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高考生物一轮课时作业36-必修3--5.1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800014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生物一轮课时作业36-必修3--5.1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高考生物一轮课时作业36-必修3--5.1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六) 生态系统的结构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2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60分) 1.(2022·合肥模拟)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 ①一块稻田中全部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2.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需具有  (  ) 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如大肠杆菌 D.能量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4.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觉多种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  ) A.白蚁 B.蚯蚓 C.蜘蛛 D.蛇 5.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简洁,个体数量越浩大,食物链就越多 B.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C.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D.生态系统中引入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越高 6.(2022·大庆模拟)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图中只有2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其次、三、四、五4个养分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头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7.(2022·泰安模拟)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甲、乙、丙、丁),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确定这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假如种群乙的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增大,则引起的变化应是图示中的  (  ) 8.栖息在洞庭湖区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峻威逼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应利用样方法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 B.农夫捕杀东方田鼠,目的是降低其物种丰富度 C.为把握鼠患,可以从异地向湖区大量引进猫头鹰、蛇、黄鼠狼等鼠的天敌 D.在食物链中,东方田鼠处于其次养分级 9.(2022·北京模拟)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图中的全部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养分级 10.(2022·玉溪模拟)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能通过各种渠道集中集中,它们啮食水稻等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养分结构如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福寿螺属于次级消费者,它急剧增多的缘由之一是缺乏天敌 B.外来入侵物种会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养分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25克 11.(2022·南京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从能量流淌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D最为经济 B.生物G是一种杂食动物,它占有3个不同的养分级 C.生物H占有3个不同养分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 D.G和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12.(力气挑战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叉连接的简洁养分关系构成了食物网。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养分级 D.只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二、非选择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0分)(2022·琼海模拟)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高养分级属于第________ 养分级。 (2)占有两个养分级的生物是      。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企鹅种群数量,某争辩小组捕获了100只企鹅,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企鹅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只。 (4)由于某种缘由大鱼全部死亡,磷虾的数量将     。 14.(14分)(2022·定西模拟)如图是处于平稳状态的简洁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养分级的动物是 _______________。 (4)若全部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 __________, 水藻数目      。若水绵大量削减,则水藻会     。 (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15.(16分)(力气挑战题)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与物种C、G和H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行查找食物。 (1)图1中共有   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          ;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       。 (2)假如因某种缘由,物种E突然大量削减,而较长时间内发觉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比地区相比,该地区物种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削减的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①中所描述的是同一种生物——三化螟,为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全部生物为群落。生态系统包括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 【方法技巧】生态系统与种群、群落的关系 2.【解析】选C。生产者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流入生态系统中,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供应生态系统能量的保证,缺少生产者,生态系统将无法存在。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简洁的有机物,分解成简洁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缺少消费者,也可维持平衡。 3.【解析】选A。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蜣螂。自养细菌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除了包含生物成分之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解析】选A。蜘蛛、蛇一般通过捕食昆虫而生活,不属于初级消费者;白蚁是啃食木材,由其体内的鞭毛虫分解消化纤维素,再吸取利用,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来维持白蚁的生存;蚯蚓是以土壤中的落叶烂根为食,经其初步消化分解为简洁的有机物后进入土壤,属于分解者。 5.【解析】选A。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不愿定越来越大;养分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当一个养分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足以养活下一个养分级的生物时,这个食物链就自然终止了,一般来说,一个食物链的环节不超过五个;新的物种引入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抵制力稳定性降低。 