱子粉;然后用注射器将配好的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外形稳定,再将玻璃板放于盘上,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由d=计算.
(2)一滴溶液中含油酸体积V=× m3,故d=5×10-10m.
【答案】 (1)④①②⑤③(假如④放在③之前的其他位置,同样可以) (2)5×10-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