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00024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本内容,神权与王权结合,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秦国统一全国后,逐步建立起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奠定了其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从汉至元,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心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减弱,中心对地方的把握越来越强。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不断强化并逐步进展到顶峰。 [循着线索·理一理] [由表及里·想一想] 1.夏朝建立“天下为家”,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夏商的政治形式有何共性?商朝政治神权与王权结合,是通过何种行为体现出来的? [提示] 共性: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族关系成为政治关系。 行为:商朝的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柳宗元称西周分封制为“封建”,其含义是否等同于人类社会进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 [提示]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亲戚,以藩屏周。周天子对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关系。它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进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不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封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进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段。 3.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而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这是为什么? [提示] 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确定的乐观意义。 ②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探究点一 分封制的特点……[未考史料·读出史论]…… 依据所给史料分析分封的对象包括哪些人?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王室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 史论形成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心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支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探究点二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已考史料·命出新意]…… 史料一 (摘自2021年安徽高考T37)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史料二 (摘自2022年浙江高考T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行通婚。 (1)史料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毁灭“三思立,庙不祔姑”的现象? 答案:问题: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缘由:中国古代宗法观念深厚,武则天与武三思是姑侄关系,并非母子关系,因而按宗法制度,武三思即便成为皇帝也是“庙不祔姑”。 (2)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史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答案: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 (3)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秦、晋、鲁各为哪类封国?秦晋两国世为婚姻,而鲁晋两国不行通婚的缘由是什么? 答案:类型:鲁晋为王族的封国,秦国是周王功臣的封国。缘由:鲁晋同为姬姓,所以不能通婚;而秦晋分别为嬴姓和姬姓,可以通婚。 总结升华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王权和神权亲热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心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具有深厚的部族颜色。 (4)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宗族关系在夏朝时就开头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西周在完善宗法制的基础上实行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争辩——找规律] 1.(2022·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解题提示:①定时空:西周时期。②抓关键:抓住题眼“周礼” “雅言”, “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镐京在今西安四周。 答案:C 2.(2022·上海高考)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进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解题提示:①定时空:西周,成王时期。②抓关键:关键信息是“分封”,周王分封的内容有土地、人口等。 答案:D 3.(2021·山东高考)《周礼·考工记》载:建筑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心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解题提示:①联学问: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②抓关键:王城建筑的大小、外形、门、路和设置都清楚明确,体现出中正有序。 答案:B 4.(2021·浙江高考)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题提示:①定时空:西周。②抓关键:图表括号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信息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从人物之间的血缘关系中可以推断实行以“世卿世禄”为核心的世官制。 答案:D 5.(2021·海南高考)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连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公正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解题提示:①联学问:宗法制的内容。②抓关键: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B 6.(2021·广东高考)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缘由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毁灭 D.井田制的推行 解题提示:①定时空:战国前后。②抓关键:“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说明大小宗的界限日益模糊并遭到破坏,宗法制衰落。 答案:B [最新史学动态分类争辩——看趋势] 史法争辩类(一) 文物证史,考证历史真面目 文物是指确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可以起到补充历史记载的作用。我国商代以前的历史,就是靠地下出土文物得到证明和恢复的。当然,中国的各种古籍文本,虽是争辩古代历史的贵重资料,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还是有大量史实并未被记载或被湮没,使所知的历史有时会“失真”。针对这种状况,近代史学大家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即通过考古文物和历史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以证明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失,弥补文献记载之不足,从而使人们得以了解某些方面的真实状况。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争辩、恢复其社会面貌的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考向新视角] (2021·浙江高考)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觉,证明《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需经过考古发觉证明 D.考古发觉是历史争辩的重要依据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的特点及价值。据此可作如下推断:A项说法错误,由于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文献资料往往也可作为第一手资料,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性。B项说法错误,它否定了历史记载(文献资料)的真实性。C项说法不精确     ,文物虽然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但并不是任何史实都要由文物来证明。D项说法正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各有价值,若能互证,则往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答案] D [近期模拟试题重点争辩——练力气] 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 1.(2021·天津南开区三模)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明显有深厚的贵族颜色,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颜色”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选D 从材料关键词“‘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题干材料中“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分封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关键词“西周政治里明显有深厚的贵族颜色”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依据宗法制的原则维系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最高统治者“共主”周王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从秦朝推行郡县制开头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行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解析:选C “中国传统”“中国文化”是指相对于四夷的中原文明,该学者强调,分封制度对中原文明的向外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分封制不仅仅扩大了西周文化的作用,还包括“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对西周统治、中华民族融合的作用,故B、D两项错误。 3.(2021·泸州诊断)下表是周王室分封状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晋 王室子弟 今山西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卫 王室子弟 今河南北部 宋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鲁 王室子弟 今山东南部 燕 王室子弟 今北京一带 注:古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头 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解析:选B 表中显示晋、卫、鲁和燕在封国中占有一半多的席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天下制度从夏朝开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表中显示晋、卫和鲁的封地都位于当时主要的农业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表中分封的对象有王室子弟、功臣和商代后裔可知,分封对象呈现多样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21·运城调研)“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训练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解析:选C 题干意思是:“君主治理天下,不能一人独治,独治会用严苛的刑法,而君民共治则会达到士大夫心中的上古之法,人民不会用刑法约束。古之王者不以刑法穷天下之民也,是由于一家之中有父兄治之,一族之间有宗子治之,不善行为在家族之中化解。”由此可见,材料强调众治思想以及宗法制在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5.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把握朝政,被称作“鲁三桓”。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B.宗法制受到严峻挑战 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 D.庶子挂念嫡长子管理朝政 解析:选B 结合材料“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可知连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三个庶子联手把握朝政”可知该行为打破了宗法制的严格等级关系,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结合材料可知是庶子把握朝政而不是挂念管理朝政,故D项错误。 6.(2021·邯郸模拟)《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  ) 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 B.规范社会秩序 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 D.维系统治秩序 解析:选D 本题需综合各项信息后进行概括归纳。“定亲疏”“明是非”“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分别对应A、B、C三项,但综合而论,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故D项为最佳选项。 二、非选择题(依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 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礼记·大传》 (1)依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乐观作用。(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封建子弟”不难推断;其次小问,可依据关键词句“封建子弟”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依据材料二的信息直接概括即可,应侧重于国家的统治方面。 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