6.【解析】选B。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不占有养分级,所以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①正确,③错误。细菌能够分解狐的排遗物以及狐的尸体,二者不构成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正是从今开头的,所以②错误,④正确。 【加固训练】(2022·唐山模拟)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查找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海星猎取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藤壶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海藻 C.海星和荔枝螺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若除去海星一年后,藤壶很可能成为优势种 【解析】选B。B项错误,依据图示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海藻和浮游植物,且主要生产者是浮游植物。A项正确,由图可知,海星猎取的能量64%来自于藤壶。C项正确,海星捕食荔枝螺,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藤壶,故海星和荔枝螺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D项正确,若除去海星,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 7.【解析】选D。由图中信息可知,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为丙→甲→乙→丁,假如乙种群数量增加,则丁的食物增加,丁种群数量会增加,甲的天敌增加,所以甲种群数量要削减,即丙的天敌削减,故丙会有所增加。 【加固训练】 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4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假如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削减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削减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2)依据图示分析甲、乙、丙、丁在食物链中所处的养分级。 【解析】选C。从图中可知,4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为:丙>丁>甲>乙,依据能量流淌逐级递减的特点可以确定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丁→甲→乙。当甲的数量增加时,乙的食物丰富,种群数量增加;丁被大量捕食而削减,而丙因丁的削减而增加。 8.【解析】选D。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宜接受标志重捕法;捕杀东方田鼠,目的是降低其种群密度;从异地向湖区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易造成生态灾难;东方田鼠啃食庄稼,处于其次养分级。 9.【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三点: (1)生物群落的含义:应包括全部的生物。 (2)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养分级。 (3)两种生物可能毁灭不同概念上的重合。 【解析】选B。由图知,青蛙和蜘蛛同时以蝗虫为食,即构成竞争关系,而青蛙又捕食蜘蛛,构成捕食关系;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确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而图中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了分解者;图中一共包含4条食物链;蛇同时处于第四和第五养分级。 10.【解析】选D。A项错误,依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属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福寿螺急剧增多的缘由是食物(水稻)充分或没有天敌或空间条件充裕等;B项错误,题中信息说明外来入侵物种会降低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项错误,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养分级的生物是蛇(第三、第四养分级);D项正确,依据能量传递效率,至少要消耗水稻(10-5)÷20%=25(克)。 【易错提示】在计数食物链的时候,要留意食物链的起止:起于生产者,沿着箭头数,直到最终一个养分级,中间不能中断。在食物链中,第一养分级必定是生产者,草食动物必定在其次养分级,是初级消费者。 11.【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 【解析】选B。图中A、B为生产者。从能量流淌特点来看,某捕食者所捕食的生物养分级别越低就越经济,因此E捕食A和B最经济;G占有其次、四、六3个养分级,因此属于杂食动物;H的养分级别较高,数量较少,而且食物单一,其数量变动往往较大;G和E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无捕食关系。 12.【解析】选D。由图可知:除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 【易错提示】错选缘由分析如下:对种群之间的关系分析不透,析图力气差。在分析食物网图中种群的关系时,只考虑到“丙”是“辛”食物来源的重要环节,而忽视了“辛”处于最高养分级,有多条食物来源。错误地认为“丙”的数量下降,会使“辛”的最终食物来源削减,从而“辛”的数量应当下降,导致错选B。 13.【解析】(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最高养分级为虎鲸,该生物占有第四、五2个养分级,其中所处的最高养分级是第五养分级。 (2)食物网中占有两个养分级的生物是海豹和虎鲸,海豹占有第三、四两个养分级,虎鲸占有第四、五两个养分级。 (3)由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N=Mn/m可知,N=1 000(只)。 (4)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的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量削减,从而使磷虾数量增多。 答案:(1)5 五 (2)海豹、虎鲸 (3)1 000 (4)增多 1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有: (1)明确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为最低养分级生物,即生产者。 (2)知道捕食者数量削减,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增多。 (3)理解高养分级生物会通过最短食物链获得最多能量。 【解析】(1)食物链的条数计算是先从生产者算起,此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生产者,应有两个起点,到达最高养分级有几条路径就有几条食物链,共4条。 (2)依据能量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产者水藻、水绵含有能量最多。 (3)生产者为第一养分级,以此类推,可得出海鸟、小鱼、大鱼处在第三养分级。 (4)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若全部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因失去天敌而在短时间内增多,水藻因甲壳类生物的增多而削减;若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削减,则海鸟主要以甲壳类生物为食,水藻的数量因甲壳类生物的数量削减而增多。 (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则相应食物链应最短,即水藻→甲壳类→海鸟。 (6)此生态系统中水绵和水藻是生产者,海鸟是消费者,腐生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答案:(1)4 (2)水藻、水绵 (3)海鸟、小鱼、大鱼 (4)增多 削减 增多 (5)水藻→甲壳类→海鸟 (6)D 15.【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为:苔类为第一养分级的2条,白杨树为第一养分级的5条,次级消费者有H、D、A,其中A与D有共同的食物G、C,且D是A的食物,因此,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2)由于有C、F、G等多种动物与E处于一个养分级,当除去E时,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养分级的多种生物代替,因而A的数量基本不受影响。(3)由图可知,除去A,C大量繁殖,数量增加,成为优势种,E和F数量急剧削减,可能的缘由是: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削减。 答案:(1)7 H、D、A A和D (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养分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力气)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削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